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園生病的原因有什么
又到了開始為孩子考慮入托的時候了,要選擇合適的時間入園,更要選擇一所合適的幼兒園,這些都是讓父母們頗費腦筋的問題,除此之外,父母們最擔心的還孩子入園生病的問題。
孩子入園就生病的怪圈
有很多媽媽反映,孩子平時在家里身體很好,養到2、3歲都沒生過什么病,可一進幼兒園就不對勁了,沒完沒了地生病,嚴重的甚至每個月都得往醫院跑,難道這真的是孩子適應幼兒園所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么?有沒有辦法幫助孩子們擺脫這個怪圈呢?
診病實錄:
小寶3歲以前是在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的“包圍”中長大的。從出生到進幼兒園的3年中,小寶因為受到全家人的精心呵護,所以很少生病,即使有病也只是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與進入幼兒園后的情況大相徑庭。小寶為何會頻繁生病呢?究其根本的原因,一是小寶平時受到“很好”的照顧,身體的抗寒抗疲勞能力較差;二是小寶沒有集體生活的經歷,平時較少受到病原體的侵襲,身體的抗病原體能力較差。孩子在受寒或疲勞時,身體的抗病能力下降,這時,如果再遇到病原體侵襲,就很容易生病了。幼兒教育
讓我們了解一下孩子的抗病能力是如何產生的。機體抗病能力有先天的和后天獲得的兩種。在正常情況下,每個新生兒都會得到正常的先天抗病能力的細胞要在出生后才逐漸發育成熟,在出生的6個月內,產生的抗體是很少的。
寶寶從母體得到的抗體,在出生6個月時基本消耗完,此時,他的抵抗力最弱,最容易患病。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機體的免疫系統逐漸發育成熟,抗體的產生能力也逐漸增加,通常,孩子在3歲以后,機體抗病能力較3歲前會有明顯的提高。但是,抗體是高度特異性的,只有當孩子的機體受到某一種病原體的侵襲后,才會產生針對該病原體的抗體,也就是說,對于大千世界中各種各樣的病原體,孩子只有接觸了它們,他的機體才會產生針對這些幼兒教育
對小寶來說,在集體的大環境中接觸各種病原體是不可避免的,當他有了患病的跡象時,爸爸媽媽一來要積極給孩子治療,二來要讓孩子在患病時得到很好的休息,避免疾病加重。平時應該讓孩子多鍛煉,多活動,以提高身體的抗寒抗疲勞能力。如果孩子患病太頻繁,建議家長可以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免疫功能,適當使用一些提高免疫力的藥物,可以加快孩子免疫功能的發育。
小寶患病后經常有胃痛,這可能是患病的病原體引起的,有些病原體,既對呼吸道致病,也會引起消化道疾病,如胃痛、腹瀉等現象;也可能與服用藥物有關,一般而言,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幾天后癥狀就會緩解。如果胃痛癥狀較重,持續時間較長,可以服用一些胃黏膜保護劑,胃痛現象就會緩解。必要時,也可進行胃鋇劑檢查或胃鏡檢查,以排除胃的器質性病變的可能。
貼心小提示
·養成好習慣,減少染病的幾率
在入托之前,孩子大都是單獨生活在各自的家庭中,交叉感染的機會少,孩子受關注的程度高,這些都是減少生病的原因,入托之后呢,孩子將與十幾甚至幾十個同齡孩子生活在一起,無形之中,孩子相互傳染病菌的幾率就相對增加了。幼兒教育
因此,在決定是否上幼兒園之前,父母應首先觀察孩子是不是具備了某些能力,比如:自己控制大小便的能力,能不能在出現情況之前先行報告大人,在成人的幫助下順利完成,如果還不具備的話最好暫緩入園,否則很容易因為尿濕了衣褲而引起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