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圓錐的認識》課程教學設計(精選7篇)
《圓柱、圓錐的認識》課程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錐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測量圓錐的高的方法。
教學重點、 難點:
認識圓錐體,掌握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的推導。
教具準備:
圓錐體物品、生活中圓錐體的應用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種形狀的物體——圓錐(板書課題) 什么形狀的物體是圓錐形的呢?
。▽嵨锍尸F)
我們把象這樣的幾何形體叫做圓錐體,簡稱圓錐。
二、探究體驗。
1、觀察圓錐的特征
師:請同學們拿出圓錐體模型,看一看、想一想,你都想知道有關圓錐的哪些知識?
生可能提出:
a、我想知道圓錐的特征。
b、我想知道圓錐有幾條高?它的高指的是什么?
c、我想知道圓錐的側面展開是什么形狀的?
師:請同學們拿出圓錐體模型,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也可以猜一猜你能發現什么?
a、我們發現圓錐上面細,下面粗。
b、圓錐有一個尖尖的部分,摸起來很扎手。我們把它叫做頂點。
c、圓錐有一個彎曲光滑的面,我們可以把它叫做側面。這個面是曲面。
d、圓錐有一個圓形的面,我們可以把他叫做底面。
e、我們還發現圓錐的底面朝下立者,尖朝下不立者。
歸納:圓錐的底面是個圓,側面是個曲面,有一個頂點。
2、圓錐的高
師:這個圓錐高多少?
學生就會想高在哪里》
師再說明什么是圓錐的高:
圓錐的高是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
師:圓錐的高有幾條呢?(1條)
畫圖表示
3、測量圓錐的高。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掌握了圓錐的特征及圓錐各部分的名稱,我們知道圓錐的高是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那怎樣來測量圓
錐的高呢?
學生自由測量、匯報
師再課件演示測量圓錐高的方法、過程 。
三、課堂總結
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圓和圓柱的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在對教材進行了充分地分析后,教學設計我注重了以下幾點:
1、 注重聯系生活實際,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與能力。
課前安排學生收集、整理生活中應用圓錐的實例和信息資料。教學時首先列舉生活中大量的.圓錐實物,在學生觀察思考這些物體形狀的共同特點,并從實物中抽象出幾何形體的基礎上引入。再引導學生對照模型和圖形,互說圓錐的特征,加深對圓錐的認識。課后讓學生創作一個圓錐的物品,進一步感受幾何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同時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為生活服務的意識和能力。
2、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與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
本節始終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開展課堂有效教學,體現了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我們知道學生的數學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主體意識的形式和主體參與能力的培養。要實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應該注意讓學生學習自行獲得數學知識的方法,學習主動參與數學實踐的能力,獲得終生受用的數學創造才能。在本課中,無論問題的引入,圓錐概念的定義,高的尋找及測量方法的探索,老師都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嘗試、研究和討論中進行,讓學生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合作、交流,這樣的過程,不僅提供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也提高了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意識和信心,大家積極發言,爭先操作,參與率很高。
3 、加強學生在操作中對空間與圖形問題的思考。
從建構主義理論的基本理念來看: “知識不是被動接受的,而是由認知主體主動建構的 ”。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再創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有的知識灌輸給學生、 學生的能力可能比不上數學家,但通過類似的數學活動,也可以很好的獲得數學或理解數學。在本課例中,老師積極地創造機會讓學生自己去學習或者去探究問題、通過 “看一看 ”, “摸一摸 ”, “想一想 ”,“玩一玩”, “猜一猜 ”等問題情境,讓學生親身感受數學,在 “找 ”中學,在 “測 ”中學,在 “思 ”中學,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直觀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使數學課堂教學 “動 ”起來、 “活 ”起來,讓學生在 “做 ”中學,使數學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
4、 合理運用傳統教具、學具和現代多媒體輔助教學。
本課中,將傳統教具、學具和現代多媒體網絡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直觀、形象地展示大量圓錐形圖片幫助學生建立圓錐的表象,以及動態演示圓錐側面的展開過程、圓錐高的測量方法等,有效地突
破教學中的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圓柱、圓錐的認識》課程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聯系同學們的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了解點的移動可以得到線,線的移動可以得到面,面的旋轉可以得到體,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圓柱和圓柱的基本特征,激發同學們的探究欲望。
2、通過觀察、思考、操作、討論等活動,培養同學們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并掌握圓柱、圓錐的基本特征。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教師拿一根一頭拴著一個小球的繩子甩動,問:你們看到了什么? 再讓學生結合書第2頁2、3題,想一想你發現了什么?
