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學案 命題作文“靜”講評及例文
作文學案 命題作文“靜”講評及例文
教學目標:作文審題中掌握“化大為小”的方法,迅速打開文章的思路。
教學設想:
作文教學主要貫穿兩條線——思維與語言。“靜”這篇作文講評主要突出思維訓練。這是一篇獨詞類作文,在近幾年高考中頻頻出現。XX年上海卷“雜”、北京卷“轉折”,XX年上海卷“忙”、北京卷“包容”,XX年江西卷“臉”、廣東卷“紀念”,XX年遼寧卷“肩膀”、天津卷“愿景”、安徽卷“讀”、四川卷“問”等。獨詞類作文的難點在于如何“化大為小”迅速有效的打開文章的思路?這也是我們本次作文講評的重點。以期達到“以點帶面”“舉一反三”的效果。
教學過程:
一、 材料
寧靜的山是心靈的繪畫,寧靜的水是靈魂的詩篇,寧靜的夜是精神的書籍。靜是一種品德,是三省吾身后的人生獨悟;靜,是一種修為 ,是潮期潮落后的生活本真。靜是一種享受,是人與人之間心靈默契下的和諧安詳。
請以“靜”為題,立意自定。文體自選。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二、審題:
命題作文有的直接給出題目,有的前面還有一段提示性的話語。提示語的作用無非兩個,一是提示性,一是限制性。我們看這個提示語,主要起什么作用。限制性在哪?提示我們寫作的幾個角度?靜是一種品德,靜是一種修為,靜是一種享受?梢哉乙粋自己熟悉有話可說的角度去寫。
這篇以“靜”為題的命題作文,題目相當寬泛,給了我們廣闊的寫作空間。但正因為題目太寬泛了,我們不少同學感覺“老虎吃天無處下口”。感覺有渾身力氣卻如同打在了棉花上,有點“拔劍四顧心茫然”的感覺。面對這種獨詞性的命題作文,如何迅速有效地打開文章的思路?今天老師教大家一招“化功大法”——化大為小。
三、“化大為小”三招:
1、組詞法:圍繞“靜”,我們可以列出“安靜、冷靜、寧靜、寂靜、平靜、幽靜”等一些常見的詞語,寫作時就可以圍繞其中的一方面或幾方面來展開。組詞法主要針對概念過于寬泛籠統,化大為小、化虛為實。組詞之后再結合現實,把短語擴展成句子。如“寧靜”大自然的寧靜、心靈的寧靜、寧靜也是一種美、學習要有一顆寧靜的心等等。
大自然的寧靜,卻隱藏著勃勃的生機。種子在悄悄發芽,花兒在潛滋暗長;小熊在地洞里熟睡,蠶蛹在絲被里變化,大地的詩歌啊,從來就不會停下。
心靈的寧靜。人需要寧靜,身體的需要,也是心靈的需要。洗去塵世的喧嘩,來一次心靈的洗滌,不讓心靈蒙上太多的灰塵而老化。
寧靜也是一種美,不喧嘩、不耀眼、卻如海一般平靜、深遠,是美的升華。
靜中蓄勢,蓄勢待發,你做好準備了沒有?
學習要有一顆寧靜的心,有人總是停留在學習的表象,沒有感受到學習如一道風景,只有身臨其境才會成為風景的一部分。
2、提問法:什么是靜,為什么要靜,靜有什么好處,如何能作到靜,可以用分論點的形式,從不同的幾個方面加以闡述。如:靜能生慧、靜水深流、寧靜致遠、靜以修身。人生目標明確,才能靜;人生追求專注,才能靜;人生淡泊名利,才能靜。靜心靜悟,智慧在靜中孕育,思想在靜中放飛,生命在靜中升華。
3對比法:可以將靜與動結合起來,重點闡明二者之間的辨證關系。如靜若處子,動如脫兔;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以靜制動等。記得曾經看過這樣一則故事:一次世界頂級美術大賽,主題是“靜”大部分畫家畫的是休閑時的海灘景象,平靜的海面,和煦的陽光。但奪冠的是一幅令一般人看到了都不敢相信的畫。在一個不知名的地方?耧L怒吼、波濤洶涌,好像要吞噬身后的那座山.而那座大山上的樹也被吹得東倒西歪。但細心的人才能看見那座山頭上佇立著一株讓人感覺寧靜的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