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哦十分鐘》說課稿(精選2篇)
音樂《哦十分鐘》說課稿 篇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音版小學第7冊音樂教材第4課歌曲《哦,十分鐘》。這首歌是一首2/4拍,兩段體結構的兒童歌曲。歌曲曲調歡快、活潑,語言形象生動。歌曲通過對孩子平日課間十分鐘的描寫,表現了孩子們在緊張的學習后自由歡樂的心情。
從音樂形式和知識深淺來講,整堂課屬于小學音樂中級水平,首先在本堂課中有兩個最基本的方面需要學生掌握:
1、 歌曲的學唱
2、 帶休止符切分音節奏的學習
通過這兩個基本的要求,再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我想達到的教學目標是:
1、 學生能用歡快活潑的情緒、優美的歌聲演唱歌曲《哦,十分鐘》。
2、在歌曲演唱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把握好帶休止符切分音節奏的演唱。
3、 通過學習歌曲,鼓勵學生嘗試簡單地即興創作表演。
教學重點:能用優美的歌聲,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帶休止符切分音節奏的掌握及歌曲情緒的處理。
我所面對的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他們已具備初步的演唱和分析歌曲的能力,因此,我打算采用教授、討論、聽唱等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將我的課堂順序設計為4個步驟:
第一環節: 首先是發聲練習,我會在黑板上板出|55 34 | 5 0|這條旋律,讓學生通過唱“我要上課了”這樣的詞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的注意力能夠很快的集中到課堂上來。同時也因為這條旋律是采用新課教學《哦,十分鐘》歌曲中的旋律,而且是在歌曲中反復出現多次的旋律,因此這樣做可以為后面的新課教學做好鋪墊。接下來我會采用提問的方式導入“在我們一天的學習生活中,什么時間是同學們最喜歡的呢?為什么會喜歡呢?當學生們回答出課間十分鐘不僅可以得到休息、放松、做好下節課的準備之外,還也可以玩耍、做游戲、聊天、做各種自己喜歡做或想做的事情的時候我會馬上抓住學生的思緒,告訴他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于課間10分鐘的歌曲,名字就叫做《哦,十分鐘》。從而引出課題,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個環節:在課題導入之后,我會直接讓學生來聽歌曲范唱,在聆聽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思考兩個問題:1、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2、歌曲可以分為幾個部分?通過師生共同討論的方式可以總結出,歌曲是活潑歡快的情緒,可以分為兩個部分,A部分節奏歡快,B部分節奏舒展。接下來我會通過多媒體把這首歌曲的譜例展示出來,了解歌曲是2/4拍的,并講解2/4拍的意思、強弱規律以及指揮圖示。但這里并不是教學重點和難點,所以占用的時間并不長。
第三個環節:歌曲的學唱。
1、 結合歌曲節奏讀歌詞:老師先范讀,接著學生跟讀,然后全班齊讀。通過讀歌詞找出本節課的學習難點:帶休止符切分音節奏的學習。聯系新舊知識,我會先復習切分音節奏x x x,然后通過對比的方法進行教學,指導學生遇到休止符采用說空“0 x x(空大大)”——到默念空(0大大)——再到心中有空這樣的層層遞進的方法,并通過多次的練習來掌握此節奏型。
2、 跟電子琴伴奏旋律學唱歌詞:由教師彈琴學生們小聲跟唱歌詞,并引導學生發現上課前的發聲練習和歌曲中的部分旋律是相同的,而且|55 34 | 5 0|這一音型在歌曲中一共出現了4次。這樣對于A段的歌詞的學習,學生很快就能掌握。B段的旋律也很簡單,通過幾次反復的練習,學生也可以唱準,在跟唱B段歌詞的時候,老師要注意帶休止符切分音節奏是否唱準,并及時的進行更正和指導。
3、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老師通過用一些有煽動性的語言來激發學生用歡快活潑的情緒、優美的歌聲演唱歌曲。接下來我會采用小組比賽的形式分組跟隨伴奏進行演唱,比比看哪個小組唱的最好最準,在演唱的過程中,我會提示學生要注意情緒上的變化。
第四環節:帶著表演來演唱歌曲。
為了讓學生更加樂于參加音樂實踐活動,我會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力,根據歌曲的節奏、情緒等要素去創編幾個簡單的動作來表現歌曲,這些動作可以是舞蹈動作、課間玩游戲時的動作也可以是豐富的臉部表情或拍拍子。通過2-3分鐘的時間討論、準備,然后合著老師的伴奏,同學們可以相對自由的邊唱邊做自己想做的動作或擊拍。
五、 最后說一下我的板書設計,首先用|55 34 | 5 0|這條旋律做發聲練習,為后面學習歌曲做鋪墊,接下來以提問的方式引出課題《哦,十分鐘》,初聽歌曲,體會歌曲的音樂情緒:歡快、活潑。然后通過師生共同討論的方式總結歌曲可以分為兩部分,A部分節奏歡快,B部分節奏舒展。出示譜例,了解歌曲是2/4拍的,通過講解2/4拍,讓同學了解什么是2/4拍意思及強弱關和指揮圖示。最后通過切分音節奏的對比教學,來引導學生掌握帶休止符切分音這一節奏型的難點。
這樣,在輕松愉快的音樂聲中,我的本堂音樂課就完成了。謝謝大家 !
音樂《哦十分鐘》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好,我是來應聘小學音樂教師的x號考生,我今天的說課題目是《哦,十分鐘》,請問可以開始我的說課了嗎?
