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離不開法律》教案(精選2篇)
《生活離不開法律》教案 篇1
生活離不開法律(一課時)
【教材分析】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法律的規范作用和對人們的保護作用。
教學難點:讓學生從行動上學法、用法、愛法、護法。
【學生分析】
通過對生活中規則重要性的了解,初中生開始培養自己的公民意識,但仍然有不少中學認為自己只要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就可以了,認為法律是遠離自己生活的要求,也不知道法律還是我們生活的衛士,它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是國家生活的保障。必須讓學生懂得我們所處的現代社會,是法制不斷健全的社會。它要求人們必須知法、守法,時時處處按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辦事。
【綜合設計思路】
以馬麗的生活為導線,通過有目的地引入創設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情境,一步步引出社會生活中各個方面與法律有關的事例,從學生遇到的、正在思考或能引起興趣的生活事件出發來引發其思考、感悟,以引起學生對新課學習的欲望和一定的情感體驗,給學生帶來情感感知具體情境,領悟教材內容,并真正體會到每一個公民都必須要知法、守法,做到法律允許做的才能去做,法律不允許做的堅決不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須去做。
教學過程:
今天老師想帶同學們去認識一個朋友,她叫馬麗,現在正讀初一,她最近一段時間碰到了一些事情,有些她知道,有些卻不清楚,我們去看看大家能否幫幫她,并看看自己是否也有這樣的遭遇:
1、一天,班級里同學小何帶來了一個漂亮的手機,并在同學們面前炫耀,讓大家非常羨慕。上體育課了,大家都去操場上鍛煉,等到回到教室后,突然,小何大叫起來“我的手機不見了,誰拿了我的手機”,大伙兒連忙去報告班主任李老師。李老師通過判斷,認為手機可能是同班同學拿的,這時有同學在下面說,“李老師,你來檢查一下我們大家的書包吧,看看有沒有”,馬麗卻覺得這樣做不是很妥當,你認為呢?為什么?
2、教室里,馬麗聽到坐在自己前面的男同學劉浩,正在悄悄地對同桌說,近段時間在每天傍晚放學后,總有幾個高年級的學生攔住他,向他索要錢物,并且威脅說,不準把這件事告訴老師,否則就不客氣了。劉浩既害怕又感到煩惱,所以準備告訴自己中學剛畢業的堂哥,讓他帶幾個朋友來幫幫他,把那幾個人狠狠地打一頓,讓他們以后不敢再來找他。請你評價一下劉浩的想法?在這種情況下,你會有何選擇?
3、馬麗和媽媽去參觀一次展銷會,并且還幫助媽媽挑選了一雙鞋子,沒想到穿了三天后,鞋跟就掉了,媽媽想去換但展銷會這時已經結束了,媽媽說:算了,算了,就當花錢買了個教訓。如果你是馬麗,你給媽媽一個什么樣的建議?
4、12月1日是馬麗的生日,她非常高興,為了慶祝,她特意去照相館拍了張藝術照,但這家照相館卻未經她許可,就將照片擺放在門口做廣告宣傳,同學看到后告訴了她,她非常生氣,與照相館負責人進行交涉,要求收回照片并要求賠償、道歉,但這位負責人卻毫不理會。馬麗應該怎么處理這件事情?
5、今天早上的晨會上,馬麗就讀的學校宣讀了一份處分決定:有三個初三同學,放學路經一施工路段時,為打賭把放在施工路段前掛有紅燈的危險標志牌搬開,致使當晚一騎車人跌進坑內,身受重傷。后經公安機關核查,依法給予三人罰款并責令賠償相關醫藥費和其他損失等處罰。聽了這則處分,同學們開始熱烈討論起來,大多數同學認為確實要對他們進行處罰,但也有少數同學認為他們只是打了一個賭,又不是他們把騎車人推進溝里,不需要處罰。你認為這種行為該不該處罰,為什么?
6、馬麗的日記本每天都鎖在抽屜里,一天早上,由于匆忙上學忘了鎖上,等到晚上回來的時候,發現日記已經被父母親看過了,面對馬麗的責問,他們卻認為做父母的本來就有監護權,有權教育孩子,馬麗很委屈,也很生氣,她該如何與父母交流呢?
7、馬麗家樓上住著一對舞迷夫婦,近段時間每晚都邀同伴跳舞到深夜。那冬嚓嚓的跺腳聲震得頂燈直晃,更令人心煩的,是搖滾樂每晚都吵到深夜,擾得四鄰不安,也嚴重妨礙了馬麗的學習及鄰居的休息,鄰居們已經多次與舞迷夫婦交涉,可他們就是不聽。你在生活中碰到過類似的事情嗎?你會如何幫助馬麗?
