《寓言兩則》教案(通用12篇)
《寓言兩則》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霸ⅰ笔羌耐械囊馑;“言”是指生動的小故事。通常情況下學習寓言,必須先了解這個寓言所敘述的故事情節。然后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概括故事所蘊含的哲理,即寓意。而在語文課里學習寓言,除了要做到上述兩點外,還要注意寓言中有哪些語言因素可以學習、訓練和借鑒。這樣,無論對教,還是對學,都將收到良好的效果。
本課三則寓言,包括了《濫竽充數》、《買櫝還珠》和《南轅北轍》,每則寓言的題目都是一個成語。三則寓言內容不同,蘊含的道理不同,行文的特色也不同,因而在教學中也應該采用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方法,并有不同的側重點。
《濫竽充數》講的是戰國時候,齊宣王在位時,每次都要300人的樂隊一齊吹竽給他聽。南郭先生混在里面湊數,照樣得到很高的待遇。齊湣王繼位,要每個人單獨吹給他聽,南郭先生混不過去了,只好偷偷逃跑了。其寓意是:沒有真才實學,靠欺騙假冒過日子,是長不了的。文章采用對比手法寫了齊宣王和齊湣王聽竽的不同方式和南郭先生的不同表現。教學上可側重創造性復述的指導,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諸如“300人一齊吹竽時的場面、聲勢是怎樣的?”“南郭先生請求參加吹竽隊時的表情、話語是怎樣的?”“南郭先生裝腔作勢時的具體表現和混不過去的狼狽相又各是怎樣的?”等等。
《買櫝還珠》講的是楚國有個珠寶商人,到鄭國去賣珍珠。他把寶珠裝在用名貴的木料雕成的盒子里,裝飾得十分美觀。鄭國有個人出高價買下盒子,卻把放在里面的寶珠還給了商人。其寓意是:看事物不能只重華麗而不追求實際價值。這則寓言由兩部分組成,前面是故事內容,后面是作者的議論。而寓意的揭示可從作者的議論中去體會概括。而教學的側重點在于“探究原因”的指導。即:“珠寶商為什么要把盒子做得很考究?”“鄭國人肯出高價的動機是什么?”等等。
《南轅北轍》講的是有個要到楚國去的人,明明知道楚國在南邊,他卻坐著馬車往北飛跑。當朋友提醒他時,他還自恃優勢,強詞奪理,繼續背道而馳。其寓意是:辦事要行動和目的一致。如果方向錯了,那么再好的條件也是徒勞的。本則寓言多對話,故應側重于朗讀的指導。應注意不同身份的人說話時的不同語調、語氣。
二、教學要求
1。讀懂課文,理解寓意。懂得“沒有真才實學,蒙混湊數是不行的”、“不能只重表面華麗而不追求實際價值”、“辦事要行動和目的相一致”的道理。
2。讀、寫、默本課中的生字,理解課后“讀讀寫寫”中指定的有關詞語。
3。會用“然后”、“越……越……”等詞語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創造性地復述《濫竽充數》。
一、初讀課文,掃除閱讀障礙
1。查字典,自學生字新詞。
2。聯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課后“讀讀寫寫”中指定的詞語。
二、檢查交流,抓好基礎訓練
1。給下列帶點字選擇正確讀音。
濫竽(jiānlàn)腮幫(sāisī)
買櫝(màidú)北轍(zhéchè)
2。給下列形近字組詞
脾( )斷( )雕( )
牌( )繼( )難( )
3。全體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整齊和流利。
三、解題讀文,整體感知內容
1!绑摹敝甘裁?“濫”什么意思?誰在濫竽充數?他混過了嗎?
2。“櫝”指什么?既然買下了為什么又要去還掉?
3!稗@”指什么?“轍”是什么意思?這里的“轅”借指什么?南轅北轍的結果怎么樣?
四、分篇讀文,揭示蘊含哲理
1。學習《濫竽充數》
、僮杂勺x本則寓言。
②填表:
、郾容^表格中的內容,想一想: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2。學習《買櫝還珠》
①珠寶商把盒子做得十分考究的原因是什么?
②文章哪些詞句寫出了這個盒子的考究?
③鄭國人出高價買櫝還珠的原因是什么?
④從作者的議論中,我們可以知道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
3。學習《南轅北轍》
、僭⒀灾械哪莻人為什么不聽朋友的勸告?
②為什么說“他的馬越好,趕車的本領越大,盤纏帶得越多,他離楚國就越遠”?
③這個故事向我們揭示了一個什么道理?
五、抓住特點,加強語言文字訓練
1。對《南轅北轍》進行朗讀指導。
2。對《濫竽充數》進行想象訓練。
六、布置作業,做到讀練結合
1。想一想,在什么情況下,可用“濫竽充數”、“買櫝還珠”、“南轅北轍”這些成語?
2。聽寫生字新詞。
3。用“然后”、“越……越”造句。
4。在課外找一本寓言書來讀一讀。
《寓言兩則》教案 篇2
重點:體會寓言寓意,學會創作寓言,語文教案-《伊索寓言》兩則。
難點:寓言與童話的區別
教學過程
(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赫耳墨斯為什么來到凡間?
2.他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來問價,請說出他此刻的心理?(注意引導學生留意宙斯和赫拉的身份)
3.結果令赫耳墨斯滿意嗎?他值得同情嗎?
4.分析人物性格,點明寓意。
5.小結寫作特點。
6.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集寓言故事,在課堂上由學生自己講“夜郎自大”“井底之蛙”等有同樣寓意的故事,開展交流活動。
。ǘ段米雍酮{子》
1.蚊子為什么能打敗獅子?
2.蚊子為什么會敗給蜘蛛?
