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快樂老師
作為教師,我們的工作對象是有思想、有語言、有感情的學生。在學生面前教師的一顰一笑,喜怒哀樂都躲不過他們的眼睛,他們會根據自己的察覺作出相應的反應。假如教師的情緒反應煩亂,遇事處處不順眼,事事不如意,整天愁眉苦臉或者一副怒氣沖沖的樣子,那么學生則會處在惟恐被“無名火”燒及的恐慌之中,他們就不會樂意與老師交往。反之,假如老師精神振作,和藹可親,學生也就會因此而心情舒暢、友好相處。有了寬松和諧的環境氣氛和情緒,學生的思維也就有可能變得積極活躍。可見,快樂作為一種情緒的表現,它和不快樂一樣也是可以傳染的。記得在一次批閱周記的時候,我發現有一位女學生在周記的最后小心翼翼的寫道:老師,最近你不怎么笑了,身體好嗎?是不是不快樂?看到這幾個字的時候,我當時真的有一種很震驚的感覺。于是也就很慎重地表示了我的歉意,因為我意識到我在不經意間把不快樂傳染給了我的學生。當然,快樂也是可以復制的。因為與學生相處我意識到我快樂,他也快樂。而給學生帶來快樂,我就擁有了雙倍的快樂,學生給同學帶來快樂,我就擁有了多倍的快樂,學生再給家庭帶來快樂我就擁有無數的快樂。所以,我要求自己做快樂的老師。當然只有真正快樂的老師,才會給學生真正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