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品德與生活《生活中的你我他》第二課時教案
“生活是德育的源泉,也是學生認識世界的要手段。”真實的課堂教學,呈現出真實的生活問題。這個案例中呈現的兩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一) 業無高低貴賤之分——真的只是分工不同嗎?
課后我對三(3)班57學生設計的名片進行統計:教師8人、警察6人、醫生5人、設計師4人、模特2人、科學家4人、工人4人、司機3人、廚師3人、營業員1人、發明家1人、運動員3人、演員3人、商人5人、漁民1人,軍人3人、宇航員1人。沒有一個學生選擇從事清潔工、保姆這類職業。學生懂得這類職業的社會價值,知道從事這類職業的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同樣是光榮的,但面臨選擇時不愿從事這類職業,認為報酬不高、工作辛苦、社會地位低下。“教師應如何引導解決學生觀念和選擇的矛盾?”,面臨這種困惑的不僅是我,廣大的德育老師同樣面臨著。
(二)“我媽媽好可憐呀!”——關注普通工人的生產作業環境!
一個孩子采訪完自己媽媽抽噎著說:“我媽媽好可憐呀!”我真心希望是孩子的口誤。然而有職業的工作環境的確令人擔憂,如紡紗工人、煤礦工人、建筑工人等。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真誠感謝每一位辛勤的勞動者,衷心祝福每一位普通的勞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