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新生入園哭鬧現象及指導策略
小班新生入園是孩子從家庭生活走向集體生活的第一步,也是他們人生中第兒斷奶期,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要從一個熟悉的環境直接進入到陌生的環境,及其陌生的人,對于有些孩子來說雙重的陌生會給他們造成心理及生理上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適應困難,其外在突出表現形式就是哭鬧。根據哭鬧的類型我大體分以下幾種:
一、不停地哭鬧
一般不停地哭鬧的孩子大都是膽小且內向的孩子,見不到親人就沒有一點安全感,會煩躁不安、緊張、恐慌。剛接觸這類孩子時,他會對你若近若離,想要依靠你,又害怕接近你,對教師存在一定的陌生感,當教師主動擁抱,安撫,聽他宣泄過后,他會主動接近你,甚至整天當你的影子跟著你,但是哭鬧現象很難停止,嘴里還不停地嘟囔著,“媽媽,媽媽。”但你用語言安撫他時,他會暫停一下,但轉臉就又恢復原狀了,對環境中任何新鮮事物都不感興趣。這類幼兒對親人的依戀程度較高,因分離而產生的焦慮情結也較嚴重,對心環境適應能力較差,遇到陌生人或陌生的場景、環境,內心不由自主感到拘謹,不知所措,缺乏調整自己心太的能力,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才能進入狀態。
二、間斷型哭鬧
間斷性哭鬧的幼兒主要是些獨立性較差且較任性的孩子。這類幼兒易被新鮮事物吸引,持續性不強,不能遇到一絲挫折,出現一點小問題就會哭鬧。或是在家里以來成人較多的孩子,不能獨立,想去做一些事情,總習慣有家人跟前護后,如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喝水、尿尿、吃飯、午睡等,孩子感到有困難,就會特別想念親人,導致分離焦慮,從而再次出現哭鬧現象。還有些幼兒較任性,當你拒絕他正在進行的錯誤行為時,也會導致他心生委屈,出現哭鬧現象。
三、感染型哭鬧
這類幼兒還應該是較為適應集體生活的,可能是因為年齡小,或對環境暫時的不適應回收其他孩子的影響,看到有小朋友哭,就也跟著哭,或看到其他家長來了也哭,但一旦離開這些環境他會立即適應,停止哭鬧。這類孩子不但易受周圍幼兒情緒的影響,也易受家人都情感影響,家長送孩子時不舍離棄的表情行為,都會為幼兒增強哭鬧程度,延長哭鬧時間。
四、分離型哭鬧
分離型哭鬧的幼兒使幼兒入園初期最為正常的一種。它屬于正常安全焦慮范圍,在與家人分離的時刻表現出不安,哭鬧,教師安撫片刻后能夠安靜下來,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并很好適應集體生活,對新鮮事物感興趣,不愿意受約束,情緒發泄外顯,較強烈。
終上四種類型所述,幼兒初期入園不適應出現的這些哭鬧表象,多多少少都會影響到幼兒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對家長的生活和工作也造成了影響,這種表現,在心理學上我們都稱為“入園分離性焦慮”,根據幼兒的性格及家庭環境因素,其程度不同。消除幼兒分離焦慮幫助幼兒更快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生活,有助于幼兒愉快地參加一日各項活動,有助于幼兒與教師及同伴建立良好的關系,有助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有助于緩解家長的焦慮不安。下面我以自己十幾年來的工作經驗針對上述幾種類型談談安撫焦慮情緒的一些措施方法:
一、擴大幼兒社交范圍,減少幼兒分離焦慮情緒
擴大幼兒社交范圍,能夠降低孩子對家人的依戀。幼兒如果平時較少地接觸家人以外的人或較少參與外界的活動、接觸外界事物,在幼兒入園時就更容易產生分離焦慮。所以,幼兒在入園前,家長應有意識地擴大幼兒活動的空間和交往的范圍,使幼兒初步建立人與人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