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荒島余生
授課日期: 年 月 日 總課時:
22、荒島余生
笛福 (英)
教學目的:
1、快速閱讀課文,整體感知故事情節,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
2、自主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語言的能力。
3、了解魯濱孫在荒島戰勝困難、謀求生存的非凡經歷,體會魯濱孫敢于戰勝困難的積極的生活態度,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培養積極、健康、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變化歷程。
2、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培養積極、健康、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激趣引讀
同學們,你們看過《魯濱孫漂流記》嗎?那么你能給同學們簡單地講述一下故事情節嗎?(寫的是一位叫魯濱孫的英國人,在一次航海中船翻漂流到一座荒無人煙的小島上,戰勝種種困難,歷盡磨難,生活了二十多年之久,最后終于獲救回到英國的一件事。)
那么你能想像一下荒無人煙的小島是怎樣的嗎?用自己的話來描繪一下。
剛才同學們通過想象,自己描繪了一幅荒島風景圖,真的是很荒涼,很艱苦。可以想像如果是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荒島上,肯定受不了。而魯濱孫身陷荒島,要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去,而且生存了28年,這簡直就是一個生命的奇跡!那么是什么使他堅持著活下去的呢?下面就讓我們和魯濱孫一起到荒島去歷險吧
二、快速閱讀,整體感知
1、快速閱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的精神力量。
2、學生暢談閱讀感受。并思考下列問題:
①魯濱孫在荒島的思考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三個階段:要不要活下去?怎樣才能活下去?光有物質條件算不算生活?)
②每個階段的側重點是什么?
(生存問題、物質問題、精神問題)
③這幾個階段的前后聯系是什么?
④簡要概括文中蘊含的道理。
既可以用課文的原話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的原話回答:“在最不幸的處境中,我們也可以把好處和壞處對照起來看,從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自己的話概括:一個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觀絕望,而要努力看到積極因素,從而改變自己的被動局面。
三、合作探究,品讀賞析
1、合作探究:(四人小組學習討論,教師參與。)
①身陷絕境的魯濱孫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討論明確:他盡管落難荒島,卻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那就是:在海難中,他一個人幸存,這是上帝的特別關照;從船上獲得生活的必需品,這是上帝對自己的格外的關照;而日記中列出的六大“好處”,更集中的體現了魯濱遜要頑強活下去的理由。
②你是怎樣看待魯濱孫在逆境中的自我安慰的? 他這樣算不算逃避現實呢?
討論明確:
(1——3段)寫了魯濱遜及時調整悲觀絕望的心態,決定在荒島上頑強的生存下去。
(4——9段)敘述了魯濱遜為了生存創造具體的物質條件。
(10——12段)寫了主人公進一步調整自己的生存心態。
在那樣的絕境中,任何人都必須首先解決心理問題,調整自己的心態,才能有下一步的行動。魯濱遜在短時間里完成了心理調整,為他在島上順利的生存下去打好了心理基礎。他的這種自我安慰是值得肯定的。
③從文章看,魯濱遜是一個怎樣的人?體會他的心理變化過程。
討論明確:意志品質極為堅強,生存信念十分執著的人。務實肯干,勤于創造。他的一切行為,特別是思考過程,全是積極主動的,都是為了更好的把握生存機會,創造物質條件,調整生活心態。不隨遇而安,不消極待命。
2、品讀賞析:
文中哪些語句深深地感動了你,而你又是如何理解這些話的?
四、聯系生活,體驗冒險
1、聯系自己的生活,把你在學習或生活中曾經遇到或正面臨的一兩件不幸或挫折, 試仿造課文中“借方”和“貸方”的格式,把好處和壞處排列出來
2、你認為他這樣一定要活下去,值不值得?
探討明確:魯濱遜雖身處絕境,但他能說服自己頑強的活著,并打定主意在島上獨自生活一輩子。這需要勇氣。從這里可以看出魯濱遜是一個珍惜生命、熱愛生命的人。他活得積極主動,活得象個人,活出了人的尊嚴,這樣活著值得。
3、假如你在野外遇險,你會運用哪些生存技巧使自己脫險呢?
