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自我》教案
板書(二)、身邊的保護(投影顯示):杜鵑的父親封建思想很嚴重,認為女孩子讀書沒有用,一直讓她輟學。到初中三年級時,他的成績出現波動,為此父親逼她輟學。老師知道了這件事,主動做她父親的工作,最終維護了杜鵑的受教育權,使她繼續自己的學習生活。探討:(1)、杜鵑受到的侵害來自何處?(2)、她采取的行動是什么?(3)、她得到哪些方面的幫助和保護?(4)、假如你是杜鵑的老師,怎樣做她父親的思想工作? 生:杜娟受到來自家庭方面的侵害。生:對此她向老師求助,獲得了學校方面的保護。生:杜娟還可以向居委會或村委會求助,向家庭其它成員求助,幫助做好父親的工作,必要時還可以向有關部門投訴,從而獲得社會保護、家庭保護、法律保護。師(補充):事實上,為了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國家、社會、學校、家庭等到方面都采取了一定的保護措施,我國法律如《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規定了各方面的保護職責。師:來自各方面的保護為我們的健康成長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但還遠遠不夠,我們還需要加強自我保護,這是為什么呢?生:社會環境的復雜性,使得青少年可能受到來自各方面的侵害;生:學校、社會、家庭方面的保護不到位,不及時。假如社會、學校、家庭等各個方面保護不及時、不到位,我們青少年應該如何做呢? 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加強自我保護;盡自己所能,用智慧和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學生搶答分組表演教師評價學生搶答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分組回答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分組回答課堂練習
(8分鐘)1、材料:一天放學后,某校初中生小明在校外遭到幾個社會青年的勒索。這幾個社會青年強行將小明身上的錢搜走,并威脅小明每周五放學后都要交給他們20元錢,還不許告訴他人。小明又氣又怕,回家后想出了三條對策:一是惹不起但躲得起,二是告訴老師并報警,三是糾集朋友教訓教訓他們,讓他們不敢亂來。這三條對策中的“上策”是哪一條?為什么?2、材料:為了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護能力,某地教育部門特別為單獨在家的未成年人制作了《不要開門》的電視專題節目。在節目中,工作人員喬裝成送貨員,帶著禮物來到一些孩子的家門口,引誘孩子開門。結果顯示,半數孩子表現良好,對送貨員的百般誘惑要么不予理睬,要么隔門應答;另一半孩子的表現則令人擔心,他們不但引“狼”入室,還帶著送貨員逐個參觀房間。節目播出后,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a)為什么要制作《不要開門》的電視專題節目?(b)面對送貨員的百般誘惑,你會怎么辦?為什么?(c)閱讀材料后,你從中受到了哪些啟示? 3、材料一:一位5歲女孩被父母逼著學彈鋼琴,如彈不夠父母規定的時間便會挨罵或挨打。因長期壓力過大,她患上了腦神經介質發生障礙的“抽動穢語綜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