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單元分辨是非 對自己負責教學設計
這就要求未成年人在面對生活中的是非善惡時,善于辨別是非善惡。
2、板書框題: 第二框——面對生活中的是非善惡
二、講授新課
1、要明辨是非善惡
情境活動一:
一位社會學家說:“學會做人,學會辨別是非善惡,比學習專門知識顯得更為重要,一個‘德盲’遠比一個文盲對社會更具有負面效應。”
想一想:這句名言能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這句話告訴我們明辨是非善惡的重要意義。)
明辨是非善惡有何重要意義呢?
(1)明辨是非善惡才能把握好生活的方向,實現積極向上的人生目標
讀一讀:(見教材p85頁閱讀材料)(指導學生閱讀)
教師講述:
材料介紹了馬克思在生活上遇到極端困難時面對反動政府的誘惑毫不動搖的事例。材料中引用了馬克思的一段話來說明明辨是非善惡對把握生活方向的重要意義。馬克思說“我必須不惜任何代價走向自己的目標,因為我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是正義,什么是邪惡。我不允許資產階級把我變成造錢的機器。”
這段話清楚地表明了馬克思善惡分明的是非觀,對他把握自己的生活方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人在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復雜的社會現象,并需要做出各種選擇。如果是非不清、善惡不明,就有可能做出違背道德和違反法律的事情。因此,只有明辨是非善惡,才能把握好自己生活的方向,實現積極向上的人生目標。
情境活動二:李帥的教訓(見教材p85頁材料)
議一議:
①李帥走進少年犯管教所的原因是什么?
②我們從中應該吸取什么教訓?
教師講述:
李帥由于受社會上一些人的影響,逐步形成了錯誤的是非觀念,在這種錯誤觀念的支配下,他欺負弱小,頂撞老師,無故曠課,進游戲廳,最后發展到打群架傷人,被送進少年犯管教所。
從李帥身上,鮮明地體現了一個人是非觀念是否正確對自我行為的影響。一個人如果不能形成正確的是非善惡觀,就會善惡不分,是非不明,就不可能正確地評判和約束自己的行為,更談不上進行自我保護,就有可能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教師贈言:
可見,明辨是非善惡才能加強自我約束,過積極、健康的生活。 (板書)
(2)明辨是非善惡才能加強自我約束,過積極、健康的生活
相關鏈接:(見教材p86頁鏈接材料)
教師講述:
鏈接材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正直的形象,從中我們感受到了仗義執言,堅持正義,成為一個正直的人,就必須明辨是非善惡的道理。
教師贈言:
明辨是非善惡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板書)
(3)明辨是非善惡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社會需要堅持正義、為人正直的人,我們只有做到明辨是非善惡,并積極同丑惡現象作斗爭,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2、訪談:面對生活中的是非善惡,我們該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
生活中有是非善惡,但在判斷是非善惡時是比較困難的,要想對是非善惡做出正確的判斷,就必須要有正確的判斷標準,那么,到底什么樣的標準才是正確的判斷標準呢?
(1)心中要有“一把尺子”就是要把握正確的是非善惡標準
面對生活中的是非善惡,心中要有一把尺子,就是要有爭取把握是非善惡的標準。這個標準是什么呢?這個標準既包括道德標準,也包括法律標準。
事實上,在每一個人的子女中都有判斷是非善惡的標準,也就是心中都有一把“尺”。面對生活中的是是非非,人們都會自覺不自覺地用這把“尺”去衡量,從而做出自己的判斷。這樣,能否對是非善惡做出正確的判斷,標準是否正確就是一個前提,只有擁有了正確的判斷標準,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如果判斷是非的標準本身就是錯誤的,那就只能作出錯誤是非顛倒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