3.點明寓意,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伊索寓言》兩則》。
4.小結寫作特點。
5.請學生說出知道哪些點明同樣寓意的故事。(《龜兔賽跑》)
6.請給課文加上一個不同的結局。
板書設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寓言》
想
身價(自命不凡,妄自尊大,愛慕虛榮)
問
說明了自命不凡,愛慕虛榮的人,結果往往只會適得其反,遭到別人的輕視。
情節一波三折。
《蚊子和獅子》————《伊索寓言》
勝 敗
獅子———蚊子———蜘蛛
揚長避短 得意忘形
———驕兵必敗
———構思精巧,擬人神似,描寫生動。
教案點評:
寓言故事本身簡單明了,因此不過多地揣摩字句,而要在整體感知的環節上多下功夫。
探究活動
1.可把《蚊子和獅子》編排成課本劇,或者作為極好的朗誦素材,對學生進行朗誦指導,分角色朗讀等,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2.學生搜集伊索寓言的相關資料,以及搜集優秀的寓言故事,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開一個寓言故事交流會。
語文教案-《伊索寓言》兩則
《寓言兩則》教案 篇3
24.寓言兩則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課文中的詞語的意思。
3.結合生活實際領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腳踏實地、不急于求成以及雙方為了一點利益互不相讓,可能會導致兩敗俱傷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理解寓言內容,體會寓意。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地《揠苗助長》。
2.學會本寓言中的生字,理解課文中的詞語的意思。
3.結合生活實際領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腳踏實地、不急于求成的道理。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今天老師和同學一起來學習兩則語言。(板書課題)
2.問:你們知道什么是寓言嗎?
3.師解釋寓言:寓言是用虛構、簡短的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教訓,“寓”是“寄托”的意思。
4.引導: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第一則:(板書:揠苗助長)
講解題意:“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幫助,“長”是生長。
二、學習寓言及生字
1.講述學習方法:這是我們第一次學習寓言故事。怎樣才能學會、學懂呢?我們可以按照:理解題意→了解故事→理解內容→認識道理的順序進行學習。
2.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聽邊想這個寓言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3.要求學生用簡短的話概述故事。
4.生字檢查。
三、學習《揠苗助長》
1.過渡:同學們對寓言的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2.指導學習上半則寓言:
。1)指導學生集體朗讀。
。2)請同學們想想,那個農夫“揠苗助長”的原因是什么?理解“巴望”一詞的含義。
(3)從第一小節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農夫巴望禾苗長得快些?
。4)禾苗實際上是怎樣長的,那個人又希望禾苗怎樣長呢?
3.過渡:他想出辦法來了嗎?他是怎么做的,結果怎樣?
4.指導學習下半則寓言:
。1)指名朗讀,邊聽邊想農夫的做法是什么?
(2)提問:他的做法是什么?(板書:拔高禾苗)
(3)他從中午一直忙到太陽落山,弄得筋疲力盡。理解“筋疲力盡”。
。4)他這樣做的結果是什么?(板書:禾苗枯死)
5.揭示寓意:
。1)提問:這個人費了那么大的力氣,禾苗怎么反而都枯死了呢?
。2)引導:同學們知道,禾苗的生長是有一個過程的,不是用力拔就可以長得快的。
。3)農夫“揠苗助長”的做法錯在哪里?(板書: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
(4)僅僅是禾苗生長的客觀規律不能違背嗎?
6.指導朗讀課文,引導背誦。
7.學習生字:
。1)請同學讀生字。
。2)記憶字型,分析難寫字
。3)師范寫,學生書空
。4)描紅
四、作業
1.讀好寓言,體會寓意
2.預習《鷸蚌相爭》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鷸蚌相爭》。
2.學會本寓言的生字,理解課文中的詞語的意思。
3.結合生活實際領悟寓意,懂得雙方為了一點利益互不相讓,可能會導致兩敗俱傷的道理。
[教學準備]
課文插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指名說說《揠苗助長》這個寓言故事以及它的寓意。
2.今天我們學習第二則寓言《鷸蚌相爭》(板書課題)
二、學習《鷸蚌相爭》
1.自己試讀課文,出示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不理解的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
。3)想想看這則故事講了什么?
2. 指名讀課文,師相機正音。
3.自由朗讀課文。
4.生通過自讀,理解題目中的鷸蚌相爭的意思。
5.指名說,教師板書詞語。
6.同桌相互討論已理解的詞語,找出不懂得詞語。
三、精讀課文
1. 提問:1. 鷸和蚌在爭斗時都說了些什么?
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2. 指名讀鷸蚌相爭時的語言。重點指導:
。1)鷸生氣了,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這蚌就要活活干死!”:讀出鷸“生氣”的語氣。
。2)蚌毫不示弱,說:“今天不放開你,明天不放開你,你這鷸就要活活的餓死!”:3.引導學生體會“毫不示弱”的不同感受,讀出不同的語氣。
指名讀,男女生對話讀,師生分角色讀。
4.兩人一組做動作,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互不相讓”。板書:互不相讓
5.想一想:鷸和蚌這樣“互不相讓”,最終會有怎樣的結果?
6.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聯系上下文進行理解,并適當展開想像。
7.提問:鷸和蚌為什么會一起被漁夫捉去了?
8.回顧歷史故事。
當年,蘇代就是給趙王講了這個《鷸蚌相爭》的故事,如果你是趙王,聽了這個故事,你會怎樣想呢?
