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通用3篇)
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篇1
各種各樣的聲音
-----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設
(轉自靈武市崇興小學 楊梅英)
一、教材分析:
《各種各樣的聲音》是北師大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五冊第二單元的單元主題。這一單元以聲音為主題選編了兩篇主題課文和一個語文天地,通過學習本單元培養學生傾聽的意識和習慣,并從中體會大自然豐富多彩的聲音及認識噪音和噪音對人的危害。
二、活動背景:
所帶學生都是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外面經常會聽到一些嘈雜的聲音,如羊叫聲、狗叫聲、公路上汽車的鳴笛聲等學生從小就聽到了各種各樣的聲音。因此,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此項活動,就會很容易,相信活動的效果一定很好。
三、活動目標:
1、讓學生注意傾聽和感受各種聲音,探究聲音產生的原理及與聲音相關的一些問題。
2、由感受到聲音的多樣性,經歷一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積累對各種信息加工、處理的經驗。
四、活動準備:
1、每人準備一些關于聲音的資料
2、紙、筆、記載表格。
五、活動過程:
。ㄒ唬﹥A聽周圍的聲音。
1、仔細感受自己聽到的聲音,記錄下來,分別是什么物體發出的聲音,大小、強弱如何等。
2、小組討論,設計記載表格。
搜集聲音記錄表
小組成員
活動時間
觀 察 記 錄
聲
音
描
述
聲
源
地
點
什么物體發出的
收獲
感想
。ǘ┱碣Y料,提出問題,制定研究計劃
1、對搜集到的聲音的有關資料進行整理,提出想研究的問題。
2、師生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分類并歸納。
(1)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2)聲音的高低、強弱。
。3)噪音的危害。
3、成立研究小組,制定研究計劃。
實驗記錄表
實驗
小組
實驗
時間
記 錄 人
準備研究的問題:
實驗所需的器材:
具體做法
產生的現象
實驗后的發現:
有何疑惑:
(三)小組行動,進行研究。
1、通過學校圖書館、學校電腦室等途徑查找資料,了解有關聲音對人類的危害等。
2、向科學和藝術老師請教,了解聲音產生的原因以及聲音高低強弱的變化規律等。
3、指導學生寫好調查報告與收獲。
(四)各組交流成果:
1、各小組交流成果。
可以采用文字、表格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并進行交流。
2、小組交流實踐活動的感受。
教師引導學生交流研究過程中的真實的感受。
(五)拓展思維:
鼓勵學生大膽設想,提出新的研究問題。
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篇2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關于“綜合性學習”的要求,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與生活的聯系,可以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說:“活動和交往是發展的源泉!弊寣W生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主動地參與投入到操作實踐之中,使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充滿情趣的動態活動中實現語文素質的培養。這種把知識訓練、技能培養、智力開發融于游戲、操作等實踐活動的教學形式以自己獨特的魅力深深吸引著學生。
筆者曾堅持嘗試了三年的中年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資源的開發實驗,覺得對小學中年級學生來說,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一、順手課本資源
1、立足基礎點,設計游戲。
小學中年級習作教學處于起步階段,習作中出現錯別字是學生們常有的現象,此時我們可以相機設計如“啄木鳥醫生”、“小貓釣魚”“抓俘虜”“老鷹捉小雞”等系列性語文游戲來引導學生們自查自糾。很多學生習作中“的”“地”“得”不分,混淆亂用,我們要先指導他們明確用法(名詞前面白字旁,動詞前面提土旁,形容詞前面雙人旁),然后搞個“對號入座”的游戲,讓學生們事先寫好一些包含三個“de”的句子,再找三個同學分別扮演“的”“地”“得”的角色,當別人讀句子的時候,就對號入座,這樣,寓教于樂,形象生動,變抽象思維活動于游戲中,既直觀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2、抓住訓練點,游戲競賽。
如教學《東方之珠》一課,可以設計“香港知識知多少”“跟我游香港”“導游招聘會”等競賽環節,既深化了愛國主義教育,又扎扎實實的落實了語言文字訓練,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尋找表象點,組織操作。
。1)抓住典型人物,開展“情景表演”“演講比賽”等實踐活動。
如學習了《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爭論的故事》、《“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等課文,可組織學生進行情景劇表演。學習了《菩薩兵》、《軍神》、《金子》等課文后,組織學生開展“名人軼事”演講賽。
。2)抓住精彩片段,進行“情景繪畫”“文配畫”等操作活動。
如教學葉圣陶的《荷花》時,讓學生結合文中展現的荷花圖景,根據不同的姿態畫出相應的插圖,組合不同的姿態圖,生成荷塘全景圖,以更好地讓學生感悟荷花那優美的姿態。
。3)抓住優美造型,組織“模型制作”“剪貼工藝”等操作活動。
