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課標》 活用教材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實驗區的教師正努力貫徹《課標》,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非實驗區的教師該如何用《課標》中的新理念對“舊教材”實施教學,以便做好與新課程接軌的準備,已經成為一個亟須思考與研究的實際問題。這次我有幸參加了福建省第八屆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課題實驗研究既省級實驗區基地校課改現場研討會,聽了來自非實驗區的章老師執教的“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認識”(人教版六年制數學第五冊)一課后,頗有感想,請先看幾個教學片斷:
片斷一
師: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各種各樣的物體,如(電腦顯示):電視機、計算機、長、正方體的包裝盒、編織圖案、籬笆、樓梯扶手等(再逐個抽象出這些物體某個面的形狀: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如果把這些圖形進行分類,你準備分為幾類?為什么要這樣分?同學們可以根據昨天所觀察、收集到的材料想一想、分一分,也可以在小組里討論討論。
生1:我把它們分成兩類:長方形和正方形為一類,平行四邊形為一類。因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平行四邊形的四個角不是直角。
生2:我也把它們分成兩類: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為一類,正方形為一類。因為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都有兩條長邊,兩條短邊,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生3:我把它們分成三類:長方形一類,正方形一類,平行四邊形一類。因為長方形的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四個角都不是直角。
……
(章老師注重課前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觀察、收集生活中不同形狀的物體,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數學。課上通過課件演示,從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圖像中抽象出平面圖形,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激發了學習興趣。通過觀察、收集及對圖形的分類,為本課學習積累了豐富的表象。)
片斷二
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邊和角究竟有什么特點呢?請同學們借助手中的材料先開展自主學習,然后在小組里討論、交流、驗證。
師:長方形的邊有什么特點呢?
生:長方形的對邊相等。
師:你們是怎樣知道的?
生1:我是看出來的。
生2:我是用尺子量出來的。
生3:我是用繩子比出來的。
生4:我是用對折的方法知道的。
……
師:長方形的角有什么特點呢?
生:長方形的角都是直角。
師:你們又是怎樣知道的?
生1:我是用三角板量出來的。
……
(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借助手中的材料,按一定范圍探究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特點,有利于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把學生推到了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小組里討論、交流、驗證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讓學生感悟、建構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特征的過程。)
片斷三
師:請同學們拿出學具盒里的塑料棒和圖釘(提供長短不一的8根小塑料棒和8個圖釘),用這些塑料棒和圖釘圍成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或平行四邊形,說一說你是怎樣圍成的。
生1:我用兩根同樣長的塑料棒和兩根同樣短的塑料棒圍成四個角都是直角的長方形。
生2:我用四根同樣長的塑料棒圍成四個角都是直角的正方形。
生3:我用四根同樣長的塑料棒,分成兩組,兩根兩根地接在一起,再和兩根同樣短的塑料棒圍成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大長方形。
生4:(富有創造性地表演)如果把剛才三位同學所圍成的圖形,用手拉它的一組相對的角都會變成平行四邊形,邊說邊離開桌位動手表演剛才三位同學所圍成圖形的變化過程。
……
(片斷三的教學過程并非做數學游戲,也不是做魔術表演,而是實實在在地讓學生去主動探求、主動發展,認真地“做數學”和“用數學”。)
反思
從上面的教學片段中,可以看出教者在“踐行《課標》,活用教材”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受到與會者一致好評,該課在現場研討會上榮獲“一等獎”。我認為,本節課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我們借鑒的成功之處:
一、聯系生活——感悟數學
《課標》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在教學中,應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獲得簡單平面圖形的直接經驗。因此,在學習新課之前,老師給學生布置任務,要求學生觀察身邊的物體分別是什么形狀的,哪些物體的平面是長方形、正方形或其他圖形的,讓學生收集一些不同形狀的物品(如牙膏盒、茶罐、魔方、墨水盒等),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收集不同形狀的物品,使學生知道這些物體都是實際生活中的,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通過課前觀察、收集,課內動腦、動手對圖形進行分類,使學生初步感知概念,也擴大了學生主動參與和親身實踐的空間,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二、合作探究——建構數學
《課標》在前言中明確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組合作探究是時代賦予數學教學活動的要求。本案例片斷二中,在學生初步感知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后,要求學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先開展自主學習,即看一看、想一想、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等實踐活動,讓每個學生經歷了從具體形象的操作中了解、體會這三種圖形的邊和角的特點的過程,然后在小組里討論、交流、驗證,真正把學生推到了學習的主體地位。匯報時,各學習小組爭先恐后,暢所欲言,各抒已見。如讓學生匯報“怎樣知道長方形的對邊相等的”這一問題時,有的說是看出來的,有的說是用尺子量出來的、用繩子比出來的,還有的說是用對折的方法知道的……,真是精采紛呈。由自主探索找特征——合作交流說特征——動手操作驗特征,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獲取了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為學生主動建構這三種圖形的特征做好了孕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