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園家長應該怎么準備孩子入園呢
無論父母是如何的痛愛自己的小孩,當小孩長大到一定年齡的時候,小孩總有一天是要離開父母,開始學習獨立的。為了迎接這個對于父母與小孩而言都充滿了挑戰性與新鮮感的時刻,聰明的父母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1、幫小孩建立入園前的“安全感”
“孩子該上幼兒園了,怎么才能讓他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生活?”這應該是每個父母都必須認證思考的問題。
孩子進入幼兒園會開始與成人(老師)、小伙伴之間建立交往關系,同時與父母的關系也會出現波折。如果孩子與父母的依戀關系沒有處理好,或者與老師、小朋友之間產生了不信任等的交往障礙,這都會延長孩子的“分離焦慮”的。因此,為了避免這類事情的發生,家長們在小孩入學前就應該幫小孩做好環境轉變的心理準備,就是幫小孩建立入院前的“安全感”。
聰明的父母,對于小孩入讀幼兒園的心理準備已經提前進行了,大可提前個1年左右,讓小孩能在心理上有足夠的時間調節。但是,如果父母一開始真的沒有意識到要給小孩做入讀幼兒園的心理準備,那也別灰心。既然考試有“臨時抱佛腳”的應考復習,那么入園準備當然也有“臨時抱佛腳”的應急措施啦!那些在小孩將要入園的緊急關頭才意識到要給小孩做入園心理準備的父母聽好了,這時,你們盡可能在入園前的一段時間多和孩子在一起,讓孩子感受被愛的需要和安全感是十分重要的。幼兒教育
2、幫小孩選著合適的入園時間
“為了讓孩子更容易融入幼兒園生活,小孩應該在什么時候入園呢?”這也是父母應該好好想想的問題。
小孩子太早入園,會容易讓小孩覺得自己缺乏父母的關愛,對于心智成長不好,而且他們的自理能力與獨立能力也不適合幼兒園生活;但小孩如果太遲入園,又會讓小孩過分依賴父母,同時延遲了小孩學習獨立與基本能力的最佳時機。所以,小孩應該在什么時候入園,父母應該好好的提前做好準備。
專家通常不太建議孩子提前入園,孩子2歲左右正是自我感、自主意識形成的時候,比較專注于自己,他向往與家長一對一的自由,還不能更好適應集體生活,更容易出現分離焦慮。3歲半以后的孩子會愿意去交往,愿意參加集體活動,適應集體生活會比較快。4歲的孩子會進入交往、情感的敏感期,因此,要遵守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另外,在整個幼兒階段,也不建議孩子全托。幼兒教育
3、入園后的過渡期,要注意尊重孩子。
(1)應對哭鬧的孩子
允許孩子哭鬧,這是他正常的情感反應和表達,每個孩子是不同的,有的天生為樂天派,有的比較敏感,不要過多、過早地給孩子貼上評價標簽。當他哭鬧時,要理解他,讓孩子知道你也很難過,這時也可以抱抱他,但作為家長,也應有一些必須堅持的立場。可以正向地“誘導”孩子,但不要以賄賂的方式,不要和孩子進行有條件的交換。
(2)應對不愛交往的孩子
有的孩子不太喜歡與別的小朋友交往,喜歡觀察別人,然后再去參與。作為家長,不要過早評判孩子的行為,允許孩子以各種形式表現自己最原本的狀態。幼兒教育
(3)讓他釋放情緒
有的家長會說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會很安靜,回家卻不是這樣。孩子在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多少會控制和約束自己,表現有時是“假”的,回到家卻會釋放自己的情緒。家長在與孩子每周相處的兩天和7個晚上的時間里,要多陪伴孩子,傾聽孩子的語言,讓他放松,給他全方位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