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揚起自信的風帆
第二課 揚起自信的風帆
教案設計
七十五中
第一框題 我能行
本課地位
本節課在整體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前一課感悟什么是自尊和自尊與尊重他人的關系基礎上主要是引導學生肯定自我,讓學生體驗自信的感受。本節課由“自信一族”和“超越自負,告別自卑”兩目組成,分別介紹了自信的含義和表現,以及自信與自負、自卑的區別,以幫助學生走出自信的誤區,以自信的態度去面對生活。
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對本學科的總要求和對本節課的具體要求,本節課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可分三個層次:
1 知識目標
a、懂得自信的含義和表現
b、了解自信與自卑、自負的區別,以及它們與成功的關系
2 能力目標
a、學會正確地認識自我,對自己作客觀的評價
b、能夠走出自信的誤區,不自卑、不自負
3情感態度價值目標:
樹立對自我正確認識基礎上的自信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水平,自信的含義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由于七年級學生受自身認識水平的限制,對于自卑與自負都是自信的誤區需要加強探討和引導。
教學流程
導入:
同學們,前兩天我聽一個電臺節目,是關于高考一百天的,聽說,這期特別節目已經持續兩三年了,非常受考生歡迎,其中有一則故事,激勵了無數面臨高考的朋友。
《小東的故事》
高三上學期的一次數學模擬考試結束了,小東考得很差,是班里的最后一名,他很痛心。這次考試失敗了,小東問自己,難道我真的不行嗎?自己是不是和大學無緣了呢?是不是自己什么都不行了呢?為了激勵自己,他在一張很大的白紙上開始寫下:我能行!
⑴學好語文,我能行!
⑵寫好英語作文,我能行!
⑶幫助同學,我能行!
⑷專心聽講,認真完成作業,我能行!
⑸幫媽媽做家務,我能行!
⑹……
小東發現自己能行。他告訴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能行!他經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進步。他充滿信心地參加了XX年全國高考。結果他的數學成績是140分,高考總分708分,不僅成為他們班里、他們年級高考成績第一名,而且成為全省理科狀元。創造了一個“奇跡”!小東進入大學后發現同學的分數都沒有自己高,開始瞧不起別人。可是,在大學里,小東卻遇到一個又一個失敗,競選學生會主席失敗,參加書法比賽失敗,與同學關系出現問題……小東開始懷疑自己,認為自己其實什么都不行。
教師提問:1、小東在中學的時候成功的秘訣是什么呢?——相信自己,認為“我能行”,不斷努力。
2、“進入大學后的他發現同學的分數都沒有自己高,開始瞧不起別人”。這又是一種什么樣的心理現象?“在遇到一個又一個失敗,競選學生會主席失敗,參加書法比賽失敗,與同學關系出現問題……小東開始懷疑自己,認為自己其實什么都不行。” 這又是一種什么樣的心理現象?
3、同學們,在生活、學習中,我們也能象小東同學在中學時那樣,自己相信自己,敢于對自己說“我能行”嗎?對于他在大學里所出現那兩種心理現象,我們又應該怎樣看待呢?你能準確理解自信、自負、自卑三者的含義和區別嗎?這就是我們第一框題“我能行”要學習和討論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