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看待自己 —— 初中政治第一冊教案
第一課 正確看待自己(第一二課時) |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正確認識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懂得個人的生活離不開社會,離不開周圍的環境;懂得社會環境對個人也有影響,而且有好壞之分;教育學生利用優離的社會環境,客觀地、發展地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承擔的角色,正確地看待自己,使自己成為受社會和別人歡迎的人。 具體要求 1.知識方面 (1)我們每個人都是在社會中生活,個人是社會的成員。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到,社會一個群眾組織,是人們生活的共同體;理解人們的衣、食、住、行和文化、娛樂等各方面都離不開社會。 (2)識記社會環境對個人的影響有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要學會正確地對待社會影響。 (3)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善于認識自己,一方面要用全面地看問題的方法看待自己;另一方面要用發展地看問題的方法看待自己。初步學會自我認識的方法。 (4)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個人和社會緊緊相連。正確地看待自己,做有益于社會的人。 2.能力方面 (1)通過個人是社會的成員的學習,提高學生從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上正確看待自己的能力。 (2)通過對什么是社會以社會環境對個人的影響的學習,培養學生對復雜的社會現象的識別能力和分析能力,初步學會利用積極的社會影響,凈化心靈,進步向上,抵御和抵制不良影響。 (3)通過善于認識自己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比較能力和一些正確認識自己的基本分析方法。 3.覺悟方面 (1)通過個人是社會的成員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個人與社會緊密相連,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心、團結協作。 (2)通過社會環境對個人的影響的學習,幫助學生提高對社會現象的認識水平,學會分清社會影響的好壞,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不學、不做對社會、對他人、對自己有害的事情,做合格的接班人。 (3)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社會主義祖國為我們個人的成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我們要爭取做有益于社會的人,為社會和他人做貢獻。 教學重點 (1)社會環境影響個人。 (2)要善于認識自己。 教學難點 (1)社會環境影響個人。 (2)什么是社會? 課時安排 4~6課時。原則上一框題1課時,機動2課時。課文引言部分和第一框題內容較多,加上學生活動,1課時很難完成,可用2課時;第一課學完后可以安排1課時活動。為了便于說明教法,本教案是按一框題1課時的闡述的。 知識結構 第一課時 復習提問 (1)初一思想政治課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具有什么意義? 導入 新課 通過“前言”部分的學習,我們知道初一思想政治課主要是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心理品質、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正確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本學期我們主要學習有關良好的心理品質的內容。良好的心理品質有助于我們青少年健康成長,有利于高尚情操的培養,是21世紀人才必備的素質。可見,作為21世紀的主人,無論我們將來從事什么職業,都要求我們不僅要有一定的知識文化水平,還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質。所以我們要不斷地、自覺地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正確地看待自己,這也就是我們這一課要學習的內容。 第一課正確看待自己(板書) 提問:你了解自己嗎? 請同學們閱讀第一課的引言,然后用簡單的幾句話自我介紹。(教師可請全班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學生自我介紹。)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剛才這些同學有的介紹了自己的外貌特征,有的介紹了自己的性格特征,有的介紹了自己的優點和不足,還有的介紹了自己的興趣、愛好,等等,讓我們對他們有了一個比較明確地了解和認識。但是都不很全面。要真正在全面地、正確地認識自己和了解自己,不僅要了解自己的外貌、性格等特征,更重要的是要意識到自己是社會中一員。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 在孤島上,他的反應是:大笑、說它們是廢物、鄙視它們、把它們留在老地方。如果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一般人的反應應該是非常高興。那么,魯濱孫為什么不高興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 因為他一個人在孤島上,離開了社會生活,離開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錢雖然很多,而且有幾種不同的貨幣,但他無法使用。所以他對錢的看法、認識、態度就同平常人不一樣了。可見人的思想、情感和心理的產生和發展同社會生活密不可分。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人,人的勞動、人的語言、人的交往等等都要在社會生活中進行,任何人都離不開社會。離開了社會就意味著失去文明,失去知識,失去人的情感與心理,失去人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就好比一滴水與大海的關系,一滴水注入大海就獲得了生命,而一旦離開了大海就會干涸、消失。因此,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社會,個人是社會的一員。 那么什么是社會?對于社會這個詞,我們并不陌生。請閱讀課文第12頁有關材料,并填寫與社會有關的詞。 (注意:學生可在課文要求的基礎上盡量多填。請一名同學在黑板上填寫,其他同學補充。教師根據情況適當補充。如:社會分工、社會治安、社會實踐、社會科學、社會制度、社會關系、社會產品、社會勞動、社會主義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人類社會、階級社會、原始社會等等。) (學生填寫完后,教師總結導入 。) 