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數學的教案(精選6篇)
蒙氏數學的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活動中,探索6的組成,知道6有5種不同的分法。
2、樂于探索,并能邊操作邊記錄講述。
活動準備:
1、課件6的分合圖。
2、人手6個硬幣、6的分合記錄紙和筆。
3、超市各種商品各6個(蘋果、檸檬、香蕉、玉米等)。
活動重難點:
探索6的組成,知道6有5種不同的分法。并能邊操作邊記錄講述。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
1、今天小超市開業了, 你們想去逛逛嗎?
2、逛超市買東西需要什么呢?(出示裝有硬幣的小包, 請幼兒猜猜里面裝的是什么。)
3、今天老師給你們每人準備一些硬幣,請幼兒在小椅子下面的拿出來數數看有幾個?
二、游戲“猜硬幣”
1、看看硬幣是什么樣的嗎?它兩面的圖案一樣嗎?
2、正面是什么樣的?反面有是什么樣的?
3、你們知道一個硬幣是多少錢嗎?那你們手里有多少錢呢?
4、現在時間還早,超市還沒開門呢,我們來玩個猜硬幣的游戲吧!5、老師示范:我手里有6個硬幣,我將他們藏在兩只手上,你們猜猜每只手里藏了幾個?并出示相應的課件圖片(6的分合式)。
6、幼兒和旁邊的小朋友玩一玩,并記錄操作結果。
7、幼兒上來講述自己的玩法和記錄情況,老師出示相應的課件(6的分合式)。
8、請幼兒數數說說,6有5種分法,并讓幼兒一起來念一念6的分合式。
三、游戲“撒硬幣”
1、老師示范撒硬幣,讓幼兒看看有幾個正面?有幾個反面?然后把它記下來。
2、幼兒游戲,并記錄操作結果。
3、展示幼兒作業。
四、購物
1、小超市開門了,超市里的商品真多,它們的價錢是不一樣的,請小朋友用6元錢買兩樣東西,每個人都要把自己手上的錢用完。
2、幼兒自由購物。教師做營業員檢查幼兒活動結果。
3、送禮物。跟客人老師講講6元錢買了幾元和幾元的東西。
蒙氏數學的教案 篇2
一、名稱:蒙眼感知紅藍數棒
二、直接目的:
1、感知數棒的長短。
2、感知數量的多少。
三、間接目的:協調、專注、獨立、秩序。
四、適宜年齡:4.5~6歲以上。
五、準備材料:數棒1組;眼罩1個。
六、步驟:
1、我要示范的工作是:蒙眼感知紅藍數棒
2、將數棒在卷毯上散放,幼兒坐在老師周圍。
3、教師戴上眼罩,用雙手觸摸的方法找尋數棒1,左手按住數棒,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進行觸摸,并以點頭或搖頭的方式表示所選數棒的正確與否。
4、把找出的數棒1放在卷毯左下方。
5、請幼兒戴上眼罩,用雙手觸摸的方法依序找出其余數棒,每找出一根數棒都要通過數棒1來量取。
6、將找出的數棒一一排列在卷毯左下方。
7、將數棒全部找出后,請幼兒摘下眼罩對自己的操作結果進行檢查,將數棒紅色一頭全部靠在左端,并檢查數棒的排列順序。
8、教具,并歸位。
七、錯誤訂正
摘下眼罩自我檢查。
八、變化延伸
以蒙眼方式進行砂數字板和數棒配對的活動。
蒙氏數學的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在嘗試性的操作和判斷活動中學習二等分的方法,感知整體和部分的關系,知道部分小于整體,整體大于部分。
2、培養幼兒的比較和判斷能力。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了解二等分的方法,發展思維靈活性。
難點:理解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三、材料及環境創設
材料:蘋果、繩子、紙(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吸管、杯中的水、等分練習冊、若干圖形、筆。
四、設計思路
盡管幼兒在生活中已接觸過許多等分的實例、但要他們親自實踐對物體的等分、尤其是理解等分的方法,還是有’—定難度的。因此,活動前首先為幼兒提供由易到難的操作材料,讓幼兒充分積累感性經驗,然后再組織討論,使幼兒‘對等分的方法知其所以然。
在操作探索,討論歸納后,幼兒對等分有了進一步認識后,可以在思維方面提高要求,即設計練習紙及游戲活動以有利于促使幼兒采用變通思維,培養幼的判斷和思維能力。
五、活動流程
講解演示一探索操作一討論理解一鞏固提高
六、活動過程
(一)講解演示
1、教師出示一個蘋果,問幼兒,如果兩個小朋友,只有一個蘋果,蘋果怎么分著吃?
