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品德與社會 說說零用錢 從一粒米說起教案
課題:說說零用錢課時數:1教學目標:認知:1.知道生活節儉.不比吃穿是一種美德。2.懂得和別人比吃穿是好虛榮的表現。情感: 1.以生活節儉、不比吃穿為榮。 2.反感比吃比穿的行為。行為: 1.生活上注意節儉。2.不和別人比吃穿。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懂得“生活節儉.不比吃穿是一種美德。節約每一分零用錢“教學準備:教學過程:(要注意體現“四動”模式,注意教學的有效性,要體現新課程理念)第一課時教師的教學活動:一/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每個人春節都會得到很多紅包,也就是你們的零用錢,那么你們平時都是怎么處理的呢?學生討論并回答.二/看書上24頁的內容,你能幫助書中 的小同學解決他們遇到的問題嗎?學生小組合作練習填空.學生匯報所填的內容.教師對學生的答案進行指正.唐代詩人李紳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我們每一個學生都已讀過的一首詩,通過描寫農民在烈日下揮汗鋤草的場面,深刻地告訴人們,糧食來之不易,每一個人都要愛惜糧食,珍惜農民的勞動成果。然而,每當中午就餐結束,走進食堂大廳,展現在面前的卻是大量吃剩的飯菜,有的甚至根本沒吃幾下,就這樣浪費了,令人心痛。你可曾想到,世界上還有許多人在承受著饑餓的煎熬,在我國的貧困地區也同樣存在著糧食短缺情況。樣下去,會導致營養不良,身體虛弱,影響學習。同時希望吃方便面的學生不要把吃剩下的紙碗,扔在廁所里面,堵塞管道,影響衛生。在節約糧食的同時,還要節約用水和用電。國家正在建設的西電東送和南水北調工程,充分說明了電和水資源的短缺,特別是人類正面臨著缺水的威脅。因此,我們平時在用水時,要勤關水龍頭,每當下課、做操、放學時,應及時關好教室里的電燈。
三:完成如下的練習:1/盲目消費l2 攀比消費:3 錢要用在: 四:教師小結,下課.學生的學習活動:板書設計:(選用)作業設計:教學反思:(選用)課題:從一粒米說起課時數:1教學目標:認知: 1.知道糧食與人民生活、國家建設有密切關系,用處很大。 2.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3.懂得要愛惜糧食。 情感: 1.對糧食有愛惜之感。 2.對浪費糧食的現象感到不滿。 行為: 1.愛惜糧食,愛惜食物,不浪費。 2.愛護莊稼,不踐踏。 教學重難點: 教學準備:教學過程:(要注意體現“四動”模式,注意教學的有效性,要體現新課程理念)第一課時教師的教學活動: 一、啟發談話 ,揭示出本課的話題:勤勞節儉
同學們,現在家庭生活都比較富裕,我們中的大多數都是家里的獨苗,可以說要什么有什么;這時我們還需要不需要勞動和節儉? 引出第九課 《勤勞節儉》
二、結合事例,使學生懂得,勤勞節儉的意義。
1、請同學們看一張照片《三五九旅開墾南泥灣》
提問:在抗日戰爭時期,戰士們為什么要開展大生產運動?
(通過背景資料的展示,學生參與討論,使學生認識到,沒有戰士們的勞動開展大生產運動,我們革命就度不過難關,很難取得勝利,)
2、講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參加勞動的事跡。(課前讓學生找)
(通過學生講,激發學生向老一輩革命家學習的熱情)
3、聽錄音故事,下載《兄弟倆》。(使學生懂得:只有通過自己的勞動才能創造真正的幸福生活的道理)
4、什么是節儉呢?如今物質條件這么好,還有必要節儉嗎?
(節儉是指用錢有節制、儉省,不隨便浪費財物,是一種美德。)
5、誰能說說什么是勤勞節儉?
(引導學生總結觀點)
小結:對!勤勞就是努力勞動,不怕辛苦。節儉就是愛惜勞動成果,不揮霍浪費。
6、我國古代有許多關于勤勞節儉的名句。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收集了一些。下邊請同學們讀給大家聽。
“只勤不儉無底洞,只儉不勤水無源。”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成由勤儉破由奢”
小結:同學們,勤勞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一生的瑰寶,無論何時我們都不能把它拋棄。
板書: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三、 聯系實際,講清在現實生活中如何做到勤勞節儉
學生的學習活動:板書設計:(選用)作業設計:教學反思:(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