9.體會寓言的魅力。
10.板書: 寓言
11.你還聽過或看過哪些寓言故事?(生舉例)
四、創編故事
1.出示圖:許多年后,鷸和蚌的子孫再一次在河邊相遇了。這次,他們之間又會發生什么新的故事呢?(續編故事:)
2.年后,鷸和蚌的子孫再一次在河邊相遇了……
五、作業
1.把自己新編的故事寫下來。
2.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讀一讀,體會它蘊含的道理。
《寓言兩則》教案 篇4
一、課文簡析。
《亡羊補牢》講的是一個人的羊被狼叼走了,他沒有及時修補羊圈,等羊又被叼走后,他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修好了羊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出了問題以后要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以后繼續受損失。《揠苗助長》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為了使田里的禾苗長得快些,用拔苗的方法幫助禾苗長高,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于求成,最后事與愿違。
二、生字及筆畫
(要求會書寫、組詞、注音,知道筆順、偏旁)。
三、二類字組詞
(要求認識、會注音)。
四、詞語解釋。
寓言: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托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字數不多,但言簡意賅。
亡羊補牢:比喻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街坊:同街巷的鄰居。
后悔:為了過去的作為或為了沒有做到的事而感到懊悔。
揠苗助長:意思是把苗拔起來,幫助其成長。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于求成,最后事與愿違。
巴望:盼望;希望。
焦急:指非常著急。
自言自語:指自己對自己說話。
筋疲力盡:意思是指精神疲乏,氣力用盡。形容精神和身體極度疲勞。
五、近義詞。
后悔——懊悔、勸告——勸說、巴望——盼望、焦急——著急、街坊——鄰居、
筋疲力盡——精疲力竭、急忙——趕忙、終于——終究、自言自語——喃喃自語。
六、反義詞。
后悔——無悔、明白——糊涂、筋疲力盡——精神抖擻、急忙——悠閑
七、多音字。
1、圈
[ quān ]圓圈、花圈。
[ juàn ]豬圈、羊圈。
2、轉
[ zhuǎn ]轉達、轉彎。
[ zhuàn ]轉圈、轉動。
3、盡
[ jìn ]盡心、盡力。
[ jǐn ]盡量、盡管。
八、段落大意。
1、《亡羊補牢》
第1自然段,寫了養羊人的一只羊被狼叼走了。
第2自然段,寫了街坊勸養羊人修一修羊圈。
第3自然段,寫養羊人目光短淺,認為沒有必要修羊圈。
第4自然段,寫養羊人又丟了一只羊。
第5自然段,寫養羊人后悔沒聽街坊的勸告,趕緊修好了羊圈,羊再也沒丟過。
2、《揠苗助長》
第1自然段,講述了古時候有個人總是盼著自己田里的禾苗快快長大。
第2自然段,寫了有一天,他想出了幫助禾苗長高的辦法,并按照這個辦法去做了。
第3自然段,寫了他回家告訴家人,他讓禾苗長高了一大截。
第四自然段,寫了這個人“揠苗助長”的結果。
九、課文提問。
朗讀課文。說說“亡羊補牢”“揠苗助長”兩個成語的意思。
。1)亡羊補牢:羊逃丟失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人不怕做錯事情,就怕做錯了不及時改正;更怕不但不及時改正,而且還不斷地錯上加錯,時間長了,最后可能連自我補救的機會都沒有了。
。2)揠苗助長:把苗拔起,幫助其生長,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于求成,最后事與愿違。讀一讀,說說每組的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笏律夏莻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笏s緊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羲谔镞呣D來轉去!羲谔镞吔辜钡剞D來轉去。分析:第一組中,第2句比第1句多了“趕緊”這個詞,說明養羊人知道了修羊圈的重要性,急忙去堵窟窿。第二組中,第2句比第1句多了“焦急地”這個詞語,寫出了那個人希望禾苗快點兒長大的急切心情。生活中有類似“亡羊補牢”“揠苗助長”的事例嗎?和同學交流。亡羊補牢事例:期中考試沒考好,在接下來的時間里趕快查缺補漏,爭取期末考取得好成績。
揠苗助長事例:有些父母望子成龍,孩子小小年紀就被逼著學鋼琴、學英語,還不停地為自己的孩子找培訓班,找家教來補課,這樣對孩子不但沒有成效反而會讓孩子更加厭學。
《寓言兩則》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①翻譯《智子疑鄰》、《塞翁失馬》,積累文言詞語。
、诜治龉适虑楣。
③用自己的話多角度概括寓意,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軐W習改寫、編寫寓言,進一步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學習重點:
①分析故事情節。
、诙嘟嵌雀爬ㄔ⒁狻
學習難點:翻譯《智子疑鄰》、《塞翁失馬》,積累文言詞語。
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智子疑鄰》、《塞翁失馬》
學習目標:①翻譯《智子疑鄰》、《塞翁失馬》,積累文言詞語。
、诜治龉适虑楣。
③用自己的話多角度概括寓意,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學習重點:翻譯《智子疑鄰》、《塞翁失馬》,積累文言詞語。
學習難點:用自己的話多角度概括寓意,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學生:熟讀《智子疑鄰》、《塞翁失馬》,結合注釋試著翻譯。
二、導入:
在文學寶庫里,有一種詼諧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說說寓言的一般特點?能否舉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題目?
三、自學,讀課文,完成下列問題。
、偃嗬首x《智子疑鄰》、《塞翁失馬》。
、谠陬A習的基礎上請學生解釋詞語并翻譯句子,其他學生補充修改,個別問題老師解釋。
、廴嘣偌w朗讀一遍這兩則寓言,然后教師出示句子,全班齊讀句子并解釋加點的詞。
聯系上下文,解釋加點的詞。
宋有富人,天雨墻壞不筑,必將有盜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人胡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
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
胡人大入塞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
、軓褪稣n文大意
四、合作探究(先獨立完成,再小組合作探究)
、俾撓底约旱纳罱涷,概括這兩則寓言大意。
、诮Y合生活體驗進一步深刻理解寓意。
、墼⒀怨适乱话惚容^短小而含義深刻,有許多成語就出自寓言,請你從這兩則寓言中各概括一個成語。
五、成果展示
結合小組代表的發言,學生點評
六、課堂小結:通過以上討論,我們明白,寓言是借一個故事寄寓一種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而要讀懂寓言,則需要我們密切聯系現實生活體驗,聯系自己的思想實際。
七、課堂練習
結合今天的生活寫出你對寓言故事《黔驢技窮》的理解。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
學習目標:①分析故事情節。
、谟米约旱脑挾嘟嵌雀爬ㄔ⒁,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蹖W習改寫、編寫寓言,進一步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學習重點:①分析故事情節。
、谟米约旱脑挾嘟嵌雀爬ㄔ⒁猓囵B發散思維能力。
學習難點:用自己的話多角度概括寓意,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誦讀課文
二、導入新課
、佟吨亲右舌彙返脑⒁馐鞘裁?
、谀闶侨绾蔚贸鲞@寓意的?