接下來,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哦,十分鐘》是選自人音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上冊第三課的一首學唱歌曲,這是一首D大調2/4拍的歌曲,運用了引申的發展手法,描繪了學生們在課間休息時嬉戲打鬧的場景。通過學習演唱這首歌曲,不僅能夠感受到作品中歡快輕松的情緒,并且能夠更好地學會運用課間十分鐘的時間休息調整,從而達到更高的學習效率。
現代教育理論強調:“任何教學活動都必須以滿足學習者的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根據因材施教原則,在進行教學設計前進行學情分析很有必要。
二、說學情:
針對這首歌曲,學生學習的優勢主要有以下幾點:
1、四年級的學生能夠聽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感知音樂主題,用歡快的情緒來表達歌曲內容。
2、具有初步的識譜能力,能夠跟隨琴聲視唱簡單樂譜,為本節課四度音程的構唱學習奠定了基礎;同時,這首歌曲對本年級的學生來說還存在以下問題:歌曲中的二段體曲式結構為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們應該注意培養他們對于音樂情感的把握,進而更好地區分歌曲結構。并且,部分學生即將進入變聲期,加強學生保護嗓音的意識,多聆聽,引導學生用正確的發聲方法演唱歌曲。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注重學生發展的差異性,我制定的教學目標為以下三點:
1、音樂教育應首先作用于人的情感,因此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處于音樂教學第一位的核心目標,通過對于這首歌曲的學習,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對于校園生活的熱愛之情。
2、過程與方法目標是由音樂本身的表現性、實踐性、非語義性和不確定性所決定的,因此,在演唱、表演過程中體會歌曲的內涵,運用體驗、模仿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3、音樂知識技能的學習不是要淡化、舍棄和割裂,而是要以一條既符合音樂本體特征,又適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方式呈現出來。因此,知識與技能目標我設定為:掌握2/4拍的強弱規律,用響板、三角鐵等樂器為歌曲伴奏,并用不同的情緒演唱歌曲。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身心發展特點,本節課的重點在于:學唱歌曲,用活潑的情緒以及自然而委婉的聲音表現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并能達到背唱的效果。
本節課的難點主要是:掌握歌曲二段體的曲式結構以及大切分的節奏。
三、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在本課中主要采用體驗式教學法、創作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參與、活動、探究、實踐,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鼓勵自我意識和創新精神。
現代教學要使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所以我在選擇學法指導時,引導學生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動靜結合,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達到教學目的。
四、說教學過程:
如果說認清教材、學情,設計教學方法是教師在課前做的工作,那么教學過程就是教師與學生正面接觸的活動,是教師完成教學目標的直接途徑。下面我將從激趣導入、新課教授、鞏固練習、音樂活動、小結拓展這幾個環節說我的教學過程。
一)、導入環節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精彩的導入可以起到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本節課的導入環節,我將采用游戲導入的方式,將準備好的滾鐵環、跳繩、踢毽子等圖片展示給學生,同時播放《哦,十分鐘》的伴奏音樂,讓學生跟隨音樂節奏,做出該圖片上的動作,感受音樂中歡快自由的情緒。
設計理念: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快速切入新課。
二)、新課教授環節
(一)初步聆聽,完整感受
播放歌曲《哦,十分鐘》,在聆聽之前,提出問題:歌曲的情緒是怎么樣的?有發生什么變化嗎?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樣的?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這首作品的情緒:第一段歡快自由,第二段:委婉抒情;速度:中速稍快。學生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聆聽,以便加深對歌曲的理解。
(二)歌曲學習,節奏
由于這首歌曲歡快的情緒,我將首先進行節奏教學,這個環節我將運用奧爾夫教學法中的聲勢律動,來引導學生感受2/4拍子的強弱規律特點。拍手表示強拍、拍腿表示弱拍。
而在第二段中的切分節奏,可以運用柯達伊教育體系中的節奏時值讀法,引導學生用“ti—ta—ti”的方式來進行演唱。運用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握節奏,為歌曲增添童趣的色彩。
(三)歌曲學習,旋律
接下來我將帶領學生學習歌曲旋律。
首先,我會先帶領學生進行發聲練習,請學生和我一起做“打哈欠狀”,這樣做會使學生的喉嚨打開,放松聲帶,用”a”音進行發聲練習,在科學合理的方式下學唱歌曲。
第二步:我會用鋼琴伴奏,讓學生跟隨琴聲視唱樂譜。并且運用柯爾文手勢教學法,將旋律中出現純四度音程單獨挑出來進行練習。分別用手掌心朝臉表示“sol”以及握拳置于頭頂表示“do”的方式進行構唱。
第三步:播放整首歌曲,運用畫旋律線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音的高低起伏。經過反復練習后,能夠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通過這個環節,完成本課重點及知識點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及對音樂的領悟和感受能力。
(四)帶入情緒,完整演唱
在學習完旋律,節奏之后,我將為學生聲情并茂的范唱一遍,幫助學生進一步熟悉歌曲,然后我會借助多媒體播放伴奏音樂的方法,請學生跟著音樂自主演唱,并且學生分為兩個小組進行分段演唱,表現歌曲中不同的情緒特征。
三)、音樂活動,自主編創
《音樂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注重通過各種實踐活動來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情操。學唱歌曲后,請學生運用響板、三角鐵等樂器編創節奏為樂器伴奏,并且上臺表演加深印象,提高歌曲的理解能力,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五、小結拓展
引導學生進行自評、互評,最后由我再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總結。
通過這個環節,可以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表現并深化音樂主題。通過以上評價方式,明確自身學習的程度及改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