2、組織討論等幼兒充分發表意見后,教師邊講解邊演示,讓幼兒注意觀察,一個蘋果如何分成為相等的兩份,使幼兒感知二等分的含義。
(二)探索操作
1、提供操作材料,指導等分方法。
材料、繩子、正方形、三角形、吸管、杯子中的水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回觀察。
(三)討論理解
1、組織幼兒討論各材料的等分方法。
2、教師總結:一個物體(圖形)被分成同樣大的兩個部分,就是物體(圖形)二等分。
3、討論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①請幼兒把等分部分與原來的材料作比較,看它們的有什么不同。
②總結:整體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體,二個部分合起來是原來的一份。
(四)鞏固提高
1.每人一套等分練習紙.請功兒把二等分的圖找出來,并畫上圈。
2、幼兒動手,老師巡回。
3、玩游戲;找朋友
方法:教師把各種幾何圖形等分成二份,一份在參加的游戲幼兒手中,另—份貼在磁性黑板上.游戲前,幼兒在活動室周圍邊走邊念兒歌:勤鍛煉,身體好,找個朋友來賽跑。念到最后—字。幼兒分別到黑板上取下一個和自己手中一份同樣的圖形,并把兩份圖形拼成一個整體,看誰拼得又對又快:
七;活動延伸:感知將圖形三等分,擴大范圍感知等分現象。2.欣賞故事《兩只狗熊》,感受二等分在生活中的應用。
蒙氏數學的教案 篇4
一、教育目標
1、對周圍環境中的事物數量、形狀、時間和空間等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歡參加數學活動的游戲。
2、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獲得有關數、形、量、時間和空間等感性經驗,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3、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操作和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4、會正確使用數學活動材料,能按規則進行活動,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具體措施
1、提供實物環境,豐富幼兒的數學經驗。為幼兒提供充分的實物環境,引導和鼓勵幼兒利用這些資源從而幫助幼兒積累豐富而有效的數學經驗。通過操作活動,鼓勵幼兒探索。
2、讓幼兒從機械記憶為主的學習轉到主動構建為主的學習,從符號為主的學習轉到實際意義為主的學習,這是幼兒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它可以與其他學習數學的方法有機結合,如游戲、交流、討論等,以期獲得更好的效果。
3、重視幼兒的體驗和幼兒數學教育過程。多多鼓勵、支持幼兒對數
學活動的探索和學習,為他們提供材料相互作用、與人相互作用的學習環境。
4、借助學具,開展“實物化”的數學學習。讓幼兒主動參與、有親自才做的空間,創造機會和鼓勵幼兒積極地交流,表達自己的探索、做法與體驗的感受。
5、適時恰當地與幼兒交談與談論,并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發現。有效的提問是幼兒數學學習的一種交談與討論形式。教師用愉快的方式與幼兒談話,通過自己的操作,引導幼兒大膽嘗試。
蒙氏數學的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班上的孩子再過幾個月之后就即將升到小學成為一名小學生了,在老師給孩子們滲透小學的一些知識時,很多孩子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幾個月是多久啊!有多少天呢?面對幼兒對年、月、日這樣抽象的要領掌握起來有很大難度,而數學教育能激發孩子多方面的發展。因此,我們從孩子們的問題入手,設計了這節課,這個活動將“年、月、日”人物化并帶入到故事中,設計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以送禮物的“形式”出現,以童話般的生動形象的畫面展示了12月,大月、小月。使原來抽象復雜的概念變得具體、簡明、易于理解,為幼兒更好地理解“年、月、日”這一抽象概念。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間的關系,了解一年有12個月,一個月有30天,一年共有365天。
2、通過游戲,知道日歷等是記錄或查看日期的工具,學習查看它們的方法。
3、培養幼兒觀察和想象能力,發展幼兒的交往能力。
教學準備:
1、字卡。(年、月、日)各一份,自制房子外形的1月——12月月歷。(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區分)年歷、臺歷和掛歷各一份。
2、小字卡(年、月、日)和數字卡片(12、28、30、31、365)鉛筆,人手一份。3、2010年年歷人手一張。
教學過程:
一、導入:猜謎語。
——有個寶寶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脫一件,脫到年底剩張皮。
二、 以到日歷家做客的形式,引導幼兒觀察十二座“房子”,引起興趣。
——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哪幾座房子大,哪幾座房子小,最小的是哪一座房子?
