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選擇的路》《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案1
課 時 計 劃
備課時間:( )周星期( ) |
教出時間:( )周星期( ) |
2005年 上 期 總第( )課時
計劃 課時 |
第 課時 |
課題: 《未選擇的路》《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案
教學目標 及重點:
1、 讓學生借這兩首詩了解并喜歡普希金和弗羅斯特這兩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及其詩作。
2、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積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3、讓學生了解一點詩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賞詩歌的水平,并注意區別比喻與象征在詩中的不同表現。
4、感受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提高學生對人生的認識,培養健康的人生觀。
教學設想:
1、在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感覺出兩首詩的不同之處,在老師的引導下,欣賞兩首詩的動人之處并歸結兩首詩的不同特征。
2、對于“路”這一概念,要引導學生從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讓學生初步理解象征這一手法。
3、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尋找兩位詩人的生平資料及其詩作,并為大家朗誦其他詩篇的片段。
教學方法:
讀、說、悟、品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
同學們,我們的國度是詩的國度,從古體詩到絕句、律詩,從四言到五言、七言,種類繁多,精美絕倫。今天,我們跳出中國詩歌的圈子,學習兩首外國詩人的著名詩歌。
二、 檢查預習、朗讀評價:
1、請一位同學朗讀《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再請幾位同學評價朗讀。
2、朗讀《未選擇的路》,請同學評價朗讀。
評價的用意在于了解大多數學生預習的狀況,通過朗讀和評價,完成對于生字的掌握和詩歌情感的大體把握。
三、組織學生交流所找的資料,重點介紹普希金和他的這首詩的寫作背景。
亞歷山大 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民族詩人。出身于貴族家庭,從小受到文學的熏陶。1811年進入皇村學校,接近未來的十二月黨人,受到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影響。1816年加入文學團體“阿爾扎馬斯社”。1817年皇村學校畢業后在外交部供職。1819年成為革命外圍組織“綠燈社”成員。這個時期他連續寫了歌頌自由、反對暴政的著名詩篇《自由頌》、《致恰達耶夫》、《鄉村》。這些詩在進步青年中廣為傳誦,因此他被沙皇當局流放南俄。流放期間,創作《短劍》、《高加索俘虜》、《強盜兄弟》和《巴赫切薩拉伊的淚泉》等詩篇。1824年被幽禁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寫了表現20年代進步貴族青年尋求社會出路的長詩《茨岡》、探索人民命運和歷史作用的歷史劇《鮑里斯·戈都諾夫》以及詩體小說《努林伯爵》。十二月黨人起義失敗后新沙皇尼古拉一世赦兔普希金,將他召回莫斯科。詩人對新沙皇一度抱有幻想,希望他成為彼得大帝式的開
本詩恰恰寫于流放期間
四、初步感知——討論完成:你更喜歡哪首詩,為什么?
答案提示:兩首詩歌都富于哲理,且是對人生之路的思索。但《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告訴我們應該如何面對人生挫折,它的情緒顯得積極昂揚,有面對讀者娓娓而談的親切感,詩意直白易懂;而《未選擇的路》告訴我們如何對待人生的選擇,并流露出選擇時的矛盾與無奈,這首詩則顯得含蓄、深沉、憂郁迷離。
這個問題的設計,是想初步考察學生是否能讀懂大意。他們可以從詩歌的主題、詩歌的感情基調、詩歌的語言風格等幾個方面選擇回答的內容。
五、引導完成理解和欣賞: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1、自由朗讀,讀出笑對生活的樂觀心態。
2、了解主題——讓學生自由討論自己發現問題,并通過討論試著解答問題。
期間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目“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什么意思?
(2)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變成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3)面對逆境,我們就只耐心等待,而不予抗爭嗎?
提示: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指在生活中遭遇到了艱難困苦等不幸。詩人寫這首詩時正遭流放,正處在不幸的逆境之中。
(2)詩人在這里是要強調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而反對悲觀消極的人生態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人生的體驗是豐富多樣的、積極樂觀的,各種體驗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都有利于把握人生。
(3)這應該是作者那時那地的處境,使他只能等待,事實上,他只要滿懷希望地等待就是一種抗爭。我們今天碰到困難,應該迎難而上,滿懷信心地去征服困難。
3、了解本首詩歌的特點:
通過討論,同學們已經了解了這首詩歌的主題和內容,齊聲朗讀一遍,感覺一下:它和一般的詩歌相比有什么不同?(比如《天上的街市》)
老師再引導學生思考:《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首詩沒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勸告的口吻,按常理這是詩歌創作要盡力避免的,但這首詩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何在?
答案提示:其原因在于詩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語氣寫來,熱情坦率,似乎在與你交談;詩句清新流暢,熱烈深沉,有豐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從中可以讓人感受到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思想情緒,對每個人的人生構成積極的影響。
4、列舉同樣風格的詩歌,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匈牙利詩人裴多菲也有一首在語言上直白易懂,沒有什么鮮明形象可言的詩歌:“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很多年以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同樣道理,也是詩中那種偉大無私的情懷和戰斗追求的精神在感染讀者,蕩滌了狹隘自私的人生價值觀,它以一種崇高的思想境界打動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