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保護》教案(精選4篇)
《自我保護》教案 篇1
7.3 自我保護 教案
◎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體會自我保護的重要性,樹立自我保護意識。
(2)知道法律是青少年自我保護的有力武器,初步學會尋求法律幫助,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3)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明白自我保護要講究方式、方法;分析、思考自己在日常行為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嘗試解決問題的方法。
(2)掌握日常生活中自我保護的方法與技巧,懂得尋求法律幫助的方式和途徑。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充分認識自我保護的重要意義,克服依賴和過于獨立的心態,掌握自我保護的本領,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巧
難點: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法律是青少年自我保護的有力武器。
◎ 教學方法
活動式、啟發式、討論式教學。
◎ 課時安排
2課時 。
第一課時 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課時 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巧 獲得法律幫助的方式和途徑
教學設計思路和教學過程
(情景討論)
探究園的 “情境研討”:請你根據書上p66的情境,對小浩應對歹徒勒索可能采用的幾種方式和將會產生的結果進行設計,并選擇一種保護自我的最佳方式。
現在分4人小組討論,給大家3分鐘時間討論,并把你們討論的結果寫在書上。
(3分鐘后,請4-5名學生公布小組討論結果)
大家對小浩應對歹徒勒索可能采用的方式和將會產生的結果進行了設計,大部分同學選擇“先付錢,記住歹徒的面貌,再報案挽回損失”的方式,都得根據自身和周圍的情況隨機應變,最好的方法是在面對不法侵害時既保護了自己,又能使罪犯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我們面對侵害,第一個念頭就是“我必須保護好自己”,用書上的話來說就是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用最有效的方式避免不法侵害的發生,從而保護好自己。
(板書)一、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1、為什么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必要性)
(1)自我保護能力是人生存所需要的重要能力
(投影)據調查顯示,目前全國每年約有1.6萬名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約有40多名學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或安全事故,這其中除了不可預見的自然災害和人力不可抗拒的重大事故外,約80%的非正常死亡,本來是可以通過預防措施和應急處理加以避免的。
平均每天有幾十名學生死于本來可以避免的意外事故,這樣的事實讓我們震驚!雖然,我們不可能完全預見災難的發生,但是,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如果我們有自我保護的意識,掌握了基本的自救知識和技能,那么,許多損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板書)(2)樹立自我保護意識,掌握自我保護本領,是健康成長所必需的
(投影)資料:據統計,近年來,各類未成年人受傷害的事件呈上升趨勢。每年我國有近2萬14歲以下兒童非正常死亡,40至50萬兒童受到車禍、中毒、他殺、自殺等意外傷害,未成年人已成為危險環境的受害者。
——摘自《北京青年報》XX年8月31日
生活是美好的,但生活也是復雜的,在我們的周圍也可能出現各種侵害我們合法權益甚至生命健康的情況。你知道自己生活中可能受到哪些侵害嗎?
(學生舉例,參考書上p68)
小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隨時遭遇各種意外和侵害。而我們未成年人處于人生的幼弱時期,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比較薄弱,容易受到傷害。所以……
(板書)(3)未成年人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剛才我們明白了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的必要性。也討論了在面對勒索的情形下怎樣進行最有效的自我保護。你知道在受到侵害的情況下,怎樣保護自己嗎?
(板書)二、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巧
p67討論會:“自我保護大家談”
遇到下面這些情境時我們應該怎樣進行有效的自我保護?
