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設計練習要注意層次,逐步深化
基本練習扣住新授知識重點、難點進行,我在教學中也常常用“單項訓練”的形式進行。這樣做花費的時間短,訓練量大,針對性強。
(三)逐步提高對練習的要求
讓學生認識逐步深化,逐級提高學習水平,同時也有利于學生邊練邊學,學練結合,更好地發揮知識遷移功能,促使學生具有探索知識的能力。
例如,教學乘法交換律與結合律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層次的練習,讓學生探索出把一個兩位數分解為兩個一位數的積,然后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算的方法。
第一次練習:
(1)25×24 (2)25×4×6
(3)56×125 (4)7×8×125
學生通過計算發現25×24=600,25×4×6=600,因而25×24=25×4×6,同樣56×125=7×8×125。
第二次練習:要求學生從練習中得到的啟發,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兩題:
(1)25×36 (2)125×16
第三次練習:要求學生通過觀察,把得數相等的式子,用等號連接起來。
(1)25×48 (2)32×5×3 (3)25×36
(4)4×12×25 (5)25×30×6 (6)16×75
(7)4×(4×75) (8)32×15
通過練習,使學生知道分解乘數時,不僅可以分解第二個乘數,如32×15=32×5×3,也可以分解第一個乘數,如16×75=4×(4×75)。題里還有一組題25×36與25×30×6并不相等,使學生通過練習從反面加深對這運算定律的認識。
第四次練習:(1)125×24 (2)25×24
這次練習,使學生明確相乘的兩個數是互相制約的,怎樣分解要同時考慮兩個數,當被乘數為125時,把24分解為8×3為宜,當被乘數為25時,把24分解為4×6為宜。
這幾個層次練習,綜合了有關把兩位數分解為兩個一位數的積,再用乘法結合律進行簡算的各種情況。這些習題,使學生在主動探索數學知識、自己尋求數學規律方面起了積極作用。如25×24,學生提出也可以把25分解成5×5,有的學生提出把24分成(4+20),25×24=25×4+25×20,這時學生還沒有學過乘法分配律,但學生已探索出規律來了。
(四)設計好綜合練習題,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綜合練習題可以是對比性的題和有不同解法的題,也可以是綜合運用知識的題等。
對比性的題,形似質異,讓學生在對比中學,在思辨中學,可以使他們更好地理解數量關系,促進思維的縝密程度,并培養認真細致的學習態度。這對“面上”廣大學生來說尤為需要,如下面列舉的一些題。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有不同解法的題能提高解題能力,培養思維的靈活性。這類題允許不同學生用幾種方法解,要求有所不同。例如:
甲乙兩城相距90千米,汽車從甲城到乙城要5小時。修好公路后,只用2小時,行車速度提高百分之幾?
一般同學用一種方法解,有的學生用兩種方法解。
解法一:(90÷2-90÷5)÷(90÷5)=150%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又如式題1.6×1.25,面上學生用兩種方法解答即可,其他學生可采用多種方法解:
1.6×1.25=(2×0.8)×1.25=2×(0.8×1.25)
=(0.2×8)×1.25=0.2×(8×1.25)
=(0.8+0.8)×1.25=0.8×1.25+0.8×1.25
=(1.6÷8)×(1.25×8)=0.2×100
=(4×0.4)×(5×0.25)=(4×5)×(0.4×0.25)
解題后,讓學生說明解法思路,并比較哪種解最佳。
綜合運用知識的題:
如在三角形內角和教學時的綜合練習。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這題綜合運用以角的大小分類的三類三角形的特征和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我讓學生同桌兩人合作填表,并結合批改講評,使學生進一步鞏固上述兩個知識點和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又如三角形面積計算的一次練習,共出了3道題(見圖),雖然都是運用了兩個三角形等底、等高,其積等的知識進行解題的,但第(2)(3)題思維容量大,要求高,不適宜作為“面上”練習要求,只作為部分學有余力學生的思考題,第(1)題作為全班練習的必答題。
(1)△ABC,BD=DE=CE,已知陰影部分面積為20平方厘米,求△ABC面積。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2)圖中陰影部分面積為35平方厘米,CD=BD,CE=AE,求△ABC面積。(思考題)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3)圖中陰影部分面積為16平方厘米,CD=2BD,AC=3AE,求△ABC面積。(思考題)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我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40多年了。我為自己選擇了小學數學教師這一光榮職業而自豪。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學作為科學,教學作為藝術,探索都是無止境的。當前教學改革的洪流正在滾滾向前,我愿把自己化作一滴水,在這股洪流中推波助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