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沖突與化解沖突小錦囊》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課是廣東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根據(jù)課標要求,主要圍繞學生怎樣正確處理好與父母關系,學會與父母進行有效溝通而展開的。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師,本課通過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育,學會恰當處理好與父母的沖突,對于學生個人成長具有特別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二)目標要求
依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學生原有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困惑,為學生確立學習目標即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子女與父母出現(xiàn)沖突的原因,并掌握與父母溝通的技巧和方法。
能力目標:①發(fā)展觀察、感受、體驗、參與的能力,初步培養(yǎng)與父母之間交往與溝通的能力;②正確認識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育,以及可能產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能夠負責地做出正確的選擇;③形成自我調適、自我控制的能力,學會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或有效化解與父母的沖突。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關愛父母、孝敬父母、尊重父母、理解父母。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初步培養(yǎng)與父母之間的交往與溝通能力,掌握化解與父母之間沖突的方法。
確立依據(jù):父母與子女間相互關愛都是與生俱來的,但有些時候這種關愛得不到相互理解,極易產生沖突。一旦沖突不能及時有效化解,對孩子可能造成一系列不良影響。因此,確立重點為掌握化解沖突的錦囊妙計。
難點:正確認識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育,以及可能產生的矛盾,能夠負責任地做出正確的選擇。
確立依據(jù):現(xiàn)在多數(shù)青少年不能很好地與父母溝通,不愿以積極的方式改善與父母的關系,主要是無法正確理解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育,因此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矛盾就成為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初中生由于年齡小、知識根底較淺,且活潑好奇,偏愛形象思維,比較樂于接受富于情趣、情感豐富的教學方式。本節(jié)課選用情景教學法、角色扮演法、討論法、分析歸納法等教法。通過圖片、視頻展示、小調查、情境表演、歌曲播放等手段,以“我來說說”、“暢所欲言”、“課堂討論”、小品、提問等形式來完成:愛的清單、愛的煩惱、愛的困惑、愛的思考、愛的分享等一系列活動,最終學會避免或有效化解與父母愛的沖突,達到教學效果。
三、說學法
初中學生正處在青春期,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正在逐步增強,逆反心理較明顯。他們對父母的依賴感降低,不希望父母管教,以代溝為借口不愿與父母溝通,這樣極易與父母發(fā)生誤解、沖突,導致雙方關系疏遠或緊張。若不及時加以妥善引導和解決,將不利于他們的成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究,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在主動、合作、探究中學習,在交流與分享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四、說過程
本堂課采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條件,實現(xiàn)多邊互動,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
[課堂導入]:播放汶川地震感人的圖片和視頻《汶川地震中最感人的母愛》
設計意圖:(通過直觀的圖片和視頻材料,讓學生感受到父母無私的、偉大的愛,從而喚起學生愛父母、感謝父母、孝敬父母的情感,為后面化解愛的沖突做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