(組織小組討論,讓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討論課本上的情境)
(逐條討論后,由老師總結)
1、發現家里或學校出現火情
一旦發現火情要及時關閉電源(煤氣總開關),同時打開門窗呼救。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在樓道中應伏身前進,不得乘坐電梯,(如果地勢、樓層較低可撕碎床單做成長布條、綁在窗戶上,并沿著下水道逃生),如附近有電話,應迅速撥打“119”報火警,準確地說出火情發生的地點,在必要時還要外出引導消防車到達火情發生地。
2、離開商店時被懷疑偷東西遭強行搜身
分兩種情況:①對方想對你進行搜身還沒有進行時,你可以先用法律威懾對方,告訴對方這樣做是違法的,從而有可能中止對方搜身的意圖,從而保護自己。
②你還來不及對他們進行阻止或阻止行為失敗,又找不到援助時,已被他們強行搜身了。這屬于自我保護失敗的情形,接下來應該怎么辦,我們等一下再討論。
3、獨自在家時有陌生人敲門
絕不能貿然開防盜門,應委婉拒絕,如果來人強行進門,則應大聲呼救。
較好的處理方法:
①假裝沒有人在家或用錄音電話糊弄來人。
②即使你一人在家,也不要讓對方知道你獨自在家,要制造有家長在家的假象。
③如果來人糾纏不清,可打電話請求樓下保安或鄰居的幫助
4、發現同伴溺水
不提倡未成年人貿然下水救人,應大聲呼救求得路人的幫助,或撥打電話求助,或趕緊尋找長木條、棒子之類東西去救助同伴。
5、網友或筆友要求與你見面
①堅決委婉拒絕見面,保持神秘感
②如果非常想見面,要選擇合適的時間,自己熟悉的地點(必須有許多人的地方)同時告訴家長,帶2個以上同伴隨行。
6、好友被人欺負,請你去幫忙“出一口氣”。
千萬不要為了友情而義氣用事,首先你要了解好友與他人發生糾紛的原因,然后嘗試有沒有和解的機會,要告訴家長或老師或其他可以幫助你的部門,否則,很容易出現打架斗毆,后果不堪設想。
7、家里與別人發生糾紛要打官司,可經濟狀況不好,無法支付訴訟費用
可以登報或上電視請求社會的幫助,也可以請求國家的法律援救。
(教師小結)
這7種情況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在生活中大家還可能碰到更多、更復雜的情境,萬一我們碰到了,第一必須冷靜下來,只有冷靜地分析處境才有可能想到最好的保護自我的方法。
具體的方法,我們來看看書上給我們的建議。書上幫我們總結了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巧。
(板書)1、在家庭生活中要注意防火、防水、防氣、防盜方面的自我保護 2、在公共場所的自我保護
[1]嚴格遵守交通規則
[2]在體育活動中注意安全
[3]發現險情懂得呼救,不要貿然行動
[4]預防精神污染,避免受到毒害
[5]善于識別騙術,避免受騙上當
(提問引入新話題)
任何方法都不是萬能的,有時用書本提供的方法并不一定就能有效地保護自己,當自我保護失敗后,我們應該怎么辦?
現在來看一個案例,思考一下這位少女在自我保護失敗后,她的處理方法是否恰當。
(投影)案例:
上海一位14歲的少女在一次參加同學的生日宴會中,被一名因喝酒亂性的男子性侵害后,一直沒有告訴家長,由于她本身體型較胖,家人也比較疏忽,致使她懷孕一直沒人發覺,8個月后生下一男嬰。生下男嬰后,警方獲悉介入此案。
提問:這名14歲少女面對被性侵害、自我保護失敗后,她的處理方法是否恰當?
