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寓言兩則》教案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
執教:山東省膠州市第四實驗小學 徐瑞芳
【教材分析】
本篇課文包括兩則寓言故事(《亡羊補牢》,一則是《南轅北轍》),《亡羊補牢》講的是一位養羊人丟羊補牢的事,它告訴我們: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南轅北轍》講的是一個人想到南方的楚國去,他卻朝北方走的事,比喻行動與目的相反是難以達到目標的,也就是“背道而馳”的意思。這兩則寓言,內容通俗易懂,故事情節簡明有趣,故事寓意深刻。
【導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兩則寓言的寓意。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及“窟窿”“街坊”“盤纏”等字詞的音、形、義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能用自己的話將這兩則寓言講出來。
【導學重點】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并能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導學時間】2課時
【導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同學們請看大屏幕,你看這兩幅圖畫的是什么?(《揠苗助長》《守株待兔》),這是我們二年級學習的兩則寓言,并相機板書“寓言”,還記得“寓”的意思嗎?(寄托,包含)“言”呢?(道理)“寓言”的特點,就是一個小故事包含一個大道理。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則寓言,去感受寓言故事帶給我們的啟示。
二、學習《亡羊補牢》
(一)看題質疑
1.先看第一則《亡羊補牢》,看到題目,你有什么疑問嗎?(“亡”什么意思? “牢”指什么?為什么會亡羊?為什么要補牢?)
2.帶著這些疑問讀讀課文吧,相信你會找到答案的。
(二)讀文知事
1.提出難讀難認的生字,強化認讀。
課文大家讀完了,文中有幾個難認的生字詞不知大家掌握得怎樣?請看大屏幕:窟窿 街坊 羊圈
誰想起來讀一讀?提醒輕聲音和多音字;你能看著“窟窿”的字形想想它指什么?(上部是穴部,說明與洞穴有關,所以“窟窿”指的是洞。)街坊指誰呢?(鄰居) “街”字你能有什么好辦法很快記住它?(因為“街”是供行人走路的,所以有個“行”字,因為“街”是路,與土有關,所以中間兩土。)
2.文章寫到養羊人丟了幾次羊?(兩次)
a你看寫第一次丟羊的這一段,教師相機出示大屏幕:
從前有個人,養了幾只羊。一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少了一只。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那只羊叼走了。誰來讀讀?想想丟羊的原因是什么?哪個詞最能提示寫丟羊原因的?(原來), 男女生分讀這兩句話。
小結:看來都是窟窿惹的禍呀!
b那第二次丟羊的原因是什么?誰來讀讀?出示大屏幕:
街坊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羊又少了一只。原來狼又從窟窿鉆進去,把羊叼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