五、總結存儲,拓展延伸
1、總結存儲:
一個人在逆境中不但不可以悲觀絕望,更要積極地、努力地尋找有利于自己脫險的因素,從而改變自己被動的局面,魯濱孫在這樣的荒島中,憑著自己的意志頑強地活了下來,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我們要學習他那種積極樂觀,珍視生命的精神,做一個熱愛生活,能勇敢地生活下去的人。
2、拓展延伸:
(1) 你想詳細了解魯濱孫嗎?可讀一讀原著《魯濱孫漂流記》。
(2)假如你像魯濱孫一樣被棄荒島,你會怎樣想?將怎樣做?發揮想象,寫一篇短文。
(武原鎮中學 陸海峰)
附:
《魯濱孫漂流記》是長篇小說,作于1719年。主人公魯濱孫因乘船遭遇風暴失事,漂流到孤島,獨自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多年,歷盡艱難困苦,不但供給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經營了一片肥美的土地。魯濱孫是他那個時代的創業者。作者借此歌頌了處在上升時期的資產階級個人奮斗精神。小說情節生動,細節逼真,描寫細致,語言流暢,富于深刻的哲學和社會意義。作者繼此又寫了第二部和第三部。第二部寫魯濱孫舊地重游,以島的主人自居,開化島上居民,接著又到世界各地冒險,包括中國和西伯利亞。第三部大多是道德說教。
附學生作文:
漂流竟是人生——讀《魯濱孫漂流記》有感
我喜歡漂流,這種刺激的游戲,但最終都留在了漣漪的清泉上,寂寞……
這天我學會了真正的漂流,就那樣的精彩,因為生命的價值就擺在那里——《魯濱孫漂流記》。我似懂非懂地聽著孤島上的天籟之音——那份寂寞與自由的并存,那份悲哀與樂觀的共存,那份手無寸鐵與自我創造的矛盾。他在孤島的一切竟是那么的離奇,但這才是他讓我懂得漂流著的人生。
剛到了孤島,他冷靜地分析自己到了孤島的情況,他按照商業薄記上“借方”和“貨方”的格式把他的幸與不幸排列了出來,之后用樂觀去對待一切神奇的命運,偶爾的失落也會雨過天睛,就是他最終贏得生命豐碑的心靈支柱。
慢慢地,在孤島上生活著,他開始為自己的生活去創造東西,他蓋了“城堡”,建了“別墅”,做了小船——環島旅游,做了“衣服、陶器”種了大麥和稻谷——做成面包,馴了野羊——有了羊肉和羊奶,曬制廠葡萄于……他成了木工、牧工、建筑工、裁縫師、農民……沒有當時社會上的工具,靠著自己的力量去完善自己的生活,他也成了這個島的國王,用…亡自己的頭腦去設想,用上自己的手去實現,最終把自己的孤島變成了一個可以成為他人繁衍的地方,他是這個島文明的先驅者。在人生中,他又有了一座豐碑,那也是因為他的創造能力。別忘了自己的腦子動—了后要行動啊。
假如說人生是飛行,那么樂觀是飛行的勇氣,創造是飛行的翅膀,才有飛行——人生的真正精彩。假如說人生是電腦,那么樂觀是電腦的硬件,創造是電腦的軟件,才有電腦——人生真正的價值。假如人生是書籍,那么樂觀是紙,創造是文字,才有書籍——人生的真正作用。
走在人生這段路上,我們在學校里體驗著屬于我們的那一份特別的生活……我們開展探究性學習,有了設想,就應該去探究,但并不是一定會成功,我們必須用樂觀的心去看待一切競爭上的成敗。在藝術節上,在體育節上,在學生會干部競選會上……假如你沒有心里想去參加;假如你報名—了,又沒有去盡力比賽;假如你盡力比賽了,又沒有樂觀的心去看待;你會有最終的成功嗎?但你心里想了報名,又用寬闊的胸懷去努力比賽,最終我相信你一定會有收獲,會感嘆一聲:“人生在自己的心里,手上。”
在人生的路上,走過了天真的歲月,在走出校門,走進更遠的人生路時,就像魯濱孫漂流一樣,過上了不一樣的人生。漂流竟是人生。如果沒有地心說的設想,沒有歷盡歲月考證的樂觀,怎么會有日心說的真正成功證實。如果沒有創業的念頭,沒有用可承受創業中挫折的心靈去創業,怎么會有那么多成功的企業家。如果沒有反封建反侵略的思想,沒有那么多不斷在荊棘路上前進的人們,怎么會有我們現在輝煌的中國。……在科學上,在經濟上,在歷史上,沒有停息的步伐,靠著你腦里的想法,憑著你手上的行動,以著你心靈的樂觀,去面對一切……
我坐上樂觀號小船,揚起設想型船帆,蕩起行動式船槳,欣賞了漣漪的清泉,淅瀝的小溪,涓涓的小河,浩瀚的大江,無窮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