(案例討論)
(不恰當,她應該及時告訴家長,請求法律的幫助,找到并懲治罪犯。)
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正確的做法是……?(劃線)
(板書)三、請求法律幫助
1、必要性:
(1)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2)懲治罪犯,維護社會秩序
師:我們再來看看獲得法律幫助的方式和途徑,大家看書上p70。
(板書)2、獲得法律幫助的方式和途徑
訴訟途徑、非訴訟途徑、法律服務、法律援助
(逐一分析、講解)
p70閱讀與研討:“小李該怎么辦”
p71“逃生方案”
作業:閱讀p71《閱讀與感悟》,多學幾招自我保護的方法。
《自我保護》教案 篇2
幼兒園大班 動物的自我保護教案
動物的自我保護
主題《動物大世界》
內容和要求:
1、 對動物奇特的現象和特殊本領感到好奇,體驗探索動物世界的樂趣。
2、 了解人類可以從動物的一些特征中獲得啟發,進行發明創造。
活動取材:二級主題《千奇百怪》p200頁《螃蟹的奇遇》,二級主題《學來的本 領》p210《紅軍裝和迷彩服》。
設計意圖:
最近我們開始進入主題活動《動物大世界》的開展,為此孩子們收集了各類書籍、卡片,把碩帶來了一本關于保護動物的圖書——《保護瀕危動物》,引起了很大一部分孩子的關注,他們從恐龍的滅絕說起,說到了人類要怎么樣保護世界上所有的動物。這時候,我就覺得,保護動物和動物的自我保護是一個可以放在一起研究的內容,于是,我向孩子拋出了這個繡球,讓孩子了解一些動物是如何保護自己的。并試圖和孩子們共同感知、認識生活中仿生現象,了解人類可以從動物的自我保護中獲得啟發,進行發明創造,感受“仿生”給人類生活帶來的方便和精彩,讓孩子們盡情地幻想,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向往。這個活動就這樣產生了。
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自我保護的方法并進行簡單的歸類。
2、感受動物給人類帶來的啟示,有進一步探索動物保護自己的興趣。
活動準備:
動物自衛的動畫,會自我保護的動物圖片,火車,相關文字。
活動過程:
一、情境引發——引出動物的自我保護
1、t:動物王國里開來了一輛火車,你最希望來的是什么動物呢?為什么?
2、幼兒自由交流
3、過渡:這些動物要坐上火車,可是碰到危險怎么辦呢?
二、交流分享——了解動物的自我保護
1、觀看flash《螃蟹的奇遇》:看了接下來的錄像,大家就知道了。
1)剛才你看到了什么?
2)螃蟹的大鉗斷了以后還能長出來,壁虎有沒有騙他?
3)這是一種什么本領?還有誰有這樣的本領?(壁虎、蚯蚓)
2、小結:原來動物們不僅需要我們保護,也會自我保護。
3、交流分享:
1)t:小火車說:火車開到很遠的地方會發生許多危險,所以火車上都是會自我保護的動物,而且每一節車廂里的動物保護自己的方法是一樣的,你知道是誰?他們是怎么樣自我保護的?
2)集體操作:出示小青蛙:這么多車廂,我該做哪一節呢?(幼兒幫助,說說為什么?)
3)個別操作:火車車廂太多了,小動物們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車廂了,我們一起來發揮愛心幫幫這些可愛的動物朋友吧!送他們到自己的車廂
保護色:青蛙、蚱蜢
“盔甲”護身:烏龜、蝸牛、穿山甲等
硬刺自衛:刺猬、海膽、豪豬等
逃跑、快跑:鹿、斑馬、兔子等
自切:壁虎、螃蟹
放臭氣:甲蟲、黃鼠狼等
噴墨汁:章魚、烏賊
4)小結:小動物們很聰明,想了許多辦法來保護自己,有的-----有的-----等。它們真是了不起的動物。
三、遷移;學來的本領
1、討論:你最欣賞哪種自我保護的方法?為什么?
了解不同的自衛方法給人類帶來的啟示。
四、延伸
1、t:小動物們真了不起,我們人類從他們身上發明了這么多東西,請你再想象一下還能從動物身上發明什么呢?