不論是“社會……”,“……社會”,都離不開人,都是由很多人組成。可見: 2.社會是一個群體組織,是人們生活的共同體(板書) 首先,社會是由人組成的,社會中最基本的要素是人。個人是社會的細胞,沒有人根本就談不上社會。 (1)個人是社會的細胞。(板書) 俗話說:“沒有土壤,泰山不能成其大;沒有細流,河海不能就其深”。浩瀚無垠的大海,由一滴滴水珠匯而在;雄偉的萬里長城,由一塊塊磚石壘就。社會是由一個一個的個人組成的,社會的存生在和發展,離不開它的每一個成員。我們生活的家庭、學校、班級就是一個個小社會。一個家庭,由父母子女等成員組成;一個學校,由校長、教師、學生等成員組成;我們生活的班級,由來自不同小學的你、我、他組成。離開了這一個個成員,我們的家庭、學校、班級將不會存在。 但單個的人不能稱為社會。社會是個群體,大家共同生活在一起。在社會中人與人按照一定的物質關系組織在一起,共同生活、共同勞動。 其次,人們在社會中共同生活、共同勞動需要一定的空間、地域。也就是說: (2)人們生活在一定的地域中。(板書) 請同學們看書第13頁,填一填你所在的地域。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某一地域之中,你總是生活在某一家庭、班級、學校、社區、街道、城市、鄉村等等之中,我們生活的這些地方可以說是一個小社會。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家庭是我們出生后的第一個社會環境,家庭教育和家庭環境的影響,是我們認識社會的開端。而學校是青少年成長的最主要的場所和社會環境,學校教育和學校生活將為我們了解社會、將來適應社會、承擔社會責任奠定堅實的基礎。 由于生活在共同的地域中,人們有著共同的利益、共同的需要,因此需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需要共同進行一些社會活動,為大家服務。 例如:我們現在的班級,它是同學們共同生活的一個小社會,需要每個同學熱愛它,發揮自己的作用,盡自己所能為它服務。班里出板報,需要許多同學投稿,還要一些同學編輯、抄寫、繪畫;學校開運動會,需要很多同學參加,為班爭光,其他同學雖然不能參加比賽,但可以為運動員們加油助威、看管東西、送水等等。 事實上,在我國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千千萬萬的人們用他們的智慧和汗水,為大家服務,共同建設、美化自己的生活環境。近年來,我國神州大地掀起了一股創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區的熱潮,許多的人在為自己所生活的地域做貢獻。 請看投影(課文有關文明社區的資料和圖片),并談談你的感想。 (教師可補充有關資料,如有條件可放“文明社區”的錄像。)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由此可見,社會的組成離不開個人,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每個成員的努力,每個人都必須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無論是社會還是社區,都是我們生活的社會環境,都會影響我們每個人的成長。即: (3)個人受社會環境的影響。(板書) 那么,社會環境是怎樣影響個人的?這個問題就是我們下一框題要學的內容。 第二課時 復習提問 (1)為什么說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社會? (2)什么是社會? 導入 新課 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個人是社會的一員,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社會。因為:社會為人們的生存、發展提供了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條件;為人們提供了教育、科學以及文學、繪畫、戲劇、音樂、舞蹈、電影等精神生活條件;而且人的思想、情感和心理的產生與變化也同社會緊緊相連。所以個人離不開社會。而社會是一個群體組織,是人們生活的共同體。人們的學習、勞動、交往等都是在社會中進行,社會對每個人的生活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二、社會影響著個人(板書) 提問:有的人認為:一個的成功,完全是他人人奮斗的結果。這一看法對嗎?為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這一看法是不對的,因為他只看到了成功離不開個人的努力這一方面,而沒有看到社會對個人的影響這一方面。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在社會生活中成長起來的,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的思想、行動、心理、感情等都會受到社會生活環境的影響。 1.社會對個人有影響(板書) 例如:同學們剛剛進入初中學習,對這所新的學校和原來小學的校風、校紀、校園環境等肯定有不同的認識和感受。如果你到不同的商店去購物,也會有不一樣的感覺。這些就是社會對你個人的影響。 社會對個人的影響包括社會環境和社會條件。任何個人都是一定的社會環境中生活的,他的活動不能不受到各種社會條件的影響和制約。 (1)人都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生活。(板書) 誰都不可能隨心所欲地選擇自己生活的社會環境和社會條件,而只能根據社會發展所提供的條件以及自身的條件來滿足自己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例如:在原始社會,人類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很低,生活的社會環境和社會條件很差,穿的是樹葉、獸皮;住的是山洞;吃的是野果、樹根等;經常吃不飽、穿不暖。因此原始社會人們的物質生活很差,精神生活很少,甚至可以說基本上沒有。他們也想過更好的生活,如像我們現在一樣,但是這在當時的環境和條件下是不可能的。同樣,今天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也要受社會所提供的條件和你自身投機倒把的限制。 請同學們聯系自己的生活舉例說明。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 (2)青少年在社會生活中成長。(板書) 我們青少年在社會中生活和成長,同樣不能脫離自己生活的社會環境和條件。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蓬勃發展,精神文明建設生機盎然,社會主義祖國為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條件。 請同學們說一說:國家為我們的成長提供了哪些有利的條件? (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4頁的材料和看15頁的圖片,然后補充材料并總結。) 國家不僅為我們提供了衣、食、往、行等物質生活條件,而且為我們提供了文化、藝術等精神生活條件。 實際上我們青少年在社會中生活和成長,不僅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受社會環境和社會條件的影響,而且我們和各種思想、心理、情感、行為等都要受到社會生活和周圍環境的影響。