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錐的認識”兩個教學片斷的欣賞與思考
最近,筆者有幸聽了一位老教師上的“圓錐的認識”課,聽后,感觸頗深。現摘錄這節課的兩個精彩片斷,和大家再次欣賞,且作一點拋磚引玉的反思,來和同仁們共同學習。
片斷一(序幕部分)
師:[出示一個圓柱體(用一個圓柱體外殼套住—個圓錐體)]這是一個圓柱體,誰能說說它有什么特征?
生:……(生邊說師邊板書)
師:現在老師用一塊布把這個圓柱體遮住(邊說邊演示),同學們想一想,如果這個圓柱體的上底面慢慢地縮到圓心時,這個圓柱體將變成怎樣的一個物體呢?你能試著描述一下嗎?
生1:下面大大的,上面尖尖的。
生2:下面是圓形,上面是一個頂點。
生3:下面是圓形的,上面是尖尖的,旁邊是一個曲面,從上到下慢慢變大。
師:你們能在本子上把這個物體的形狀試著畫出來嗎?(叫一生到黑板上畫)
師:現在看——看,老師能不能把這個圓柱體變成你們說的或畫的那樣?
(師喊一、二、三,揭開遮在圓柱體上面的布,露出一個圓錐體)
生(驚奇):哇!(然后一起鼓掌)
師:像你們說的或畫的那樣嗎?
生:像。
師:這個物體叫圓錐體。這節課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研究圓錐體的有關知識。
(師邊說邊板書:圓錐的認識)
片斷二(終曲部分)
在學完圓錐體的特征后,臨近下課前7分鐘,教師模仿“幸運52”設計了一個“搶答游戲”環節。
師:到現在為止,我們已學過哪些立體圖形?
生: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圓錐體。
師:下面我們做一個搶答游戲,游戲規則是:在老師描述的過程中,你們就可以進行搶答,看看是我們學習過的哪種立體圖形。不一定要等老師題目全部敘述完,看哪組同學回答的又準又快。
師:請從我的描述中回答,這是什么形狀?這是一種立體圖形,它有三個面,其中一個面是曲面,沿著它的高將它的側面展開,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
生:圓柱體。(老師還沒說完學生就馬上回答出)
師:這里有一種立體圖形,它有六個面,八個頂點,十二條棱,……
生1:長方體。(生沒等教師說完搶著舉手說)
生2:也有可能是正方體。
師:為什么也有可能是正方體呢?
生:正方體也有六個面,八個頂點,十二條棱。
師:那么是正方體還是長方體呢?請接著聽——每個面都是正方形。
生:正方體。(搶著說,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師:這里還有一種立體圖形,它有兩個面,將側面展開后是一個扇形。
生:圓錐體。
師:這里還有一種立體圖形,它有十二條棱,八個頂點,六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有時也有一組對面是正方形。
生:長方體。(生搶著舉手說)
師:這是一種立體圖形,沿著它的高切開,可以得到兩個完全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切面。有時也可能是兩個完全相等的等邊三角形。
生:圓錐體。(等學生說完,教師拿出事先準備的圓錐體蘿卜演示給學生看)
(每道題出后,下面的學生都搶著舉手回答,高潮迭起)
[反思]
“序幕”扣人心弦
一個好的開頭就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好的“序幕”如同“吸鐵石”,可以一下子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使學生迅速進入“角色”,為后面成功地進行教學奠定心理、認知、情感等方面的 良好基礎。
課始,教師用一塊布遮住圓柱體,讓學生想像:“當圓柱體的上底面慢慢的縮小到圓心時,這個圓柱體將變成一個怎樣的物體?”在學生說出或畫出這個物體的形狀時,無形中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更難能可貴的是,教師獨辟蹊徑,巧妙地將學生喜聞樂見的“魔術”引入課堂,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扣住了學生的心弦,使學生在驚訝中不知不覺地進入了這節課所學習的內容——圓錐體的學習中,主動參與到了究錐體特征的狀態之中。教者這—別出心裁的設計,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產生了學習數學的欲望與內在的動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終曲”高潮迭起
只有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學生能積極地參與教學中的思維活動。因此,一堂課精彩的“終曲”如同“壓軸戲”,可以把課堂氣氛再度推向高潮,讓學生保持繼續探索的興趣和積極的情感,并在其情感的驅使下進行新的認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