(由學生回答《智子疑鄰》寓意的理解,過渡到寓意是通過分析寓言情節得出的。)情節的設置、想像是寓言創作中重要的一環。今天,我們再學習兩則古希臘寓言,通過對這兩則寓言的分析,發揮想像,學習創作簡單的寓言故事。
三、自學研讀
、倮首x《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
②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的寓意,并說說你是根據哪些具體情節概括出這些寓意的。
這個環節的設置是為了讓學生明白,概括寓意不能脫離寓言的故事情節,一定要通過分析具體的情節來理解寓意。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描寫到的“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的尊重”,又“笑著問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后來看到自己的雕像又想到“身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人們對他會尊重些”。而“白送”的回答卻使他狠狠地摔到了底谷。這些情節生動刻畫出一個盲目白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訴人們要謙虛,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蚊子和獅子》也可以照此分析。
、鄹膭釉⒀郧楣澓笞寣W生討論寓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出示投影(改動后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學生討論,這樣改動情節后寓意有沒有變化?為什么?
三、合作探究(先獨立完成,再小組合作探究)
改動寓言情節后讓學生討論寓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出示投影(改動后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學生討論,這樣改動情節后寓意有沒有變化?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來到一個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見宙斯的雕像,問道:“值多少錢?”雕像者說:“一個銀元!焙斩褂中χ鴨柕溃骸昂绽牡裣裰刀嗌馘X?”雕像者說:“還要貴一點。”赫耳墨斯聽后,默不作聲,悄然離去。
蚊子和獅子
蚊子徑直朝獅子飛過去,趁獅子沒有準備,張嘴就咬,而且專咬獅子鼻子周圍沒毛的地方。獅子氣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臉都抓破了,也沒抓到蚊子。蚊子戰勝了獅子,就吹著喇叭、唱著凱歌飛走了。
通過討論,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寓言的寓意,是從故事情節中得來的,如果改動情節,那寓意相應也有變化。如,改動后的《蚊子和獅子》去掉了蚊子向獅子宣戰和取勝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網上被蜘蛛吃掉這兩個情節,那么原文中諷刺蚊子的驕傲之意便不存在了。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聽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價格后,為什么一言不發,悄然離去了?他心里這時是怎么想的?顯然,原文中諷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變了。
同時,教師還可以進一步點撥,寓言的故事情節都是作者依據現實生活想像創造的,閱讀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節;而創作寓言,更不能忽視對情節的具體想像。
四、成果展示(小組推薦回答)
五、拓展練習
學寫寓言,進一步鍛煉想像思維與發散性思維
①續編寓言情節練習。
教師投影出示兩個續編題目:a.赫耳墨斯聽到自己的雕像作為添頭“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說了些什么?b.蚊子戰勝獅子,吹著喇叭,唱著凱歌飛走,卻被蜘蛛網粘住了,以后還會發生什么故事?
以上兩題內容,學生可任選一題,做到練習本上,然后在班上讀,其他同學評論。
、谧跃幵⒀跃毩暋
教師出示題目:a.嘴和眼睛的對話;b.樹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畫筆和顏料;e.蜜蜂與花朵止貓和老鼠。
學生可以任選其中的一個題目構思,并在最后點明寓意,然后全班交流,討論。
六、課堂小結
通過這兩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點,學習了通過分析情節,從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實習了創作簡單的寓言故事。請大家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仔細觀察生活,分析生活,還可以多讀一些寓言故事,正確認識生活。
七、課堂練習(名校課堂積累)
八、信息反饋
《寓言兩則》教案 篇6
目標
1.理解故事,進一步了解作品中動物的特點。
2.知道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自己的優點要看到,別人的優點也要看到。
準備
猴子、狗熊、大象、鱷魚、螞蟻卡片5―6套。
過程
1.說說這些動物。
――教師出示猴子卡片,請幼兒說一說喜不喜歡猴子,說出喜歡或不喜歡的原因。
――把準備的動物卡片分別發給每一個小組,請他們討論:喜不喜歡這些動物,為什么?
――每組幼兒派一個代表說一說自己組的討論結果。
2.聽聽動物夸自己。
――剛才你們說了自己喜歡這些動物的哪些地方,動物們也知道自己的優點。我們聽一聽它們是怎么夸自己的。
――講述故事,并按故事情節中的先后次序將動物呈現在黑板上。
――這些動物夸自己有什么特點?它們看別人呢?
――教師小結: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夸自己的`優點是對的,但是夸自己時不能把別人說得什么都不好。
3.夸夸自己和別人。
――請幼兒夸夸自己的優點,同時也夸夸別人的優點。
建議
最后一個環節可根據幼兒自信與不自信的情況,引導幼兒選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如“我學會了跳繩,小朋友也學會了,我們跳得很好!被颉靶∨笥褧v故事,我也會講故事。”要注意鼓勵那些不自信的幼兒,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長處,從而樹立自信。
附:夸自己
有一天,一位醫生來到森林里。他讓動物們說說自己的長相有什么不滿意的地方,他可以幫助動物們變得漂亮起來。
醫生讓猴子先說。猴子說:“我對自己的長相很滿意呀。我和人一模一樣,有四肢、有五官。我還比人多一條漂亮的尾巴呢。你們瞧,狗熊的長相才不好看呢。他長得肥肥胖胖,又蠢又笨!
狗熊說:“什么呀,我的長相一點都不難看。我比猴子長得壯,我的力氣也大呀。大象才難看呢!你們瞧瞧,大象的身子那么大,可是他的尾巴那么短那么小,好像長了一條豬尾巴,大象的耳朵那么大,鼻子也長得不像樣子。”
大象聽了很不高興,他生氣地說:“我的鼻子、耳朵和尾巴長得很好看,幼兒園的小朋友都請我去當滑梯呢。要說身體嗎,鯨魚才是長得太大太蠢呢。”
鯨魚也生氣了,他噴出一股水,高高地沖上天空。他說:“我是海里最大的動物。最厲害的鯊魚看到我都逃得遠遠的。沒有那么大的身體,鯊魚會怕我嗎?你們瞧,螞蟻才長得不好看呢。螞蟻長得那么小,讓人看不清楚,一腳就把他踩扁了!