最后總結出點的移動可以得到線,線的移動可以得到面,面的旋轉可以得到體的結論。
2、教師出示一個袋子,里面裝著各種物體(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圓錐、圓臺)
游戲規則:一人上臺摸,并描述你摸到的'這個物體的最典型的特征,使下面同學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猜出你摸的這個物體的名稱。
師生共同活動。在摸出物體后,教師讓學生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
引出這節課要探究圓柱和圓錐。板書課題:圓柱和圓錐
二、 探究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1、從生活的實景圖中發現圓柱和圓錐。
從書第2頁找一找的實景圖,找出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與同伴互相指一指,哪些是圓柱和圓錐,并指名回答。
2、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圓柱、圓錐的特征。
用各種方法,如摸、量、畫等,觀察帶來的圓柱、圓錐形實物,你們有哪些發現?用手中的工具驗證你們的猜想。并填寫小組合作學習的報告。你們猜想它有哪些特征?你們是用怎樣的方法驗證你們的猜想的?把驗證方法記錄下來,與同學交流。
3、小組匯報反饋。
教師抓住幾個關鍵點進行引導:
圓柱的特征:
、艃蓚底面、一個側面。底面是由兩個大小完全相等的圓組成。側面是一個彎曲的面。
⑵認識圓柱的高,并會測量圓柱的高。如果沒有學生探究這個問題,教師要示范兩個底面大小差不多的圓柱,讓學生觀察它們的高不同,從而引導學生關注圓柱的高(圓柱兩個底面的距離叫做高)。圓柱有無數條高,每條高的長度相等。
圓錐的特征:
⑴由一個底面(圓)、一個側面(曲面)組成。
、茝膱A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引導學生掌握測量圓錐的高的方法。
小結:通過剛才的合作學習和交流,我們更進一步認識了圓柱和圓錐的特征。你能說一說你現在知道了圓柱和圓錐有哪些特征嗎?
4、說一說
課本3頁,讓學生再次系統地看一看圓柱和圓錐各部分的名稱。拿一個你準備好的圓柱和圓錐,同桌互相說一說它們各部分的名稱。
說一說,在生活中見到的哪些物體的形狀像圓柱、圓錐?指名回答。
《圓柱、圓錐的認識》課程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教科書P23-26的內容,P24“做一做”,完成練習四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圓錐,圓錐的高和側面,掌握圓錐的特征,會看圓錐的平面圖,會正確測量圓錐的高,能根據實驗材料正確制作圓錐。
2、通過動手制作圓錐和測量圓錐的高,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
3、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教學重點:
掌握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圓錐的組成。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2、圓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課
1、圓錐的認識
。1)讓學生拿著圓錐模型觀察和擺弄后,指定幾名學生說出自己觀察的結果,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圓錐有一個曲面,一個頂點和一個面是圓的,等等。
。2)圓錐有一個頂點,它的底面是一個圓、(在圖上標出頂點,底面及其圓心O)
。3)圓錐有一個曲面,圓錐的這個曲面叫做側面。(在圖上標出側面)
。4)讓學生看著教具,指出: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高。(沿著曲面上的線都不是圓錐的高,由于圓錐只有一個頂點,所以圓錐只有一條高)
2、小結
圓錐的特征(可以啟發學生總結),強調底面和高的特點,使學生弄清圓錐的特征是: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3、測量圓錐的高
由于圓錐的高在它的內部,我們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長度,這就需要借助一塊平板來測量。
。1)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
。2)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
(3)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
4、教學圓錐側面的展開圖
。1)學生猜想圓錐的側面展開后會是什么圖形呢?
