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教案柳葉兒(精選2篇)
七年級語文教案柳葉兒 篇1
【教學設計A】
創意說明:
這篇教學設計主要通過閱讀教學,引導學生了解這篇敘事散文同樣回憶了怎樣的童年趣事。理清文章結構,體會文章表達的深刻主題,學習本文生動描寫的方法。
教學步驟:
一、配樂朗讀,讀出文章的感情基調。
二、分段朗讀,課文賞析。
1.朗讀文章的第1、2兩小節,明確本文的感情基調:“苦中略帶些澀的滋味兒”;明確本文的線索:“我”對柳葉兒的特殊感情。
2.閱讀文章第3~14小節,解決下列問題:
(1)這部分內容主要寫了幾件事情?
(搶柳葉兒吃柳葉兒)
(2)文章第8小節寫“我”童年時代的淘氣,有什么作用?
(為下文爬高摘柳葉兒作鋪墊)
(3)說說文章第10小節描寫的景物有什么特點?
(濕潤、清涼、朦朧、寧靜,充滿詩情畫意)
(4)“我”把太陽看成一個鮮紅鮮紅的大櫻桃,這樣的聯想說明了什么?
(說明當時的“我”非常饑餓)
(5)“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圓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層肚皮幾乎撐得透明。”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吃柳葉兒是“我”童年的樂趣;“我”吃得很多;“我”非常饑餓、瘦削)
3.閱讀課文第15小節,解決下列問題:
(1)這一節采用了什么手法?
(對比手法)
(2)這一節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與文章開頭相呼應;再次抒發對柳葉兒的特殊感情)
三、仿照課文第10小節,寫一段話,描寫家鄉清晨的美景。
【教學設計B】
創意說明:
通過比較閱讀,讓學生領會本文所表現的童年之“樂”和“苦中帶澀”的思想感情,從而引導學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步驟:
一、引導學生泛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二、重點閱讀課文的第10~14小節,了解這部分內容所寫的兩件事情。
三、用視頻展臺、投影儀將張潔的《挖薺菜》的第10~13小節展示出來,引導學生考慮:
(1)這部分內容與課文的10~14小節的內容有什么相似之處?
(都寫到了采摘的過程和吃的過程)
(2)這兩部分內容給人們怎樣的啟示?
(《柳葉兒》主要告訴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挖薺菜》告訴人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時還提出了子女教育的問題)
(3)體會兩段文字中景色描寫的作用。
(《柳葉兒》寫出了鄉間景色的優美,當時的“我”絲毫不覺得生活的苦澀,而讀者卻體會到“苦中略帶些澀”的滋味;《挖薺菜》寫出了“我”自由快樂的心情)
四、討論總結: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設計C】
創意說明:
本教學設計的目的在于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進行生活素材的.搜集整理,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實踐的結論,有目的地將課堂內容延伸到課外。
教學步驟:
一、課前準備:引導學生以小記者的身份,采訪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周圍經歷過艱苦歲月的人,向他們了解當年他們的樂趣是什么,以及是怎樣度過艱難歲月的,做好記錄。
二、課堂交流:
1.了解課文內容,分析本文所表達的主題。
2.分組交流自己課前采訪的內容。
3.每組指派一名代表發言。
4.引發學生思考:
(1)當年,老一輩生活艱苦的原因是什么?
(2)我們今天的生活樂趣與他們當年的有什么不同?
(3)我們如何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課后作業: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話題,寫一篇小作文。
【資料整合平臺】
1.張潔的《挖薺菜》。
2.劉紹棠的《榆錢飯》。
使用建設:
引導學生學習對比手法的運用,了解老一輩所經歷的苦難生活,啟發學生珍惜今天這來之不易的新生活。同時,引導學生學習文章清新純樸、富于生活氣息的語言風格。
【口語交際】
1.了解“勸告”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了解勸告的方法和技巧。
3.課堂活動:
(1)創設情境
(2)分組練習
(3)班級交流
(4)教師總結
七年級語文教案柳葉兒 篇2
《柳葉兒》(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一文的設計,旨在通過師生、生生、生本的對話,到文本的深處,在審苦與審樂的層面,領略文章的主旨,品嘗文本的語言藝術,進而培養學生對閱讀方法,寫作技能,語言知識和思維方法的積累意識,進而培養學生全面辨證的審美觀念。同時引導學生從不同層面由淺入深地去鑒賞主旨,明白文章從內容到形式的安排均是以揭示主旨為旨歸的。
【實施方案】
教學目標:
1、學會由淺入深逐層鑒賞文章主旨。
2、學習運用多種方法來積累語言、方法、技能。
教學難點:
1、審苦與審樂的辨證結合。
教學步驟:
一、積累式閱讀
(一)方法積累
A、閱讀方法積累——在整體閱讀感知中捕捉重要信息。
1、教師范讀,學生仔細傾聽后說基本感受。(感受)
2、用最少的詞語說說剛才聽過的感受。(說說——樂)
3、“樂”在何處?(爬高、搶摘、品嘗;滿足三種欲望。見板書設計。)
4、判斷一下開頭、結尾寫些什么?
5、整理行文思路(現實→回憶→現實)。
B、寫作技能積累——在寫作藝術欣賞中鑒賞主旨。
1、引導:閱讀就像旅游,除了去觀覽沿途美景,還要探究其美在何處,為什么美。欣賞一篇美文,我們除了像上步一樣去捕捉表層的信息,還應從表現手法、表達方式、語言運用等多個角度去進行品賞!
2、示范:讓我們嘗試從描寫和語言運用的角度來品析本文的寫作藝術,并進一步鑒賞主旨。如:“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樹皮吃光了,大家又搶柳葉兒”三個“吃光了”反復強調,顯示饑餓的程度,揭示搶摘柳葉兒的原因。“又搶”二字證明摘柳葉乃是無奈之下的選擇。
3、分成四人小組,合作找出你認為描寫優秀或精彩的'句、段,先動情地讀一讀,再賞一賞,最后說說它“好”在何處?
4、學生合作查找,品析后交流。(生本、生生對話)。
答案要點:
(1)第8段中,寫爬高的一連串動詞:“甩、飛、爬、抱、搖、擺、溜”寫出“我”的淘氣,也為了下文爬高摘柳葉打下基礎。
(2)第10段中用“濕潤、清涼、朦朧、寧靜”四個詞展現周圍環境的靜謐,富有詩情畫意,為搶摘柳葉增添樂趣。而“冰涼、咯嘣嘣、涼颼颼、滴進、陰涼”等詞則寫出了搶摘柳葉了的苦澀滋味。
(3)第10段中,把一個太陽比作“一個大櫻桃,去年鮮紅鮮紅的。”寫出極端饑餓,流露出苦澀之味。
(4)第12段中,描寫品嘗柳葉兒的情形:“抓上一小把黑豆,喝上幾口粥,吃到了一個豆兒,滿心里香得不行。”用夸張的筆法寫出了“柳葉兒”的美好滋味,可見當時生活是多么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