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器官----視覺的形成》的教學反思
洋思教學模式倡導學生自學與練習結合,在討論與運用中強化理解、鞏固知識點的學習,以好帶差,以達到“堂堂清”的目的。本節課知識點多,內容與生活聯系緊密,所以我想試試學生自學能否達到預期目的。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先指導學生討論“照相機的構造原理”,結合課本眼球構造的彩圖,找出二者相似之處,分組交流并補充、糾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以考查的形式,自主完成有關眼球結構功能的習題。此時,班級80%的學生能快速達到要求。在后兩分鐘學生交替檢查時,學生相互批改糾正,慢的學生也在參與中得到知識鞏固。接下來的有關“視覺如何形成”的難點知識教學 ,我改變了以前先講再練的模式,直接給學生5分鐘時間看書討論,然后出示設計好的習題以競賽的形式搶答。學生反應非常踴躍,把由淺到深的填空題解決得很精彩。最后,小節本節課內容時,我讓差一些的學生把知識點連貫起來加以復述、總結,讓能力強的學生分析實際應用,學生對本節課內容就很清楚了。
通過這節課的嘗試,我自己覺得上課不那么累了,學生也覺得難學的、繁雜知識變得簡單了,所以課后練習更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