如教學《航天飛機》,可讓學生設計制作“航天飛機模型”或者設計“自制航天器”,加深學生對航天飛機的了解,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再如學習《海底世界》一課后,讓學生動手繪制“海底全景圖”的活動,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感受海底的無窮魅力。
(4)抓住畫面原型,模擬 “實驗演示情景”的操作實踐活動。
如教學口語交際“學會求救”,預先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扮演災難中的當事人,進行交際表演。之后便可啟發學生回憶、想象,發生意外事件時,別人是怎樣求救的?如果打電話求救該怎樣說?說些什么呢?(告訴別人自己所在的具體位置)然后讓學生當眾表演。也可以互相創設虛擬情境,進行急性表演。
二、開發課外資源
蘇版小學語文教材內容雖然豐富,但還不能涉及學生所需的各種知識,在選擇語文活動課內容時,我們要把視角放大一點,思路放寬一點,廣泛挖掘課外資源,捕捉一切可能為語文活動課所用的有利因素,充實活動內容。
1、抓課文的延伸點,組織讀書活動。如學完《哪吒鬧!,相應地向學生推薦《西游記》作為課外讀物,然后組織“讀書方法介紹會”“讀書筆記展評交流”“讀書知識競賽”等系列活動。
2、抓學生的興趣點,組織興趣小組活動。如學習了《放飛蜻蜓》,組建班級同學成立“動物保護小隊”,引導學生自發走上社會進行宣傳活動;寫倡議書發動身邊的人們行動起來共同保護動物等。
3、抓知識啟動點,策劃操作競賽。如教學《揠苗助長》《鄭人買履》,引導學生進行“成語故事大串聯”活動。學習了《動物園的晚上》,知道了動物睡覺是很有學問的,組織進行“動物珍聞”發布會。學了《人類的“老師”》,進行“由……想到了……”“異想天開”系列活動,開動腦筋,使想象飛起來,思維活起來,語言也動起來。
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篇3
“綜合性學習”是《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語文課標》)首次提出的一項重要的語文學習目標,被稱之為當前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開辟這一新的領域,其目的在于改變學生單純接受教師傳授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全新的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多層面的學習實踐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真正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和諧發展。
《學和做》是蘇教版教科書編者貫徹《語文課標》理念,遵循語文學習規律和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發展學生多方面的能力而精心安排的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自高年級起每冊安排 1 個。分別是《學和做(1)說名道姓》、《學和做(2)節約用水》、《學和做(3)讀報和剪報》、《學和做(4)我的成長冊》。這四個內容都以話題為形式,介紹相關方面的知識,提示學生實踐探究的路徑,引領學生自主、合作地進行思考、探詢、研討、習作等一系列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激勵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拓展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現以蘇教版小學語文第 10 冊《學和做(2)節約用水》(以下簡稱《學和做(2)》)為例,談談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實踐活動中如何進行“學”和“做”。
一、“學”好教材,感悟理念。
《學和做(2)》的活動主題是節約用水。水是生命之源。以“節約用水”為話題展開學習、調查、研究,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很有實踐價值。
本次綜合實踐活動由五個小板塊組成:
1、小小調查。設計提供了幾個調查項目,引導學生任選其中之一進行調查,并提示用文字或圖表等形式反映調查結果。
2、談節水,學成語。引導學生牢記節水古訓,積累關于“水”的成語。
3、介紹節水小竅門。設計提供了貼近學生生活的節水案例,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節水小竅門。
4、編寫公益廣告。列舉幾則節水公益廣告范例,引導學生學著試編公益廣告。
5、節水知識搶答。以知識競賽形式,引導學生了解、掌握節水知識,自覺遵守節水公約,創新節水方法,培養良好的節水好習慣。
潛心研讀以上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我們不難領悟出《學和做(2)》鮮明的特色,其中包含的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即突出自主、強調綜合、注重體驗、激勵創新。
1 、突出自主。本次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平臺,讓學生自主選擇探究話題、自主設計活動方案、自主展示活動成果。精選的調查提綱、節水公益廣告、節水小竅門、節水知識競賽題等典型案例,能啟發學生自主探究,激勵學生在自主實踐中發揮潛能,提高人文素養。
2 、強調綜合。本次綜合實踐活動溝通了聽、說、讀、寫,溝通了課堂內外,溝通了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溝通了文本學習與實踐活動。它能引導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去分析、解決“節水”問題,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提高。
3 、注重體驗。本次綜合實踐活動以“調查”等活動為載體,引導學生走出封閉的課堂,走向生活、家庭、社會以及自然,注重過程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