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物體—對稱圖形》教學實錄與反思
二、 讓學生的親感親歷,在感知中總結學習
開始上課就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生喜愛的小動物通過重點故事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接著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感知它們的共同特點。經過和老師的共同探討后,親手剪出各種對稱圖形,從而通過折痕引出對稱軸的概念,再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些東西是對稱的,使學生了解對稱圖形在生活中的應用性,通過幾何圖形找對稱軸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對稱圖形的特征和在教學中的運用,最后設計提高發展題,既鍛煉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也給學生持續發展創造可能空間。
三、 創造學生學習空間、引導自主探究知識
教師在教學時,始終能為學生提供學習所必須的素材,創設充分學習的空間,保證充分的學習時間,使學生在操作、自主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學得積極主動,真正成為學生的主導,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參與到探究新知識的教學過程中去,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使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鍛煉他們的學習的能力。
四、 學生感官認識協調合作,使認識、掌握知識更加直觀、深刻。
本節課,我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眼、耳、手等感覺器官,讓學生在親身感受中學習知識,認識事物。非常適合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首先讓學生通過看、比較觀察對稱軸,然后讓學生動手剪圖形、摸折痕,讓學生感受對稱圖形的特點,這樣讓學生深刻地記住對稱圖形的特點。
雖然本次教學活動,有很多值得欣慰的地方,但仍有不足之處,有些環節的個別地方過度語言不自然,評價語言不太恰當。
在今后的教學當中,注意這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