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綜合實踐活動
活動課題
我的手
活
動
目
標
知識目標
1.指導學生知道我們的手的基本構造及其與手的靈巧關系。
2.讓學生了解手有感覺的功能。
能力目標
1.讓學生經理通過觀察,提出假設,確定方法,研究發現的過程,能夠用多種方法證明手的靈巧與手的關節,關節、關節處的褶皺,拇指的特點等構造有關;
2.能結合自己的親自感受,體會到不同部位的感受能力不同,并能描繪出自己的不同感受與同學交流。
3.能用文字、圖畫、表格等多種形式記錄和呈現研究過程與結果。
德育目標
1.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體會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2.通過反思探究經歷了提出假設、明確方法、研究驗證、歸納結果的過程,習得探究方法,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活動重難點
通過觀察手的構造,體驗手的靈活與手的構造的關系。能進行小組合作,自行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
教
學
過
程
活動過程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一、激發興趣,以舊引新
引導學生用觀察大樹和小動物的方法來觀察手。
二、親身體驗
1.引導學生觀察手的外形。
2.讓學生看一看五個手指是怎樣長在手掌上的?摸一摸手指上有多少骨頭和關節?最后把自己的手畫下來,指導學生畫出自己的左手。
3. 讓學生思考如果五個手指長在一邊,或者每個手指都是由一根骨頭組成的,手還會那么靈巧嗎?
4.引導學生研究手指皮膚上的皺褶和大拇指的活動,教師指導。
三、先假設后驗證
1. 讓學生猜想假設手這么靈巧,還和什么有關系?
2.指導學生蒙眼摸物體活動,幫助學生辨認周圍的物體。閉上眼睛,用手可能辨認出哪些物體,手能感覺物體的哪些性質?
(1)手能找到人民幣上專為盲人設計的盲文數字嗎?
(2)區分襪子和衣服的正反兩面;軟飲料管等等。
(3)強調學生主動參與,協作交流。
學生觀察。
1. 學生觀察自己手,知道自己手的外型和了解手的結構
2. 學生動手畫,把作品展示出來供大家交流。
3.學生思考。
4.學生動手實驗。
(1)學生用膠帶粘住手指皮膚上的皺褶,握筆去寫字。
(2)讓大拇指靠攏食指,不分開,去使用筷子和湯勺,發現手的靈活性。
1.學生猜。
2.學生閉上眼睛。
(1)體會對于盲人來說手就能代替眼睛
(2)通過實驗觀察、體驗,加以驗證。
(3)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在觀察、分析、討論、合作交流中,自行獲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