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入了解學生,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組織教學
我是1945年參加教育工作的。前后共教過38個班級的學生。這30多個班級中,大部分是普通班,也有差班。從我所教過的班級看,優(yōu)、中、差三類學生有很大的差異,F(xiàn)在以1988年我所接的差班為例,談一談我是怎樣從調查研究入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組織教學的。
1988年我接了一個差班,也是一個亂班,有學生54人。接班前據(jù)代課的班主任介紹,這個班在期末數(shù)學考試成績是全學年最差的。不足70分的有6人,不及格的有8人。為了搞好教學,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摸透學生的實際情況極為重要。為此,我先向學校領導和科任教師做了調查,他們都說,這個班太亂了,大部分學生不愛學習,但這個班的小干部還是挺負責任的。接著,我普遍進行了一次家訪,看了學生的檔案材料,并多次召開大、小型學生座談會和班隊干部會。同時找了一些差生談心。通過比較廣泛而深入的調查,我從中了解到,學習差一些的學生中,大多數(shù)品德都很好,原有6名班干部都很關心班級集體,家長積極支持我的工作,學生對我這個新來的班主任也表示歡迎。幾個學習差一些的女生問:“老師,您能教我們到畢業(yè)嗎?我們就怕總換老師!”當我對她們做出肯定的回答后,她們都樂得蹦了起來。從這件小事,可以看出孩子們都愿意有一個好的班級集體。
在一次有班級干部和少數(shù)中、差生的代表參加的座談會上,討論研究怎樣把班級管理好,變差班為優(yōu)秀班問題。會上,學生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見和建議。有的學生說:“班里太亂了!上課聽不清老師講課。我爸爸想找學校給我換一個班!庇械膶W生說:“我自己也不知道學會了還是沒有學會!边有的學生說:“我們班常換老師,好事壞事都沒有人管。您得厲害點兒,越嚴越好!”根據(jù)多方面的調查,綜合各方面的反映,接班后我首先抓了兩個“嚴”字。
(一)嚴密組織
1.先抓班級干部的評選和培訓。同過去一樣,根據(jù)新班的實際情況,首先暫時確定了評選干部的標準:(1)關心同學,愿意為同學服務,愿意幫助別人,關心班級工作;(2)勤奮好學,上課注意聽講,嚴格要求自己,遵守紀律。這兩條既是評選的標準,又是要求新干部必須努力做到的。通過評選,從全班54人中,選出14名小干部,其中有1人當班長,1人當中隊長,有12人當小組長(兼中小隊工作)。
2.把學生嚴密組織起來。全班54人,按能力和學習成績分五組4個學習小組,因材施教。每個小組有1名組長,3名組員。前后相鄰兩張桌子的同學編成一個小組,如下圖: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這樣的分組便于小組工作,利于本組同學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學習時可以討論同樣的問題,選學同樣的內容,有助于克服學習差的學生的自卑感,增強學習的信心;更有助于教師設計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變式發(fā)展訓練題。在課堂上充分利用小組,組織學生分組學,分組說,分組做,互相評定作業(yè),充分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嚴格要求
數(shù)學是一門嚴謹?shù)目茖W。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要使學生的學習能夠同數(shù)學本身的精確與邏輯的嚴密相適應,必須進行嚴格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技巧訓練,必須向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如上課時要遵守紀律,認真聽講,積極發(fā)言,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寫作業(yè)或答卷時,要認真審題,認真計算和檢查,書寫整潔,格式規(guī)范,按時完成;在實驗和操作時,要專心、認真地分析問題,研究問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人們常說,到了一個新的工作環(huán)境里“頭三腳難踢”,可是我抓了“兩嚴”之后,班級面貌很快變了樣。一位科任老師說:“亂班不亂了,柳老師用的什么辦法?”我用上面說的那種辦法,并采取了一些具體措施,班級的確不亂了。接著我又抓了以下三項工作:
1.清底。同過去一樣,每接一個新班,我總是先調查清楚班級的基礎情況和其他“底細”。對于主要問題,能解決的盡快先解決,及早清除新班管理的不利因素,以便逐步開展工作。通過調查研究,我初步了解到這個班里數(shù)學成績所以成為全學年最差的原因有“三多”,即落課多、斷頭課多、趕進度課多。針對學生的情況和班級的實際,我充分利用開學初的一周復習課時間,開始做清底的工作,也就是做落課、斷頭課和學生沒有理解的知識的清底工作。讓全班學生基本上達到應會的課程重新學會,不再對后面的學習產(chǎn)生消極的影響。對此,我采用了分散處理的方法。把六年制第八冊教材分成了四塊。需要清理的有:第一塊整數(shù)四則的意義、混合運算和應用題;第二塊“角、垂線和平行線”內容,我準備在講第九冊教材中“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時與新課結合起來一并清理;第三塊是“小數(shù)的意義和性質”、“小數(shù)的加法、減法”,對這部分內容準備跟第九冊教材“小數(shù)乘法、除法”、“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結合起來進行處理。這樣清底,既可把落的課程補上,又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清底,重要的是要清理不同基礎的學生的底。如復習六年制第八冊應用題例3,“一個機械化養(yǎng)雞場一月份運出的雞是13600只,二月份運出的只數(shù)是一月份的2倍,三月份運出的比前兩個月的總數(shù)少800只。三月份運出多少只?”時,同是這個內容,我對優(yōu)、中、差三個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對于優(yōu)等的,要求他們自己畫圖、自己計算解答;對中等和差一些的學生在老師引導下,先通過畫圖和實際操作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隨后指導學生結合線段圖用分析法深入地思考。我問:求三月份運出多少只應該怎樣求?學生甲:“一月份運出的加上二月份運出的,再減去800只,就是三月份運出的!睂W生乙:“甲說的不完全對,因為二月份和三月份運出的數(shù)不知道,所以還不能相加減。”學生丙:“甲說的對,但是必須先求出二月份運出多少,才能求出三月份運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