活動反思:
活動開展之后,我有很多想法,先從目標上來說,第一個目標完成的比較好,能夠通過第二個環節的開展,有序的達成。而第二個目標完成的有些急促,只起到了蜻蜓點水的作用,沒有能深入展開。
從活動環節來講,本次活動第一環節的開展比較失敗,應該說第一環節只是起到了一個引子的作用,是孩子們經驗再現的一個環節,與目標沒有太大關系,可我在開展時卻把它擴大了,在其中整合了許多東西,致使這一環節用時太長,影響了后面環節的開展。所以我感到,一個活動中的整合真的應該隨機,而不能像今天這樣預設太多,反而有些畫蛇添足。
第二環節展開的比較自然。第一部分觀看課件引出自切,我利用多媒體先讓幼兒知道動物再生的本領從而過渡到自切的自我保護,在這時,我隨機的一句整合起到了這個作用,提升了幼兒一部分的經驗。而在第二部分出示火車車箱時,這部分預設的不是很好,因為孩子已經在區角中有了經驗,我應該讓孩子自己說出自我保護的方法,而我要做的是將他們說到的展示出來,這樣雖然是一個預設的環節,可看上去比較自然。在驗證部分,我在預設時本來是老師帶領孩子一節一節車箱驗證,為了避免枯燥我又整合了一些知識點,可在活動開展中,發現孩子興趣十足,都想糾錯,我正好利用這一點,請他們自己驗證,引出了“海星不知道放哪兒?”“烏賊和章魚的區別”等爭論,從而達到驗證的目的。可是也正是有了這樣的改變,使我之前預設的知識點不知道放哪兒,而我沒有學會放棄仍然硬生生的整合進去,看上去很不自然,很牽強,如孩子已經講過逃跑的方法,我也已經小結過了,從而由兔子引出了裝死的自我保護方法,可我還是硬生生地回到逃跑將“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動物”整合進去,所以說我還是沒有很好的理解整合。
第三環節應該是一個次重點,可由于前面第一環節時間沒有把握住,所以這一環節的開展我很急促,只是匆匆點過,有些頭重腳輕的感覺。
整個活動開展下來,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整合一定要隨機性,即使你預先想好的知識點,在活動中可以隨機取舍。
《自我保護》教案 篇3
課題 第十一課 自我保護1、遠離危險,拒絕侵害 2、學會求救和自救(兩課時)
課型
新授
教學目標 1、 了解未成年人權益遭受侵害的危害性和嚴重性,初步了解這些行為所應承擔的和社會責任。 2、學會分析權益遭受侵害的案例事例,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選擇適合自我的保護途徑。
重點 培養識別危險和誘惑的意識。
難點 培養識別危險和誘惑的意識。
教學模式
四環節
教學方法
分享、討論、講授法
教具
教
學
步
驟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復習提問:(3-5分鐘) 1、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 2、對未成年人實施的四種保護? 二、揭示目標(3-5分鐘) 1、成長中的不良誘惑及其有什么危害。 ⑴、試舉出成長中的不良誘惑a ⑵、認識這些不良誘惑的危害b 2、保護自己的基本常識: ⑴、未受侵害時,怎樣預防受侵害?c(怎樣保護自己) ⑵、自己受欺時怎么辦?d(當你遭遇惡霸欺負時) ⑶、他人受欺時怎么辦?e(見有人被欺負時) 3、面對侵害時的心態?f(思想上、口頭上、行動上) 4、求救和自救的具體方法和技巧。g 三、學生閱讀課本,初步熟悉教材。(3-5分鐘) 四、新授:(20-25分鐘) 學生回憶、思考并回答問題。 學生一齊朗讀目標。
教
學
步
驟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1、成長中的不良誘惑及其有什么危害。 ⑴、試舉出成長中的不良誘惑a (出走、吸煙、攀比……) ⑵、認識這些不良誘惑的危害b 討論:以上面提到的或學生說的的誘惑、危險來一個個的進行分析。 反思:我們從這個案例中可以吸取哪些教訓? p85 2、保護自己的基本常識: ⑴、未受侵害時,怎樣預防受侵害?c(怎樣保護自己) (不要置身于危險地帶、保持距離、不隨便透露個人信息……) ⑵、自己受欺時怎么辦?d(當你遭遇惡霸欺負時) (p87:補充:記住對方相貌特征、及時報警……) ⑶、他人受欺時怎么辦?e(見有人被欺負時) {幫助、告訴(報警)……} 3、面對侵害時的心態?f(思想上、口頭上、行動上) (面對侵害,不要害怕,保持冷靜,勇敢地向侵害者說“不”!勇敢地、機智地拒絕侵害、反抗侵害。) 師:敢于、善于斗爭。 4、求救和自救的具體方法和技巧。g 閱讀p88“如何應對災難性危機”后出幾個題目讓學生討論: 師:如何防止①被綁架②敲詐勒索③欺騙利誘④被拐賣…… 五、練習。(10分鐘)①練習冊p92 身臨其境 ②課本p86討論。 六、小結本課內容。(3-5分) 意識―――預防―――敢于、善于斗爭。 學生討論后舉手個別回答問題。 讓幾個學生試著歸納,其他學生補充后師再概括。 學生討論后舉手個別回答問題。
板
書
設
計 1、成長中的不良誘惑及其有什么危害。 ⑴、試舉出成長中的不良誘惑a ⑵、認識這些不良誘惑的危害b 2、保護自己的基本常識: ⑴、未受侵害時,怎樣預防受侵害?c(怎樣保護自己) ⑵、自己受欺時怎么辦?d(當你遭遇惡霸欺負時) ⑶、他人受欺時怎么辦?e(見有人被欺負時) 3、面對侵害時的心態?f(思想上、口頭上、行動上) 4、求救和自救的具體方法和技巧。g