螞蟻雖然長得小,可他從來不覺得自己長得難看。螞蟻說:“誰說我長得不好看呀。猴子才真的難看呢。猴子說他和人長得一樣,人的身上可沒有那么長的毛呀,還有那么難看的紅屁股,人也沒有呀。”
動物們夸了一通自己,批評了一通別人,很開心地回自己的家去了。
醫生沒什么事可干,也回家去了。(根據拉封丹同名寓言改編)
《寓言兩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課文講的是從前有一個人想去在南邊的楚國,確趕著馬車一直朝北走的事。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讀懂兩則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復述故事情節。
3.認識5個生字。
重點:體會兩則故事的寓意。
教法:創設情景
學情:學生喜歡寓言,但其道理不明白。
教程:
一、自主學習。
讓學生確定自主學習的目標方法,展開自學,教師在確立目標自學過程和自學中適當點撥。
二、討論寓意。
1.聯系寓言故事中人物的關鍵言行。
2.聯系寓言故事中揭示的句子。
3.聯系生活中具體事例。
三、表演故事
可讓學生選作
1.創造性復述故事
2.給故事中人物的對話填寫旁白。
3.分角色表演故事。
四、檢查識字。
五、推薦作業。
板書設計:
南轅北轍:想去南方,卻趕著馬車朝北走,
不停勸告,越走離目標越遠。
《寓言兩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并能正確書寫這些字。
2、能讀懂故事蘊含的意思,明白“水滴石穿”、“守株待兔”這兩個成語的意思。
3、能用不同的語氣讀好不同角色的話,并表演“守株待兔”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
理解兩個成語的意思,并能靈活運用這個成語。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講的道理。
教學準備:
1、準備與故事有關的圖畫,或多媒體課件。
2、學生課前找幾個與故事寓意相近的成語。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水滴石穿”
。ㄒ唬┘とひ胄抡n
1、同學們都知道許多故事的成語吧,這些詞語內容非常生動有趣,你能把自己知道的成語說給大家聽一聽嗎?抽生說。今天我們也要學習一篇有趣的成語故事:(板書:寓言兩則水滴石穿)。
生齊讀課題。
2、“水滴石穿”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靠同學們自己來學懂,你們能不能做到啊?
(二)初讀課文,練習朗讀
1、學習前給大家提出兩點要求:第一要會讀,讀誰字音,讀通課文,讀懂這個故事。第二要會想,想一想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請同學打開書,自由朗讀課文。等會男生和女生來比一比,看哪邊讀得最好,F在抓緊時間練習讀書,師巡視指導。
2、生自由小聲朗讀課文。
3、哪位同學代表男生參加朗讀比賽呀?其余的認真聽他的字音讀準了沒有,什么地方讀得好?抽生讀,抽生評價,老師評價,糾正讀間“階jiē”、“嫌xián”,指導書寫。
4、請一位女同學與剛才那位同學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5、師評:讀得太好了。誰讀得最好呢?生評。
6、師:兩位同學都讀得很好(在黑板上給“男生”和“女生”下各畫一面小紅旗)。老師請同學們再讀一遍課文,讀的時候要邊讀邊想,課文里有哪些詞不懂,用筆勾畫下來,有哪些問題不明白,先在小組內討論解決,小組不能解決的,等會兒提出來我們一塊解決。
(三)再讀課文,質疑問難
1、學生自由朗讀,師巡視指導。
2、學生小組內討論。
3、各組派代表提出不懂的問題。能當場解釋的字詞,采取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解答,難一點的問題梳理出并板書:
。1)“水滴石穿”是什么意思?
。2)水滴怎么會把石階滴穿呢?
4、同學提出的這些問題,我想你們能自己解答,請你們帶著這些問題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通過看圖,聯系上下文想想這些詞的意思。自己再讀,找答案。
5、師引導:有同學見過家門前的石階被水滴滴出了一些小窩窩嗎?請見過的同學來描術一下。
6、小組內討論:“小滴真能滴穿石階嗎?”抽生說相信或不相信的原因。并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引導學生體會語氣,請相信水滴能把石階滴穿的一名同學來讀水滴的話,試著用肯定的語氣來讀。另請“不相信”的一名同學來讀石階的話,試著用嘲諷不信的語氣來讀。
7、男、女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師評:兩邊的同學都讀得很好,都可以畫紅旗。
8、出示多媒體課件,生認真看畫面:“水滴一滴一滴不停地落在石階上……,過了一年又一年,終于把石階滴穿了。”
你們現在知道“水滴石穿”是什么意思嗎?抽生說,師補充。你能用這個成語說一句話嗎?
9、師范讀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生邊聽邊想:(1)水滴和石階誰的說法對?(2)水滴是怎么把石階滴穿的?
(四)啟發思考,明白寓意。
1、師小結:上課前老師說過了,水滴石穿是一個有趣的成語故事,除了告訴我們水滴能把石階滴穿這個內容外,還要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請同學們動腦筋想一想,你從水滴石穿這個成語故事中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2、生自由發言,師給予肯定,表揚。
3、師總結:同學說得真好。水滴石穿這個故事讓我們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只要不停地努力,就一定會成功。老師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要像水滴一樣,朝自己的目標不停地努力進取,那么,你們一定會成功的。
(五)拓展延伸
你能找出與這個成語意思相近的成語或名言警句嗎?
。ú磺粨戏e少成多鍥而不舍……)
二、學習“守株待兔”
(一)引入新課
1、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水滴石穿”這個成語故事,今天,我們還經學習一篇有趣的成語故事(板書課題:守株待兔)
大家齊讀課題。
2、想一想,“株”是什么意思?“待”是什么意思?“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小組討論,抽生說。
3、這個故事講的是什么內容呢?想要知道嗎?請大家翻開書,借助拼音自由朗讀。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新詞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認讀生字詞: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指名認讀“農夫、竄出來、撞死、樹樁、拎著、喜滋滋”。
3、指導書寫:竄、撞。
4、小組檢查朗讀情況,一人讀一段,檢查字音是否讀準。
(三)深讀課文,體會情感
1、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讀完后,抽生講故事大意。
2、再一次朗讀課文,勾畫出寫農夫內心活動的句子。抽生讀。
3、指導朗讀:從這些句子可以看出農夫的心情怎么樣?(高興極了)讀書的時候應該有什么樣的表情?(高興)用什么樣的感情和語氣來計?(快樂的,喜滋滋的)
4、生自由練習朗讀,師巡視指導。
5、哪位同學愿意起來讀一讀?指名讀,要求其余學生認真聽,聽完后請學生評價讀得怎么樣?(表情、語氣、感情)
6、你能讀得比他還好嗎?再抽生讀。師評:兩位同學都讀得很好,結合最后一句,同學能不能加上什么動作神態,繪聲繪色地讀這一段。
學生組內練習朗讀。
7、請全體同學起立,一齊朗讀這段,可以加上自己的動作、神態。
8、想一想,農夫心里還可能想些什么?先在小組內討論,再匯報發言。
(四)讀想結合,表演課文
1、自己讀第三段,體會農夫感情。
2、你能把農夫心中的希望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嗎?可以加上動作說。抽生說,師及時給予肯定表揚。
3、農夫的希望實現了嗎?讀最后兩句話,想一想,農夫這時的心情又是什么樣的?(失望)應該怎樣讀?試著讀一讀。
4、再讀課文,想一想,讀這一段時,情感有哪些變化?
