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下如何對待學困生
每個班級總有一部分學生,由于生活的經歷,周圍的環境,以及自身的接受能力等各方面因素,造成了學習上的困難,他們的共同特點是:上課不專心聽講,聽不懂;作業不能及時完成或應付了事,不會做;考試發呆,不會考。面對一次又一次的考試不及格,使他們無法面對父母,面對老師,面對同學。一次次的不及格,對他們來說實再是太殘酷了,使他們失去童真,失去童趣,失去兒時應有的幸福,更談不上認識自我,建立信心。但不管怎樣,他們還要天天上課,還要一次一次地參加各種測試,還要長在成人,將來還是要面對社會,面對生活……怎樣對待這部分學困生呢?應該用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來善待他們。
新課標清楚地告訴我們:“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
——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根據新課標的理念,我在關注全體學生數學活動的過程中,更特別關注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如4年3班的陳煒賢、張思遠等。我接班時,他們連簡單的加、減及表內的乘法計算都經常出錯,所以數學學習對他們來說,處處碰到的都是難題。遇到老師提問,要么低著頭,要么就睜著大大的眼睛望著你,回答問題時,只見嘴唇動,卻聽不到聲音。對這類學生來說,他們不僅需要學習上的幫助,更需要的是:要讓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因此,在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我是想方設法創造條件,讓他們也嘗到成功的喜樂。如遇到簡單的嘗試習題時,我就叫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上臺板演,并站在他們身后,輕聲地加以指導,直到他們算對為止。也就是說,既然要讓他上臺,就應該創造條件讓他們成功。并在全班加以表揚,鼓勵他們繼續努力,同學們也理解老師的用心,也都能以熱烈的掌聲加以祝賀。回答問題時,我不怕花時間,總是鼓勵他們大膽地大聲地回答問題。我還經常對他們說:“回答問題時,對自己應充滿信心,應該象男子漢一樣,說話應大聲有力,應該做新世紀的強者。”
對于他們的作業,我盡量做到面批,在面批的過程中,幫助他們分析錯因。當我在批改“求未知數X”的作業過程中,發現他們共同的特點是:雖然都基本上掌握了根據相應的關系來求未知數X,但由于計算錯誤,又使他們不能正確地求出相應的得數。為此,我教他們應先用筆算,然后再用計算器進行檢驗,如果數比較大,也可直接用計算器來計算,考試時,就讓他們用計算器來解決計算問題。由于用上了計算器,使他們的數學活動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一次測算“秋游活動經費”的活動時,我特地讓劉廣平同學上臺用電子計算器來測算,全班秋游活動的總費用,以及每個同學應準備的錢數。當時他滿懷信心地拿著計算器,認真地算出了結果。當時我就對全班同學說:“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會經常碰到而且是很有用的,你們每一個人也都能學好數學。”而今,每次考試,他們也都能達到及格,并有上升的趨勢。
半個學期走進新課程的實踐以來,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特別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