三、以給日歷送禮物的方式,出示數字卡12、28、30、31、365猜猜與房子有什么聯系,明確探索任務。
——幼兒擺弄數字并認讀。
——你認為數字與房子有什么關系?(鼓勵幼兒大膽想象)
四、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數字之間的關系。
——教師利用大字卡(逐一出示)講述故事,在講述過程中,設置問題,引導幼兒發現大、小“房子”里的娃娃數量的差異和聯系。
——幼兒操作小字卡,數字卡來回答問題:
1、日歷媽媽的孩子一共建了有多少座房子?媽媽給房子起了什么名字?
2、大房子有哪幾座?為什么這些房子比較大?
3、小房子有哪幾座?為什么這些房子比較小?
4、最小的房子是誰?為什么它最小?
五、學習查看年歷的方法。
——認識日歷,臺歷和掛歷。
——學習查看年歷的方法:認識年份、生肖、月份。
——幼兒嘗試在年歷上找節日和自己的生日。
附:故事
附:故事
日歷媽媽有許多寶寶,媽媽總是害怕自己的寶寶找不到自己,就為它們蓋了12座大小不同的漂亮房子,并且給這12座房子分別起了名字。它就讓它的寶寶們分別住進了這些房子里。日歷媽媽非常細心,總是擔心寶寶丟了,就從第一個座房子的寶寶開始數起,一直數到最后一座房子的寶寶,媽媽數完她365個寶寶以后才放心地帶著寶寶去另一個美麗的世界。
第二年新的日歷媽媽來了她又像第一位日歷媽媽一樣重復同樣的事情。
蒙氏數學的教案 篇6
目 地 要 求
1、在活動中初步感知個位、十位、百位,滲透數位之間的關系。
2、喜歡認識數位的數學活動,體驗其中的樂趣。
準 備
1.教具準備:數字卡片;寫好的數字卡片若干。
2.學具準備:數字卡片;金色珠;寫好的數字卡片若干,如39、57等。
3.《操作手冊》第6冊19-20頁。
蒙氏數學:《感知數位》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
走線,線上游戲:請你像我這樣做。幼兒邊走線邊模仿老師做動作。
二、集體活動。
1.復習100以內的數。
教師拿出寫好的數字卡片,如39,先讀出卡片,然后取出數字卡片“30”和“9”,拼成數字卡片“39”。
2.認識數位。
數字“39”中,數字“9”所在的位置叫做個位,數字“3”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也就是個位上是數字“9”,十位上是數字“3”。
用相同的方法認識數字“139”,認識百位。
3.幼兒自己取卡片上的數字,拼成200以內的數,再說說個位是幾,十位是幾,百位是幾。
三、操作活動
1、聽數說數。幼兒兩人一小組,一名幼兒隨意報出一個200以內的數字,另一名幼兒說說個位、十位、百位上的數字各是幾,互換角色反復進行。
2、幼兒自己拿數字卡片,根據數字卡片取出相應的金色珠。
四、交流小結,收拾學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