讓我們從小學升入中學的過程來理解這種環境的變化吧。 告別了令人留戀的小學生活,我們開始了多彩的中學生活,進入了人生最寶貴的青少年時期。中學生活是我們長知識、長身體、長思想、長能力的重要時期,它與小學生活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你對中學生活適應了嗎?有沒有課文中“小明”那樣的煩惱? (請一位同學讀教材第15頁材料。) 提問:小明遇到的問題,你也遇到過嗎?你能幫小明出出主意嗎?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小明遇到的問題可能很多同學都遇到過,大家剛才也為他出了很多主意。對這個問題,我認為:由于對中學生活不了解,產生了一時的不適應,不足為奇。只要在老師、同學、家長的幫助指導下,穩定情緒,合理安排課余時間,做好復習和預習,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習效率,與同學們友好相處,一定能很好地渡過中學生活的。這也說明社會對我們個人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 社會是復雜的,社會環境對個人的影響也是復雜的。 2.社會對人的影響是復雜的(板書) 社會是人們生活的共同體,由各種各樣的人組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意識,因而形成了復雜的社會現象和社會關系。這種復雜性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 (1)社會影響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板書) 積極的影響:在我們的身邊,許許多多的普通人,用他們平凡而崇高的思想和行動,凈化著社會的風氣,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我們每年的3月5日是什么日子?(學雷鋒紀念日)那么我們向雷鋒叔叔學習些什么?(多做好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艱苦奮斗等等)實際上咱們身邊也有許多的好人好事。這些好人好事、英雄模范的事跡都對我們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請同學們談談你身邊的好人好事。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 有“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活動;黨的好干部孔繁森、見義勇為的徐洪剛、愛崗敬業的李素麗等等。這些好人好事都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掀起了一次次活動和學習的高潮,帶來了良好的社會風尚,促進了社會的發展。 消極的影響: (學生談后,教師總結。) 社會生活中也存在著吸毒、賭博、酗酒、搶劫、盜竊、封建迷信活動等不良現象,盡管只是少數人和個別現象,但對社會環境和個人的發展所產生的消極影響是不可低估的。 因此我們要提高自己認識社會復雜現象和抵制消極影響的能力。 說一說:既然社會環境有好有壞,那么應該怎樣區別對待?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 好的社會環境是積極向上的,能促進社會的發展,培養人們高尚的思想道德水平,創造良好的社會風氣。而壞的、不好的社會環境則容易導致不良后果,甚至違法犯罪。 另一方面: (2)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是向前的,而具體的前進過程中又會有曲折、反復。(板書) 為什么這樣說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7頁第2、3、4自然段并回答。 (學生回答后,教師補充材料并總結。)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由低級向高級不斷向前發展的,在社會形態上表現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的依次更替。但在具體的發展過程中,人類的歷史從業說不是筆直向前的,而是在曲折中前進的,有時候甚至會出現暫時的倒退。例如:英國資產階段戰勝封建地主階級,就是一個非常曲折的過程。1640年英國爆發了資產階段革命,從1642年到1688年,40多年中復辟與反復辟的斗爭一直在進行著。1642年國王查理一世挑起了第一次內戰,1645年資產階級的軍隊在納斯比戰役中,擊敗了封建國王的軍隊,結束了這一次國內戰爭。但1647年國王查理一世又挑起了第二次國內戰爭,1648年以克倫威爾為首的資產階級揮隊擊敗了封建勢力的反撲,建立了資產階級的政權。可是到1660年查理二世又復辟了封建王朝,建立了斯圖亞特王朝,對革命者反攻倒算,許多人被捕,有的被殺害,有的被監禁,甚至有的革命領袖的尸體也被挖出施以絞刑。經過20多年的反復斗爭,直到1688年資產階級再次發動政變,才推翻了復辟王朝,確立了資產階級的專政。我國建國以來40多年的歷史也是充滿曲折的,建國初期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比較好的成就,但是從1957年開始,長達近20年,出現了一系列的錯誤,如:反右擴大化、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等,從而走了一段彎路,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確立了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我們才走上了正確的軌道。 可見,社會的發展是前進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進。 根據前面所學的內容,我們知道:社會是復雜的,一方面社會影響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另一方面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是向前的,但具體過程中又有曲折、反復。因此同學們在看待社會生活時,一定要看到它的兩個方面,不要片面化、絕對化。要正確對待社會影響,學會區分積極的和消極的,分清主流和支流,認識到社會發展的趨勢是向前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要因為社會的復雜,特別是存在著消極影響和曲折、反復,而對生活采取比較消極的態度。應該對社會前途充滿信心,樂觀向上,積極進取,學會利用社會的積極影響,抵制不良影響。 (3)我們要學會利用社會的積極影響,自覺抵制社會的不良影響。(板書)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它為我們每個人的成長和發展提供了許多的有利條件,我們要利用這引起有利的條件創造自己美好的生活,明辨是非,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質修養,增強自己抵御、戰勝消極影響的能力,做一個合格的、優秀的社會成員。 課堂作業 想一想:“孟母三遷”的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