應該怎樣讀?(由充滿希望到失望)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抽生讀,齊讀。
5、讀了這個故事,你想對農夫說些什么?小組討論。指名說。
師小結:同學們學得真好,老師也想對農夫說:你不應該把偶然發生的事當成必然會發生的事,不要再等了,趕快種田吧。
6、學了這個故事,同學們的收獲真多,想不想演一演這個故事?你可以按原文來演,也可以創造性地演。
(1)學生組合小組,排練課本劇,師巡視指導。
。2)學生表演課本劇。
(五)拓展延伸
1、把“守株待兔“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和父母合作表演“守株待兔“。
《寓言兩則》教案 篇9
學習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紀昌學射、妻子、百發百中、扁鵲治病、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治、無能為力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課前準備
1.查閱有關扁鵲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A 案
第 一 課 時
導入新課,激發讀書興趣
我們讀過《驚弓之鳥》的故事,還記得故事中的更贏嗎?他不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今天,我們再去認識兩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們是誰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體出示句子:
飛衛是一名射箭能手。有個叫紀昌的人,想學習射箭,就去向飛衛請教。
后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讀句子:說說從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還想了解什么?(學生可能說:知道飛衛和紀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紀昌是飛衛的徒弟,并且他能百發百中。可能提出這樣的疑問:飛衛是怎樣教紀昌的,使他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要想解開心中的疑問,我們就來讀寓言故事《紀昌學射》,我想,你不僅會從故事中找到答案,還會得到有益的啟示。
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為心中的疑問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問題想跟大家探討?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交流討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注意指導學生讀正確字詞句。
2.匯報紀昌怎樣學射的,指導學生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紀昌想學習射箭,向飛衛請教。飛衛讓他練眼力,先練眼睛盯著一個目標,一眨不眨,后練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紀昌都照做了后,飛衛才開始教他開弓、放箭。后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3.討論疑問和交流啟示。
學生可能提出以下疑問:飛衛為什么先讓紀昌練眼力,而不先教他開弓放箭?根據學生的交流,教師可適時引導,讓學生從多角度體會故事的寓意。
a.假如紀昌不先練眼力,他會百發百中嗎?
小結:紀昌學射的故事,告訴我們學任何本領,都要有扎實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領,就要先練眼力。要想掌握騎車本領,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領,就要;要想掌握操作電腦本領,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舉例說一說嗎?
b.假如紀昌沒跟飛衛學射,而跟一個普通箭手學射,會成為射箭能手嗎?
c.出示句子,讓學生有感情朗讀,并說說有什么體會。
紀昌回家之后,就開始練習起來。妻子織布的時候,他躺在織布機下面,睜大眼睛,注視著梭子來回穿梭。
紀昌記住了飛衛的話。回到家里,又開始練習起來。他用一根長頭發,綁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邊,聚精會神地盯著它。
小結:看來,對學習來說,好老師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都起著很大的作用。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指導讀課文的二、三自然段。一是讀好老師飛衛的話,要讀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讀好紀昌的做法,通過躺睜大注視每天聚精會神盯等詞語,讀出他的認真和虛心。三是要讀出紀昌練習眼里取得的非凡成績──就是有人用針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會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紀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來,練到后來,大得竟然像車輪一樣。要讀出夸張的描寫。
識字、寫字、寫詞
1.識字:妻、虱。
2.寫字、寫詞。指導重點:昌不能寫成冒。妻把上半部分與下半部分女連起來。刺左半部是不是束。
第 二 課 時
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認識了射箭能手紀昌, 這節課再來認識一位著名人物, 他是誰,又是從事什么職業的呢?
多媒體慢慢播放故事或教師介紹扁鵲其人。(略)
師:看來,扁鵲真不愧是神醫啊。就是這個神醫扁鵲,與蔡桓公之間發生了一個小故事,被人們廣泛傳頌。因為故事雖然簡單,卻給人以深刻的啟示。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篇寓言故事《扁鵲治病》。
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邊讀邊思考:扁鵲幾次見蔡桓公?都說了什么?結果怎么樣?練習簡要地講述課文內容。
3.提出自己的疑問或寫下自己所得到的啟示,準備與大家交流。
交流討論,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注意指導讀好蔡桓公、敷燙、骨髓等詞和第六自然段中扁鵲說的話:皮膚病用熱水敷。
2.指名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3.交流討論。
a.交流學生的疑問。
學生可能產生這樣的疑問:扁鵲是有名的神醫,蔡桓公怎么會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為什么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說?扁鵲早知道蔡桓公要來請他,為什么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
結合學生的疑問,結合討論,體會蔡桓公根本沒有覺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鵲的話;而扁鵲出于醫生的醫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當他覺得自己無法治療時,跑到秦國,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慮。
指導學生讀好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要結合揣摩他們的心理讀來讀。扁鵲的話要誠懇耐心。
如:扁鵲第二次來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他心里會怎么想?
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他心里會想什么?
蔡桓公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蔡桓公會怎么想,怎么說?
蔡桓公渾身疼痛,派人去請扁鵲給他治病。此時渾身疼痛的他,又會怎么想呢?
b.交流受到的啟示。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可適時點撥:蔡桓公怎樣才不會死呢?本來是皮膚上的小病,怎么會要人命呢?使學生體會到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不能固執己見等道理。
c.如果能夠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說什么?用幾句話寫下來,想想蔡桓公聽了你的話會說什么?也用一兩句話寫下來。題目可用《跨越時空的對話》。
例文:
跨越時空的對話
我:蔡桓公,我讀了你的故事,雖然你是國君,你又快死了,我還是忍不住要說你兩句:扁鵲是那樣著名的醫生,你怎么把他當庸醫一樣看呢?怎么懷疑他想顯示自己的高明呢?他幾次提醒你,你怎么就那么固執地認為自己沒病呢?小病終于因沒有及時治療成了不治之癥,這都怪你自己啊!我想你一定也在后悔吧!
