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讓孩子的熱情燃燒
引導式的教育,從一開始就會避免這些,因為它的前提是相信孩子自己的潛能,它只是發現和運用潛能,孩子在這個過程得到的不是壓抑,而是尊重和激勵。其實每個人都一樣,只要有學習的欲望,別人不說也能主動學習。這種欲望就是我們要引導出來的。引導孩子學習的欲望就是媽媽該做的事情。有的媽媽說:要是我不說的話,“都是因為我督促他才學的,他自己才不會主動學習呢。”其實這不過是孩子因為害怕媽媽或是不想挨罵才變得乖一點而已,這種變化不可能延續很長時間。如果孩子沒有打心眼里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那么他不愛學習的本性是改不了的。
支持他還是幫助他
有助于孩子成長的方法有“支持”和“幫助”兩種,我們通過下面的假設來看一看這兩種方法有什么不同。
原則1:答案不在輔導員那里,而在自己身上。這里的“答案”是指對方的“可能性和能力”,也就是說,“相信對方能做好”。很多人一提到教育,就認為是擁有正確答案的父母或老師來指導孩子。人從小就開始跟大人學習各種知識和技巧,掌握生活的方法,沒有得到教育就無法成長。但只是接受指導的人無法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力。要想充分發掘孩子所擁有的可能性,就必須以孩子自身的“愿望”為前提。人只要有想做某件事情的愿望,即使沒有人指揮也能主動行動起來;一個人沒有想做事的愿望,即使是派給他再優秀的指導者也是沒有用的。
原則2:每個人都有無限的可能性。說的是引導式教育對人的評判,這里的“無限”可以理解為“數不勝數”。但人總是習慣性低估自身的能力,常常認為“我不可能做到”——這是不敢挑戰——或者“以后有時間再做吧”,用這樣的理由來拖延時間。輔導員相信對方的各種可能性,并激勵著對方。每次看著一個把“我不行,我沒有自信”當做口頭禪的人自從接受引導式教育以后,開始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和目標而努力的樣子,我都驚訝于人類無限的可能性。親子教育
原則3:輔導員的作用就是幫助他人找出答案。輔導員該做的不是指示對方該怎么做,而是幫助對方擁有想做某件事情的愿望幼兒教育,并付諸行動。這里的關鍵就是孩子自己能做到多少。
引導式教育的基本態度
輔導員會以什么樣的態度來看待孩子的成長呢?讓我們了解一下輔導員的信念吧。親子教育
第一,輔導員相信孩子自己擁有前進的能力。他們認為,即使是不做指示或命令,孩子們也能自己行動起來。
第二,杜絕指責和抱怨,要建設性地看待問題。幼兒教育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 通過上面內容的介紹,讓我們家長再教育孩子的時候又有了新的認識,對于如何點燃孩子的熱情,讓孩子可以做到熱情四射,家長可以吧自己總結的內容用到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相信一定會有不小的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