(2)實驗來得出圓錐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扇形。
5、虛擬的圓錐
。1)先讓學生猜測:一個長方形通過旋轉,可以形成一個圓柱。那么將三角形制片繞著一條直角邊旋轉,會形成什么形狀?
。2)通過操作,使學生發現轉動出來的是圓錐,并從旋轉的角度認識圓錐。
三、課堂練習
1、做第24頁“做一做”的題目。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模型紙樣,先做成圓錐,然后讓學生試著獨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徑、教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輔導。
2、練習四的第1題。
。1)讓學生自由地觀察,只要是接近于圓柱、圓錐的都可以指出。
。2)讓學生說說自己周圍還有哪些物體是由圓柱、圓錐組成的。
3、完成練習四的第2題。
四、總結
關于圓錐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學介紹你手中的圓錐嗎?
《圓柱、圓錐的認識》課程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稱。
2、通過觀察,認識圓柱、圓錐并掌握它們的特征,建立空間觀念。
3、能正確判斷圓柱和圓錐體,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判斷等思維能力。
教具學具:
1、教師準備大小不同的圓柱和圓錐以及其他幾種形體的實物及模型。
2、學生準備圓柱和圓錐實物。
3、教師準備長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圓形、梯形的小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做你來說我來猜的游戲。(就是中央電視臺幸運52的記時搶答)隨著屏幕上出現一組漂亮的幾何圖形,一名同學根據已有知識在描述著它的特征,另一名同學在認真的猜著,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然后屏幕上出現圓柱體和圓錐體,由于學生還沒學圓柱和圓錐。造成下面的學生無法猜出。此時學生自然會產生想深刻認識圓柱體圓錐的特征這一要求。
。ㄍ瑢W們知道的真不少),這節課我們再來進一步了解圓柱和圓錐。
板書課題:圓柱和圓錐的認識。
二、教學新課
㈠認識圓柱、圓錐。
1、請同學們把自己準備的實物中的圓柱形物體和圓錐形物體分開。
2、仔細觀察這些物體的形狀,你能在紙上把他們畫出來嗎?誰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
。ㄙN出學生畫的立體圖)
教師:比較這幾個同學的畫法,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3、教師:剛才同學們通過觀察、想象,畫出圓柱和圓錐的立體圖形。那么,你還能回想一下,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或圓錐嗎?
。ǘ┨骄繄A柱和圓錐的.特征。
圓柱的特征
教師:通過剛才的交流,可以看出大家對圓柱、圓錐已經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那么接下來我們再一起來探討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1、請你拿起桌上的圓柱,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有什么發現?將自己的發現與同桌交流。(教師在學生交流時,深入到學生中,傾聽孩子不同的見解,做到心中有數)。
2、集體交流:(學生交流時語言可能不嚴密,教師隨時正確引導)誰想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學生交流,教師系統整理。
⑴圓柱的上下兩個面是面積相等的圓,這兩個圓面就叫做底面。
⑵圓柱還有一個曲面,這個曲面叫做側面。想一想,這個曲面展開會是什么形狀?想個法子試一試!
(3)上下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想一想,圓柱的高有多少條?
認識圓錐的特征
教師:剛才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發現了圓柱體的特征,那么大家能不能繼續努力,來尋找圓錐體的特征呢?
1、拿出桌上的圓錐形實物,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又有什么發現?將自己的發現與同桌交流。
2、集體交流:
、艌A錐的底面是一個圓形,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猜想一下,圓錐的側面展開又會是什么圖形?試試看!
、茝膱A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想一想圓錐的高有幾條?
