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保護,特殊的愛》導學案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逐步提高依法保護自己、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
2、知識目標
了解有關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的基本內容。
3、能力目標
初步培養正確判斷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一些現象和行為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讓學生明確在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方面,家庭、學校、國家和社會、司法部門分別應該履行的法律義務。
2、教學難點
在生活中如何運用這四個保護,與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作斗爭。
【教學方法】
本課以“藍極速”網吧縱火案這一典型案例為主線貫穿整堂課,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的現場,深入角色,結合教材,探究案例,分析出對未成年人的四種特殊保護,發展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教學準備】多媒體
【知識鏈接】
1、通過前邊第七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社會生活離不開規矩、規則。而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社會生活需要各種規則,更需要法律的規范和保護,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是我們生活的“衛士”。 在現實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需要國家給予特別的關注。為此,我國制定了專門的保護未成人合法權益的法律。我們青少年應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學會應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家庭應該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有殘疾的未成年人;應當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適當的方式方法教育引導未成年人,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家庭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不得使適齡子女輟學經商、務農或做工;……
家庭是我們未成年人的搖籃,我們的性格、道德品質、理性情操都與家庭環境、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系。家庭保護能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免受來自家庭方面的侵害,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提供適宜的家庭環境。
社會保護的基本要求包括:
①各級政府應創造條件,建立和改善適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場所和設施,并對中小學生開放。
②營業性舞廳、酒吧、網吧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
③嚴禁任何組織和個人想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傳播淫穢、暴力、兇殺、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圖書、報刊、音像制品。
④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⑤保護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榮譽權,對有特殊天賦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應當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創造條件。
3、報道一:小軍(化名)──縱火少年犯之一,年僅14歲。在他不滿1歲時,父母離異。當時,法院將他判歸父親撫養,但由于父親阻攔,小軍再沒見過母親。之后父親對他不管不問,還經常打他。他的手掌經常腫得“跟饅頭似的”,至今,手上還留有痕跡。1997年,父親又開始吸毒,被勞教一年半,聽到這個消息的小軍只是默默流淚,自認倒霉。對于家庭教育問題,小軍爺爺表示:“家長對孩子沒有盡到責任”。
4、報道二:新學期開學了,小軍每天準時離開家,晚上很晚回來。但爺爺還是產生懷疑,因為他從來不拿書包,書也沒翻過。一天,爺爺委托鄰居找到學校,才知道,這學期開學,老師根本沒有見過他。老師說:“家長干什么吃的,孩子上沒上學不知道?” 小軍爺爺聽到這些話的第一反應是:校長、老師干什么吃的?缺一個學生難道不知道,孩子不上學也不問問原因,也不及時告訴我們,把責任都推給家長?小軍曾說:“派出所到學校找過我后,老師就對我很冷淡,同學都擠兌我,我不愿意上學了。” 之后在學校里再也找不到小軍的身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