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縱向上要系統銜接,橫向上要有機結合
“教小學想中學”就是處理好小學數學教學和中學的銜接。教師要從學生的發展出發,認識到小學教育是中學教育的基礎,基礎打得好壞,直接影響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因此必須樹立“為了孩子一生”的思想。在小學階段,不但要為學生中學的學習打好知識和能力基礎,還應盡可能地創造條件,為中學教學分散難點。
“教小學想中學”,要想到數學系統的整體性,并為此盡可能地創造契機。到學生進入高年級時,我有意向學生透露像1.414、1.732等數據,并讓它們參與四則運算,提早作一些必需的滲透,毫無疑義在學生進入中學后,對他們的學習是大有好處的。
想中學并不是把中學的教材內容照搬過來提前學習,而是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小學數學內容實際,同有關的中學學習內容建立聯系,相應地滲透,尤其要把握好“度”。“欲速則不達”,過早過深也不會產生好效果。就中小學數學來說,相互交叉的焦點是數學思想。小學教材中,蘊含著集合、對應、極限等數學思想,都是中學教學的重、難點。在小學階段應適當加強和滲透,樹立數學思想的雛形。在中學的學習中難點就不再難了。
我曾給一年級學生出過這樣的練習題:
△△△△△△
□□□□□□□□□
(1)第一行有幾個三角形?第二行有幾個正方形?
(2)哪行圖形多,你是怎樣發現的?
一般來說,學生都會用數數的方法算出每行圖形的個數,然后比較數的大小來判斷圖形的多少。我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另辟蹊徑,發現了新辦法。
有的學生說:“我通過觀察,發現所有的三角形和一部分正方形是一一對著的,正方形還剩下3個,說明正方形比三角形多3個。數出了三角形的個數后再加上3就知道正方形是9個。”
這正是中學數學中的對應關系。為了進一步強化認識,我又設計了變型題。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問:正方形有幾個?為什么?
由于在上題的思想先導下,學生已初步有了關于對應方面的認識,雖然有一部分正方形被遮蓋住,但還是很快就判斷出有9個正方形。
(四)現在教想到將來用
“現在教想到將來用”是要求教師明確認識到,現在的小學生是21世紀四化建設的主力軍,因此,現在的教學必須做到學與用的結合、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學校與社會的結合。教師應立足于現在教和現在用,為將來的用打好基礎,為此,要加強教學實踐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社會、熟悉社會、認識社會,為將來步入社會創造條件。
為什么要“現在教想到將來用”呢?
學校教育培養人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但不論這個過程需要多長時間,它總是在為未來培養人才。任何只顧眼前利益而不考慮長遠利益的做法,都是短期效應。這樣做不僅違背人才成長規律,而且還會給未來的人才選擇造成許多障礙。今天在小學課堂里學習的兒童,將在21世紀的建設中大顯身手。從經濟發展的意義上說,今天的教育決定明天的科學技術、后天的生產力,經濟建設必須依靠教育。因此,教育不但要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各級各類合格人才,同時,也要根據未來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培養具備未來社會發展需求人才的素質。
小學教育是打基礎階段,是各方面素質初步形成的時期。根據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三個面向”指導思想,我在數學教學中把今天的培養教育擺在了重要位置上,因而主動創造條件和契機,培養適應未來需要的人才素質。比如創設“賴寧杯”領獎臺培養競爭意識,培養辯證觀點等,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我的實驗班進入二年級以后,發現有幾個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發展越來越不協調了。他們害怕吃苦,缺少毅力,無論是學習還是勞動,一遇困難就咂嘴饒舌。這些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又都比較優越,是嬌慣和溺愛給他們種上了惰性的苦根。剛一上學時,他們憑著興趣和學前教育的基礎,還能學得蠻好,可是上二年級以后就不行了。因為學習的砝碼增大了,老本也吃光了,再不努力就要掉隊了。孩子的家長十分著急,我也為此用盡了心計。
怎么辦呢?必須加強非智力因素教育。當務之急是培養毅力。一天,我很早就起來散步,沿著公路一直往前走,一邊走一邊琢磨開學以來每個學生的變化,很快又想到那幾個不愛學習就要“滑坡”的學生。忽然,一支訓練長跑的隊伍從我身邊經過,運動員全是十四五歲的中學生。男孩子、女孩子的頭發上都浸出了汗水,他們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緊緊跟在體育老師的后面。這不僅是鍛煉身體,也是精神和毅力的鍛煉啊!我馬上聯想起班里的那幾個學習不努力的學生,想出了一個教育他們的好辦法。
當天下午,我在班級召開了一個動員會,動員同學們都來參加一個象征性的活動——跑步“上北京”。我說:“同學們都十分熱愛祖國,向往北京城。從今天開始,大家每天堅持跑步,然后把路程記下來,最后看誰的毅力最頑強,第一個‘跑’到北京……”
這項活動喚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有一個姓馬的學生每天跑著上學,跑著回家。另有一個學生就連課間休息時也要到操場上跑幾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