三、鞏固練習
同學們通過努力,找到了圓柱和圓錐的特征。下面做一組練習題看看大家對剛才的知識掌握的怎么樣。請打開課本翻到48頁,看第一題。
1、完成自主練習第1、2題。(注意傾聽學生不同的意見,并讓他們說出自己判斷的理由。)
2、完成自主練習5。(利用課前準備的各種小旗)。
3、完成自主練習4、6。
《圓柱、圓錐的認識》課程教學設計 篇5
教學內容:
教科書23—24頁例1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征,會看圓錐的平面圖。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3、情感目標:用生活中的圓錐讓學生體會所學知識的生活價值,培養學生熱愛數學學習的情感、態度。
教學重點:
了解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
測量圓錐的高。
課前準備:
要求每個學生用教科書圖樣做一個圓錐的模型,并讓學生收集一些圓錐形的實物,教師準備一個圓錐形物體,一塊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
教師示出圓錐體鉛錘實物、圓錐型漏斗實物。
指出這是圓錐體實物。
同學們能指出生活中的圓錐體嗎?
現在我們做一個游戲,同學們看大屏幕上的畫面,注意出現的圓錐體的'鏡頭。同學們舉手搶答出圓錐體物體。
感受圓錐在生活中的存在形式。
認識近似圓錐實物和模型及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結論:
圓錐體東西好像不多,只有鉛錘,漏斗,沙堆,鉛筆尖等。
學生找出了:煤堆;糧堆;帳篷;削好了的鉛筆尖;金字塔像,但不是圓錐;圓錐形凹槽。
二、探究新知
(一)圓錐的認識
1、演示動畫“圓錐的形成”
(1)一個長方形通過旋轉,可以形成一個圓柱體,那么你們知道圓錐體是怎樣形成的嗎?
。2)多媒體演示直角三角形繞一條直角邊旋轉一周的軌跡是一個圓錐體。繞另一條直角邊旋轉一周的軌跡也是一個圓錐體。分別閃爍底面半徑和高。
2、教師提問:
。1)圓柱體有哪些特征?
(2)什么叫圓柱的高?
3、學習圓錐體。
提問:
(1)圓錐體有哪些特征?
。2)什么叫圓錐的高?
4、教師小結:
。1)(演示動畫“圓錐體的認識”)
。2)測量圓錐的高。
①引導學生討論:圓錐有幾條高?
、谟弥背吆腿前迦绾螠y量圓錐的高。
教師巡回參與討論,指點方法,關鍵解兩個三角板的位置問題。
教學圓錐體的特征:
側面、底面、高、頂點、底面圓心。
(1)圓錐有一個頂點,底面是一個圓。
。2)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3)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
學生回答圓柱特征。
學生觀察、觸摸圓錐體模型,感受圓錐體有幾個面。學生指出側面、底面、高、頂點、底面圓心。
學生討論并用直尺和三角板測量圓錐的高。
學生總結方法:用大小兩個三角板,保證高與桌面垂直,標高線與垂直三角板垂直。還要注意減去沒有刻度的0。5厘米。
三、鞏固反饋
1、請你說出圓錐各部分名稱
2、請你說出圓錐的特征
3、指出下列各圖是由哪些圖形構成的?
圓錐各部分名稱
學生討論后匯報
四、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圓錐體和圓柱體有什么區別?
圓錐體的特征
學生總結圓錐體和圓柱體的區別
《圓柱、圓錐的認識》課程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8~20頁的例1,“練一練”和練習五的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并發現圓柱和圓錐的特征,知道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立體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
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
知道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認識立體圖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例1場景圖,上面這些物體認識嗎?分別是什么?如果將它們按形狀分成兩類,怎么分?如果給這兩類物體起個名字,可以叫什么?
