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
在多年的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學生的素質不同,學習基礎不同,性格不同,志趣愛好不同,每個兒童都有自己的特點。不論是學習好一些的,還是基礎差一些的,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他們之間在多方面存在著差異,在某些方面甚至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但是,作為教師來說,既要看到差異,更要重視差異在教學過程中的變化。因此,教學時,既要考慮到學生的共性,也要照顧他們的差異。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為此,教學中不能搞“一刀切”,否則,就會出現“優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的現象,使一部分有特長的學生得不到發展,一部分差一些的學生不能迅速趕上來。有一年,我教的一個班,有60名學生。開始時,他們的數學成績是兩頭尖的棗核形,即尖子學生和差一些的學生是少數,大部分是中等生。針對這個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采取了“揚其所長,補其所短”的方法實施因材施教。經過兩年半的學習,他們進步很大。原來基礎好的,能力進一步提高,智力更發展了;許多中等生進入了優秀學生的行列;差一些的也有很大進步,其中有兩名淘氣的孩子,進步很快,成績十分突出。全班升學考試數學成績90分以上的39人,其中100分的10人,數學平均分為93.9。在全市小學數學競賽中有15名學生分別獲一、二、三等獎。當《哈爾濱日報》記者問他們是怎樣獲得這么好的學習成績時,一個姓朱的學生說:“我們是從一日一題、一日兩題、一日三題發展起來的,后來發展到一日能做幾題就做幾題。憋住了,就跟老師、同學討論。老師比我們累,我們算多少,老師就批改多少。”在這60多人的班級里,原來優秀學生僅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尖子學生更尖,促進中等生更快地進步,使差一些學生不差。教學結果,一大批中等生踏入優等生行列,一些學習差一些的學生很快跨入中等生行列。學生小學畢業之前消滅了不及格。我是這樣做的:
(一)幫助優秀學生博學多思
在優秀學生中,有的是細而不敏,有的是敏而不細;有的是學點就知足,不求甚解;有的愛看《趣味數學》等課外讀物。前面提到的姓朱的男生,他聰明,反應快,數學課上什么難題也憋不住他。可是,在一次考試中他沒有得滿分。主要原因在于他不細心,毛毛愣愣的,考試時不是這丟點,就是落那點。有一個姓劉的女生,她仔細、認真,考試時一點也不馬虎,經常得滿分?墒撬磻粔蜢`敏,一遇到難題就顯得束手無策。一次,她和幾個男生互相考問。她說:“用110減去我今年歲數的9倍,正好是我的歲數,我今年幾歲?”前面提到的那個姓朱的男生聽了之后笑著說:“這是《趣味數學》里的題,110減去你歲數的9倍,正好還剩下你歲數的一倍,所以110是你歲數的10倍,你今年11歲!苯又纸o她出了一道題:“六年前,我比你大一歲,我今年幾歲?”這位女同學認真地算起來:“我今年11歲,六年前我5歲,你比我大1歲,你6歲!贝蠹衣犃硕夹α似饋怼?墒钱厴I考試時,這位女生數學得了百分,總分全班名列第一。在市數學競賽獲得第一名的那位姓朱的男生,畢業時的數學考試成績是97分,總分排在那位姓劉的女同學之后。從很多的事例看出,得百分的學生不一定是尖子。姓劉的那位女同學之所以思路不敏捷,是因為她平時為了得100分死啃書本,見識少,加上以前不愿意跟別人接觸,不能學到別人好的學習方法。因此,對于優秀學生要根據他們不同的長處和弱點,采用不同的、適應個別差異的方法進行教育。
首先,對優秀學生要讓他們“吃飽”。班上有一個姓王的男生,他聰明、用功、思維敏捷靈活。在上課時勤學好問,特別喜歡研究難題,是學校的三好學生。
有一天,連著有三名學生來“告狀”,都說他上課不注意聽講,在桌下偷看課外書。第二天上課,我注意觀察他,發現他的確在桌下看書,我走過去發現他看的是《趣味數學》,我對他說:“把書放在桌上看!彼α诵φf:“怕老師和同學看見!”這件事提示了我。班上有15名學生,他們獨立學習能力較強,如果讓他們和大家一起吃“大鍋飯”,不但吃不飽,也很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也無法盡早地發揮其內在的數學潛能。因此,我對這15名學生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做了以下幾點安排:
(1)上數學課時,如果已經懂了,可以做課堂作業。做完作業還可以看老師給他們介紹的有關數學讀物或解些思考題。
(2)考試之后,讓他們批改自己的考卷,給自己打分,老師再做檢查。
(3)送他們去市、區數學奧林匹克培訓班學習。
這樣安排之后,使他們數學潛能得到更好發揮,同時使他們感到學校和老師對他們有更高的期望,學習更加自覺、勤奮。1981年我教的一個班有13名學生參加第一屆華羅庚少年數學邀請賽,我班一名姓張的學生獲全國一等獎。有3名學生獲二等獎,有5名學生獲三等獎。
其次,對優秀學生經常要求他們互相幫助、互相學習。我每天堅持給他們出一道具有一定難度的題。他們做的是同一道題,但要求有所不同。對于有些學生不僅要求他們會算,而且要求他們會講,并且能給別人講明白。這些優秀學生誰也不甘落在別人后面,每當他們接到思考題的時候,都能充分地聯系已有知識,去分析問題,千方百計地去尋找解題思路,甚至去尋找新的思路。他們最受啟發的不僅是算題,而是能講出解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