蔡桓公:唉,你批評得沒錯。我快死了,沒別的愿望,只希望大家從我的事中吸取教訓吧!那個詞叫什么?對,叫防微杜漸吧!
認讀生字,抄寫字詞
對比記憶:腸、燙、湯的字形,寫正確。睬:右半部撇下不要寫成米。蔡:祭的第五筆是フ第六筆是捺。
《寓言兩則》教案 篇10
教學目的:
1.領會三則寓言的含義。
2.學習寓言語言簡煉的特點和運用生動的故事來說明道理的方法。
教學方法:
1.提前安排預習,熟讀課文,借助字典詞典弄懂含義
2.課堂采用導讀式,啟發學生思維
3.介紹伊索及其寓言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讀課文,正音解詞
庇護(bì)自吹自擂(léi)煙囪(cōng)妒忌(jì)怯懦奚落
輕蔑呆板(dai)
庇護:包庇、袒護。
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噓。
奚落:
光潔可鑒(jiàn)
洋洋自得:得意的樣子
不可一世:
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相提并論:
怯懦:
輕蔑:
△寓言,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是帶有諷喻或諷刺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簡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擬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題多是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寓言在創作上常常運用夸張和擬人等表現手法。
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盛行,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傳下來,外國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臘的《伊索寓言》、法國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國的《克雷洛夫寓言》。
作者介紹
伊索,BC6的希臘寓言家,相傳原為奴隸,后來獲得自由,他善于講寓言,諷刺權貴,終于遭到殺害。
《伊索寓言》大多是動物故事。它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當,形象生動,對法國的拉·封丹、德國的萊辛、俄國的克雷洛夫都產生了顯著的影響。
嚴文井,現代作家,兒童文學家,他的童話,寓言創作,故事生動,構思巧妙,具有很濃的哲理與詩意,被譽為“一種獻給兒童的特殊的詩體”。
課文分析《赫爾墨斯和雕像者》
①故事主要是通過什么敘述的?(赫爾墨斯和雕像者的對話)
、谠谒麄兊膯柎鹬,三次問話和三次答話各有什么異同?
(先后談了宙斯、赫拉和赫爾墨斯雕像的價格,都是一問一答,基本格式大體一致。
三個句子詞中有變,“值多少錢”,“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這個值多少錢”,其中“值多少錢”四個字反復用,而且主語有的省略,有的寫明,有的用代詞。雕像者的回答也略有區別:“一個銀元”“還要貴一些”“假如你買了那兩個,這個算添頭,白送”,第一答用確數,第二答是比較而言,只談概數,第三答不用數詞,貶低得一錢不值。)但是不寫赫爾墨斯的反應,更耐人尋味。
②赫爾墨斯每一次發問的提示語都有什么變化?(見書)
、勰阌袕闹畜w會到他第二次發問時是什么樣的心理活動嗎?
(第二次發問時,著意寫他的表情“笑著”,因為他聽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個銀元,那赫拉雕像一定是等而下之了,自己肯定能超過這個價格,似乎滿有把握,所以露出了驕矜的表情—笑了)而第三次發問,直接刻畫他們心理活動。
、芎諣柲购偷裣裾叩娜未鸬膬热菽懿荒苷{換一下順序?為什么?
(不能,前兩次問答是第三次問答的鋪墊,正是有了這兩次鋪墊,第三次問答才構成了鮮明的對比,才會水到渠成地揭示出寓意。)
⑤赫爾墨斯的愛摹虛容從課文中什么地方反映出來?
。ㄋ胫浪谌碎g受到多大的尊重)
想象一下當他聽到自己的雕像只配作添頭,白送時,該是怎樣的表情?(老羞成怒、驚呆、滿臉尷尬)雕像者呢?(鄙視、嘲弄)
、薇疚慕Y構上的特點是什么?
。ㄏ葦⑹龉适,后點明寓意。)
⑦本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ㄒ粋人如果愛慕虛榮,自高自大,結果只會適得其反,不被人尊重)
本文以敘為主,間用描寫,增強了寓言的形象性和文學性,且文章短小精悍,構思精巧。
作業:書后練習一二
第二課時
《蚊子和獅子》
①請同學用一個成語概括概括這則寓言的思想內容。
。湵財。
②這個寓言故事把蚊子和獅子都當人來寫,可以讀起來它們的語言、動作仍像蚊子和獅子,為什么呢?
。ㄗプ游锾卣鲾M人,蚊子嗡嗡叫——吹羞喇叭,唱著凱歌;獅子的武器是爪子——氣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臉都抓破了。)
、畚米訛槭裁茨軕饎侏{子?能想出一個語句概括嗎?
(揚長避短,以己之長,攻人之短,利用對方劣勢,發揮自己優勢)
④蚊子向獅子說的一番話是不是吹牛?為什么?
。ㄐ嗡拼笤挘瑢嵸|不無道理。蚊子了解自己的優勢和獅子的劣勢,有把握取勝。)
⑤哪些話反映了蚊子越說口氣越大?
。◤摹安⒉槐任覐姟保ǚ穸ň洌┑健氨饶銖姷枚唷保ǹ隙ň洌┙又钟檬聦嵶C明蚊子的話有道理。
、尬米釉谥刖W上嘆息時,是否已明白了自己失敗的原因?(不是)
從哪看出來的?(“不料”)寫出它把失敗歸于不小心落入蛛網內。用嘆息點明寓意。
、哒n文中的哪些詞顯出了強烈的反差?
。ā白钪写蟆迸c“小小”,“較量過”與“消滅了”)
⑧用成語概括這則寓言的道理。(人貴有自知這明)
本文用擬人手法,賦予動物人的感情和性格,而且本文構思尤其精巧,短短的篇幅中,情節卻大起大落,寫出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的轉化。
《濃煙和煙囪》
、龠@篇寓言怎樣抓住濃煙和煙囪的特點想象和夸張的?