學生交流(揭示課題:圓柱和圓錐)
二、探究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1、研究圓柱
、派钪羞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形的?出示相關圓柱形實物和模型
、埔龑в^察:仔細觀察這些圓柱,你能發現什么?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發現。
、墙M織全班交流,教師適當板書:上下一樣粗細有兩個圓面一個曲面
⑷認識圓柱各部分的名稱:教師先對照圓柱的直觀模型介紹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再讓學生在實物模型上找到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2、研究圓錐
、派钪羞見過哪些圓錐形狀的物體?
、谱屑氂^察圓錐,你能發現什么?在小組中說一說。
、侨嘟涣,教師相機板書:有一個頂點底面是圓形側面是一個曲面
、日J識圓錐的高
出示圓錐的透視圖,讓學生認識圓錐的高。
、稍趫A錐的實物模型中,相互說說圓錐的`頂點、底面、側面和高。
三、鞏固練習
1、討論“練一練”。
交流挑選的理由和不挑選的理由。
2、做練習五第2題。
⑴引導學生從正面、上面、側面觀察圓柱和圓錐,看分別看到的是什么形狀?
、圃跁羞B線。
3、做練習五第3題。
、懦鍪鹃L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圓形的小旗,引導學生猜想:如果將旗桿快速旋轉,想想一下:小旗旋轉一周各能成什么形狀?讓學生旋轉小旗,看猜想是否正確。
⑵如果讓你自己設計一個小旗,你想將小旗設計成什么樣子的?想想一下,如果也這樣旋轉一周,會轉成什么形狀?自己做一做。
四、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學生交流
五、作業
完成《練習與測試》相關作業
板書設計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
《圓柱、圓錐的認識》課程教學設計 篇7
一、導入新課
1、師:我們已經學習了圓柱的有關知識,誰能告訴老師圓柱有什么特征?
2、揭示課題:
出示圓錐教具,問:你知道這個物體是什么形狀的嗎?(圓錐體)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種新的立體圖形——圓錐體。圓錐體可以簡稱圓錐。(板書課題:圓錐的認識)
二、觀察模型,把握特征
1、師:在日常生活中你們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錐體的?(學生舉例,如果學生舉的例子有限,教師補充一些例子。如,呈圓錐形的煤堆,圓錐形的糧食,圓錐形的帳篷,削過的鉛筆頭等。)
2、出示課本的三幅圓錐形實物圖。并抽象出圓錐體的幾何圖形。
3、師:今天我們來認識圓錐,圓錐各部分叫什么名稱、圓錐又有何特征呢?
讓學生拿出圓錐體的實物,小組合作,探究圓錐的特征。(教師巡視、傾聽,適時地參與學生討論。)4、小組匯報,隨著學生匯報,教師板書圓錐各部分的名稱及特征,板書如下:
圓錐的特征: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
三、動手實踐,學會測高
1、師:圓錐有沒有高?你們認為圓錐的高在哪?(讓學生在實物或教具上指出圓錐的高,針對“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和“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周上的一點的距離是圓錐的高”兩種說法,讓學生展開辯論,明確圓錐的高的含義,并在圖中標出高。)
2、引導學生討論:圓錐有幾條高?(補充板書:一條高。)
3、同學們知道了什么是圓錐的高,如果要量出圓錐形物體的高你會嗎?
4、有學生說會,請他做。如果沒有學生會做,教師進一步啟發學生。
5、總結測量圓錐高的方法:第一、把圓錐的底面放平;第二、把一個直角三角板同圓錐豎直放在同一平面上;第三、把另一個直角三角板一條直角邊同豎著三角板的一條直邊直角邊重合,另一條直角邊靠近圓錐頂點,即可量出。
6、學生測量一個圓錐的高。
四、提出質疑,啟迪思維
師:同學們知道圓柱的側面展開是一個形狀?那么圓錐的側面展開又是一個什么形狀呢?誰知道,告訴大家。
五、鞏固新知,暢談感受
師:通過本節的學習,你獲得什么新的收獲,有什么感受?
六、作業
用圓規、剪刀,硬紙板按教科書圖樣做一個圓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