《自我保護》教案 篇4
粵教版思想品德學科七年級下學期課時授課計劃
第七單元第三節《法律護我》第一個框題
《自我保護》(第一課時)
一、 教學內容分析
《自我保護》是粵教版七年級思想品德第七單元《法律護我》第三節的第一個框題。在此之前,學生前兩單元《特殊保護》、《處處保護》的學習為本課學習打下法律基礎。本課意在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我說的內容是本課的第二課時,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解決問題”的環節,在本課起到引導的作用。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知識的跨度、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對教材內容進行創新。整堂課充分圍繞“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巧”展開教學,非常直觀突出本課的重點。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1.認知起點:七年級學生由于生理、心理都不夠成熟,往往對不法侵害的認識不足,因此,在日常行為中,缺乏對自我保護重要性的認識,缺乏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巧,常常出現生命和安全方面的問題。
2.學習興趣:參與活動,體會樹立自我保護意識的重要性,學習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獲得法律幫助的方式和途徑,能夠運用法律保護自己。
3.學習障礙、難度:七年級學生由于生理、心理不夠成熟和社會經驗不足,他們既需要依賴老師和家長的幫助,又具備一定的獨立性,但容易受到客觀環境所左右,因此遇到侵害時,有的膽小怕事,不知所措;有的則沖動行事,不計后果。
三、設計思想
建構主義課程觀強調教學要立足學生、立足生活,構筑多維互動的教學方法。
考慮到教材這部分知識,學生具有一定的感性體驗,但是缺乏對這種體驗的深入思考。通過運用多媒體中的影音手段進一步強化學生直觀體驗,使知識從學生的感知體驗中來。在多媒體的直觀體驗的基礎上,把圖片、視頻等呈現的問題,通過開展資料匯報、集體討論、成果展示等形式的活動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中主動構建知識。
在教學中,通過思考評價挑戰學生的理智,使學生做到會思—獨立思考;通過自主探究切入并豐富學生生活經驗,使學生做到會探究—想方設法去探索;通過角色扮演給學生足夠自主空間,讓學生學會合作;通過總結反思使學生獲得積極、深層次的學習體驗—自主構建知識結構,從而倡導真正立足于學生發展的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學習的主體。
四、 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七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了解:生活中的安全隱患。
知道:自我保護的重要性。
掌握: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巧。
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加強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充分認識自我保護意義,克服依賴和過于獨立的心態,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五、 教學重點和難點
依據七年級新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要求,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巧。
六、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課
前
準
備 (一)、課前教師準備:
制作多媒體課件、指導學生搜集資料。 學生搜集:搜集生活中安全隱患的資料。 多媒體課件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活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搜集資料可以使學生在交流分享、豐富自己的認識和經驗。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二)、角色扮演 感悟“自我保護”:
1、 組織學生角色扮演
2、 引導面對歹徒恐嚇錢財采用的幾種方式?
