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第三框唱響自信之歌導學案
思考:獅子迪奧,為了能夠成為草原之王,迪奧每周記錄自己捕捉到的羚羊數,并能及時總結教訓,這些方法對我們大家樹立自信有什么啟示嗎?
回憶XX年8月19日晚23:35分張軍、高凌在第28屆雅典奧運會羽毛球混合雙打中獲得冠軍,對手是英國的一對選手。第一局二人15:1狂勝英國隊;第二局英國選手針對張軍、高凌的打法進行調整,結果中國隊12:15負于英國隊;第三局,張軍、高凌二人再次調整戰術,平衡心態,憑借精湛的球技,優秀的心理素質以15:12獲勝。張軍、高凌在賽后對記者說:“當打第三局時,壓力確實很大,但我們及時調整好心態,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為祖國贏得這枚金牌,我們一定能行。”
提問:在第二局結束后,張軍、高凌輸了球,可以說在第三局他們的壓力很大,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做了什么樣的準備?那又是什么力量支撐著他們去爭取勝利?
國家男足主教練米盧所說:態度決定一切,實力決定一切。
思考:那我們從張軍、高凌取勝中,除了看到自信與實力之外,還看到了什么更可貴的東西呢?
故事:
我國青年提琴制作大師鄭荃,在素有“提琴制作王國’’之稱的意大利榮獲小提琴制作金獎。在國外進修的四年期間,他曾多次參加國際提琴制作比賽并獲獎,但他一直沒忘記自己代表的是中國。在一次國際比賽中,大會組織者在鄭荃的作品±標著“鄭荃•意大利”字樣,鄭荃發現后立即找到組織者,要求將“意大利”改為“中國”。誰知第二天,展品仍未更改。鄭荃急了,他指著會場外飄揚的五星紅旗對主辦人說:“我雖然一個人參賽,但我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果你不改正,我就立即退出比賽。”大會主辦人員只好照辦了。
思考:鄭荃這種行為說明了什么?
提問:如果是你遇到這種情況,你該怎么辦?
故事:1999年2月,中國留美學生王淵,以其出色的才華,贏得當年美國的“總統學者獎”。但是,領取這個獎項必須擁有美國國籍,王淵毅然放棄領獎。她說:在任何情況下,我不會放棄中國國籍。
思考:;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
看課本30頁:童第周的故事,你有何感受?說給大家聽!
課堂小結:
我們一定要記住:只有把個人的命運與祖國的發展結合在一起,我們的自信才有堅如磐石的根基。一個有強烈民族自尊心的人,必定會時時、處處自覺展示中國人的氣度和風采,不會做出有損國格的事情。
達標測試:
1、發現自己的長處是自信的基礎。但在不同的環境里,優點顯露的機會并不均等。我們在評價自己時應該采用場景換的方法尋,尋
a、過去的我 b、現在的我 c、將來的我 d、立體的我
2、“位卑未敢忘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些名言告訴我們
a、有了個人的自信,才會有國家、民族的自信
b、每個人都有愛國主義的高尚品格
c、要把個人的自信上升為國家、民族的自信
d、失去了個人的尊嚴,也就失去了民族的尊嚴
3、“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說明 ( )
a.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b.要看到梅與雪的差異
c.要看到別人的優點和長處 d.要揚長避短,自強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