通過對這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問題的討論、分析,告訴我們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是我們生活的“衛士”,國家的治理離不開法律,法律是國家生活的保障。
友情提示:做到法律允許做的才能去做,法律不允許做的堅決不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須去做。
課外實踐活動:設計法制宣傳文化衫
文化衫已經是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經常能看到一些非常有個性的文化衫,通過讓學生設計法制宣傳的文化衫,一方面是向人們宣傳生活中離不開法,另一方面也是培養學生的美感。
【教學中存在的疑問】
1、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馬麗的經歷就是自己身邊隨時可以接觸到的問題,從而形成切身體會,真正樹立法無處不在的觀念,這還有待于學生自身的行動。
2、課外實踐活動——設計法制宣傳文化衫真正要開展好,必須要較多的資金,且需要有一定的美術功底,而真正要發揮效果,還需要學生將它帶到社會上進行展示。
《生活離不開法律》教案 篇2
一、 課程標準
認識法律在在維護社會秩序中的重要作用,樹立法制觀念,自覺維護法律的權威。
二、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目標:感受生活中法律無處不在,認識生活離不開法律;樹立法制觀念,做自覺守法、護法的好公民。
2、能力目標:通過列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和分析有關案例,師生共同探討法律的作用,培養學生處理、運用社會信息的技能和思考、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
3、知識目標:知道法律在規范人們的生活方面,保護國家集體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方面的重要性,懂得構建和諧社會需要法律保障。
三、 學生學情分析
本單元教材是初中階段《思想品德》學科講述法律知識的第一個單元,在學習了第一節《法律是什么》的基礎上,再來認識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但仍然有不少學生認為法律是遠離自己生活的要求,也不知道法律還是我們生活的衛士,它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是國家生活的保障。因此,必須讓學生懂得我們所處的現代社會,是法制不斷健全的社會。它要求人們必須知法、守法,時時處處按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辦事。
四、 教材分析
《生活離不開法律》是湘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走近法律》第二節教學內容,教材選用“法律為生活制定規矩”、“通過法律解決糾紛,協調關系”、“通過法律制裁違法犯罪”三個主題,意在說明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講述生活中需要法律,法律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從而讓學生在了解法律的同時,增進對法律的認同感。
五、 重點:法律的作用。 難點:通過法律解決糾紛,協調關系。
六、 教學思路、方法設計:
通過多媒體,有目的地引入創設生動具體的情境,一步步引出社會生活中各個方面與法律有關的事例,從生活事件出發來引發其思考、感悟,以引起學生對新課學習的欲望和一定的情感體驗,在領悟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分析問題,探討問題,得出結論,并插入適當的課中練習,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法律的作用,真正懂得構建和諧社會需要法律保障。
七、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①展示教學目標
②出示人一生不同時期所享受的權利(部分)及相關法律的材料,學生回答問題,讓學生知道法律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關,它伴隨著人生的整個過程。簡要談話并引出主要問題:法律的作用。
(二)、學習新課
1、學習第一層:為生活制定規矩
①閱讀課本內容
②看動畫小故事《老虎發威》和《保護未成年人》,故事分別提到了什么法律?簡要說說其作用。
③再列舉與我們生活緊密相關的法律,簡要了解其作用。
④用填空的形式,讓學生懂得法律在規范人們生活方面的作用。
⑤用做選擇題的形式,讓學生正確理解“無規矩不成方圓”。
2、學習第二層:解決糾紛,協調關系
①閱讀課本p84第一段內容
②分析鄔思文案例,并回答問題,目的讓學習懂得法律在解決糾紛,協調關系方面的作用。
③閱讀p84第二段、p85第一段內容
④分析p85案例,讓學生知道法律不是解決糾紛的唯一方式,正確理解“私了”。
⑤完成一道正確理解“私了”的選擇題。
3、學習第三層:制裁違法犯罪
①閱讀p85最后一段內容。
②看新聞報道視頻:重慶打黑大審判
③討論:重慶法院對重慶黑社會組織成員的犯罪行為依法進行了審判,對犯罪分子依法作出了宣判,使犯罪分子受到了應有的處罰。這主要體現了我國法律的什么作用?使學生懂得我國法律在制裁違法犯罪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從而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維護社會安定提供保障。
4、讀一讀《普法歌》,從法律的作用這一角度了解其大意。
(三)、課堂小結
①學生回顧剛才學習的內容,從三個方面歸納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②出示小結提綱。
法
律
的
作
用 1、法律為生活制定規矩
規范
保護
2、通過法律解決糾紛,協調關系
3、通過法律制裁違法犯罪,保護國家和的民的利益
④談話,對學生提出來要求和希望。(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