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評的藝術
多數教師在每節課的結束部分都要進行講評,即在下課前對教學中的問題和學生的優缺點進行講解和評價。講評運用得當,能夠增強學生的勇氣和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和自覺性、激發積極向上的精神;如果運用不當,則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影響學習情緒。因此,教師要重視每節課的講評。
要有針對性,突出重點。衡量課堂的教學質量、主要看教養和教育任務完成的程度如何,即通過教學活動,看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技能和技術的情況;看教育工作的實際效果,如學習積極性、組織紀律、道德意志等表現。講評要針對這個中心問題,作到簡明扼要,有的放矢。
肯定成績,指出不足。講評要充分肯定學生的成績和優點,并給予表揚和鼓勵,但要掌握分寸,不能過頭。同時,還要指出不足和存在問題,并提出具體改進方法和要求。對嚴重違反紀律的同學,要進行嚴肅而適當的批評教育。
切合實際,實事求是。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觀察和分析教學的全過程。提出的好人好事和存在問題,要符合實際,實事求是,令人信服,不能主觀片面,不能偏袒遷就,發現問題要及時采取措施解決。問題看不準的,不要著急于下結論,待課后了解清楚后下次課再補講。
教與學是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講評中除對學的一面進行評價以外,還必須對自己教的一面進行認真考慮:如課的任務確定的是否恰當;組織教法運用是否合理;練習密度和運動量是否適當等等,都可以作出自我鑒定,并簡要向學生說明,征求改進教學的意見,共同搞好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