(板書主題):自我保護 1、角色扮演、小品表演
2、感悟入境 一、運用小品和多媒體音效手段,激起學生參與的熱情,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二、引發情感上的互動,順利自然完成導課任務,從而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望。
共
同
探
究
突破重點和難點 第一步,資料展示 引思“自我保護”
1、指導:學生展示事先搜集好有關安全隱患的資料。
2、設問:談談你對身邊(校園)的安全隱患的認識。
3、總結:自我保護的重要性:是青少年健康成長所必需的 1、小組交流搜集的材料,然后在班級展示。(組內同學互評,小組長撰寫評語)。
2、引思置疑
實現知識的互動,生活情景引領學生走進新課程。
第二步,視頻播放 導思“自我保護”
展示:情景一:發現小偷進入房間時。情景二:獨自在家,陌生人敲門時。情景三:做電梯,電梯故障時。情景四:網友要求與你見面時。 1、觀看視頻、
2、感知發現 架設探究橋梁,直攻難點,指導學生感知發現,從而實現人—機互動。生活興趣活躍學生參與新課程。
第三步,信息交流 拓思“自我保護”
1、拓思:當我面對以上情景時,我該怎么辦?
2、師生互動。 1、分組討論,信息交流,
2、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思維上的互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油然得到發展。生活經驗激發學生創生新課程
第四步,匯報展示 綜合
“自我保護”
1、誘導:學生把交流的方案,通過小品等多種方式展示出來。
2歸納知識:日常生活中自我保護方法和技巧(防盜、防水、防氣等) 1、展示小品
2、學生自評互判
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內化,情感態度價值觀悄然得到深化。生活世界促進學生創造新課程。課堂因學生動態生成而精彩。
第五步,拓展升華 反思“自我保護”
1、拓展:課前小品三位學生面對歹徒恐嚇錢財的三種方式,對嗎?為什么?
2、升華:面對不法侵害,不可一味退讓,也不可打擊報復,最好的方法是尋求法律幫助。 反思總結 以社會生活為切入點,并最終落在社會生活上,主題讓學生升華,實現心靈上的互動。生活知識激活學生豐富新課程。
課堂小結
強化認識 輔導學生進行課堂小結:學完本課你得到的啟發是什么? 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結構 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盡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
課后延伸,學有所用 設計作業:你撥打110報警嗎?說說報警的基本方法。 鞏固新知 作業評價再次回歸生活,實現知識擴容和遷移
七、教學反思
筆者以學生的生活實際、認知水平、整合多種教學資源,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筆者在教學設計中“以生為本”,尊重和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得到活潑、創造性的發展。如在表演小品、觀看情景劇,自主探究中,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亢奮狀態,那激情、那智慧的火光帶給同學和老師以欣喜和鼓舞,令師生不知疲倦地學習再學習,表達再表達,交流再交流。有人說過:教育要給繽紛的個性搭建多彩的舞臺,要給共舞之外的獨舞保留一點精彩回旋的自由空間。今天,我只是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空間和平臺,他們卻能盡情表演,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掌握維護權益的有效方法。
2、營造和諧的氛圍,放飛學生的心靈
教學的實質是師生之間一種特殊的交往,意味師生間的相互建構。在表演、自主探究、觀看情景劇等環節中,從學生的角度想,把觀察、思考、表演、討論、評判的權利還給學生。課堂上,學生娓娓道來,或緊張、或激動、或專注,我總是用欣賞的眼光注視學生、用真誠的贊揚激勵學生,營造和諧寬松的氛圍,學生不再拘束,課堂成為他們展示智慧、放飛心靈的寬闊舞臺。
點評:
教材創新,呼喚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的創新。新《課標》“教學建議部分”指出:“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圍繞學生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我借助信息技術、運用視頻故事、學生的生活經驗、開放性的角色表演等,自主生成、拓展、豐富教學內容,引領學生向生活深處舒展,在動態中探究、營造自我保護的“場”。結合教材的特色,根據學生探究的需要,我順勢開發了四個情景,與原教材內容相比,變得鮮活、豐富且更加貼切,提高了學生對自我保護思考的“含金量”,體現了新《課標》倡導的人文性、思想性和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