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教學目標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生自己講故事的做法啟發全班學生用正確的眼光觀察世界,愛護世界的每一種生命,這是人類的責任。
能力目標:鍛煉學生搜集相關資料的能力、歸納能力、當眾演講能力。
知識目標:了解世界是由多種生命組成的,了解生命的頑強性,各種生命之間是相互依存的。
教學重點:生命需要相互關愛。
教學難點:使學生確實認識到人類的責任,生命的可貴。
教學方法:活動教學法、討論法、情景設置法、材料列舉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碧藍的天空,潔白的飛鳥,搖曳的青草,奔跑的羊兒,這里所以美麗,是因為到處都散發著生命的氣息。我們的世界也因為生命的運動而顯得異彩紛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一、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板書)
(一)多彩的生命構成了繽紛的世界(板書)
其實,不僅僅是草原,在森林里,在大海中,在山野間,甚至在沙漠深處,都有美麗的生命。
活動一:說一說自己最喜歡何種生物,對它了解多少。(如果教師 讓學生進行了課前準備工作,可以讓學生展示圖片、標本。)
教師:它們讓我們感受到萬物欣欣向榮,感受到世界充滿生命力和無窮希望,感受到我們生活的地球是宇宙中最美麗的星球。
教師歸納:當我們從前輩的手中接過地球時,我們以為擁有了無限的財富。所以,我們浪費,我們破壞。鮮花沒有了,樹木沒有了,動物們的家也就沒有了,礦藏被我們貪婪地挖掘,資源被我們肆意地揮霍。所以,地球受傷了,而我們卻以為地球在我們的手中變得現代了,可以自豪了,可以向子孫后代交代了。殊不知,我們將來留給他們的只會是一個干涸的地球,一個失去生命活力的地球。要讓地球變得更加美麗,而不是支離破碎,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尊重地球,尊重生命。
(二)生命需要相互關愛(板書)
或許,有的同學會說,人類是萬物之長,是大自然的主宰,為什么不能隨心所欲地支配地球?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人類隨心所欲的后果。
活動二:學生分組討論,代表發言總結
1、列舉自己了解的已經消失的珍惜動植物。
2、列舉自己所了解的一些環境問題,比如沙塵暴、疾病、氣候等。
補充材料:一份動物死亡檔案。有些動物我們永遠沒有機會再見到了,而另一些動物正在死亡的邊緣掙扎。
1781年 渡渡鳥滅絕,原生活于印度洋;
1799年 藍馬羚滅絕,原生活于南非
1844年 大海雀滅絕,原生活于大西洋北部島嶼;
1876年 歐洲野馬滅絕,原生活于歐洲
1883年 斑驢滅絕,野生滅絕在1860年,原生活于南非;
1893年 白臀葉猴在中國境內滅絕,原生活于亞洲
19xx年 旅鴿滅絕,野外滅絕在19xx年,原生活于北美;
1917年 佛羅里達狼滅絕,原生活于北美
1918年 卡羅來納鸚鵡滅絕,野外滅絕在19xx年,北美惟一的特產鸚鵡
1925年 高加索野牛滅絕;
1937年 巴厘虎滅絕,原生活于印度巴厘島
1942年 紅鴨滅絕,原生活于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