。鉄熭p飄,隨風擴散;煙囪靜止、筆直)
、诰幵⒀怨适鲁3S脤Ρ鹊姆椒,這篇寓言是怎樣對比的?
。▋煞N性格的對比,煙囪勤勞謙虛與濃煙的狂妄自大對比;兩種結局對比)
③這段寓言從結構上看,和前兩則有何不同?
。]有一段話明確地點明寓意)
這則寓言主要用了擬人和對比的手法,運用擬人手法,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
寓言上除
了結構上相似,還能看出寓言在寫作方面的一些共同特點嗎?
(1)都用豐富的想象
(2)故事比較簡短
(3)都以比喻性的故事寄意味深長的道理
《寓言兩則》教案 篇11
學習目標:
1、了解這兩則寓言的寓意。
2、初步練習淺顯文言文的閱讀。
3、學習幾個文言實詞與虛詞。
學習重點:目標1、3
學習方法:誦讀、講讀、討論交流
學習時數:兩課時
學習過程:
一、閱讀序幕
寓言故事是我們人類共同的最凝煉的精神財富。寓言故事篇幅雖短,寓意卻非常深刻,它對我們的精神修養的培養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國的古代典籍中,就記載著許多這樣的寓言故事(引入對《韓非子》《呂氏春秋》的'簡介)。下面就讓我們來學習選址《韓非子》和《呂氏春秋》中的這兩則寓言故事--
二、閱讀主場
(一)教師講解文言文誦讀的基本要求,并范讀課文。
1、讀準字音(通過注釋、字典了解自己讀不準或不會讀的字的正確讀音)。
2、讀準停頓(通過注釋、字詞典或其他參考書,了解短語和句子的含義,不把短語和句子讀斷)。
。ǘ⿲W生先獨立進行誦讀練習,再互相讀給學習小組的同學聽。
(三)講解兩則寓言故事。
1、講解時提醒學生注意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句子。
《鄭人買履》:
鄭人買履(鞋)鄭人有欲買履者(定語后置,有個想買鞋的鄭人)
何不試之以足(狀語后置,用腳試試)
先自度其足(量長短)置之其坐(通假字,“座”)
至之市(到)吾忘持度(尺碼)
反歸取之(通假字,“返”)市罷(停止)
無自信也(賓語前置,不相信自己)
《刻舟求劍》:
遽契其舟(雕刻)是吾劍之所從墜(這兒,這里)
不亦惑乎(迷惑,糊涂/“不亦……乎”,反問固定格式,不是……嗎?)
2、隨意抽兩三個學生復述故事。
。ㄋ模⿲W習小組合作自選一則寓言故事,作嘗試翻譯練習。翻譯結束后在班上交流,其他小組對所交流的翻譯進行評述(翻譯是否準確,是否有遺漏,語言是否流暢)
參考譯文:
《鄭人買履》--有個想要去買鞋子的鄭國人,(到集市前)先測量了一下自己腳的大小,可是去的時候,卻忘了帶尺碼。他拿到鞋子的時候說:“我忘了帶尺碼!庇谑勤s回家去拿尺碼。等他再來到集市時,已散場了,他自然沒能買到鞋子。別人問他:“你為什么不用腳試試大小呢?”他回答道:“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刻舟求劍》--有一個過江的楚國人,他的劍在船行駛的時候掉到了江中,他立刻在劍落水的船身上刻了個記號,說:“這就是我的劍掉入水中的地方。”等船靠岸了,他就從做記號的地方下水找劍。船是行駛的,劍是不動的,這樣找劍不是很糊涂嗎?
(五)學生圍繞下列問題自由發言。
如果你是那個想要去買鞋的鄭國人,或者是那個過江的楚國人,一定不會像他們那樣愚蠢的說話和辦事。那么,現實生活中真有那樣的人嗎?
。┯缮厦娴淖杂砂l言引出對寓言寓意的討論交流。(仍以提問方式展開。討論前學習小組先進行組內交流。)
這兩者寓言故事的內容(或要反映的寓意)有何相似點和不同點呢?
相同點:
主人翁都辦事不靈活。
不同點:
《鄭人買履》:諷刺那些只相信教條,不相信實際的人。
《刻舟求劍》:比喻辦事刻板,不根據變化了的客觀形勢改變看法或做法。
三、閱讀尾聲
。ㄒ唬┭芯俊疤骄烤毩暋倍、三。
。ǘ┯懻搶W習小組預習中提出的問題。
(三)課堂背誦課文。
。ㄋ模┘彝ズ献骶毩曌鳂I:
向家長流暢背誦兩者寓言故事,請家長聯系現實生活實際談談他們對這兩則寓言故事的理解或看法,以“有感于”(填寫其中一則寓言的題目)為題寫一段話。
《寓言兩則》教案 篇12
學習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故事始末,感悟寓意.
3.教育學生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有可能攀登到光輝的頂點.
學習重點
了解課文內容,理解紀昌學射和扁鵲求治到不治的經過。
學習難點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教具、學具準備生字卡片
活動1.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你知道我國古代有哪些神射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各抒己見初解課文。
活動2.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對字詞有哪些質疑?學習生字,釋詞掌握識字方法,理解重點詞識字釋詞。
活動3.再讀課文,了解故事的梗概兩則寓言各講了件什么事?討論交流:課文講了件什么事讀文交流,匯報成果了解寓意。
活動4.細讀課文,理清故事內容飛衛讓紀昌分哪兩步練習眼力呢?讀文討論討論并回答深入理解寓意。
拓展升華你對兩則寓言的體會是什么?分組討論各小組選代表回答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1.你認為蔡桓公怎么樣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
2.你覺得是什么害了蔡桓公的性命?
3.你想對蔡桓公說些什么?
板書設計
扁鵲治病蔡桓公(諱疾忌醫)
皮膚小病不信
請治皮肉之間不高興比理睬
腸胃非常不高興
不治―深入骨髓渾身酸痛---病死
作業設計
1.將下面技能與其基本功搭配連線。
射箭練腕力
唱歌練基本招式
書法練眼力
武術練丹田之氣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