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阿姨辛苦了
一、活動目標
1.認知:學生能感受社會勞動者的辛勤與快樂。
2.能力:知道愛護公物和別人的勞動成果,節約水、電、紙張;能在老師的幫助下,總結、提煉獲得的經驗和信息。
3.情感:培養愛護公物和珍惜別人勞動成果的情感。
4.體驗:感受勞動的辛苦,養成節約的行為和品質。
二、活動重點:
1.學生知道愛護公物和別人的勞動成果,節約水、電、紙張;
2.能在老師的幫助下,總結、提煉獲得的經驗和信息。
三、活動難點:
學生養成節約的行為和品質。
四、活動準備
1.教師在課前觀察學生愛惜物品方面的表現。
2.各行各業勞動者辛勤勞動的圖片、資料。
3.學生旅游拍攝的照片、折紙、賀卡紙。
4.變廢為寶小竅門。
五、活動過程
(一)節假日里堅持工作的人們
1.情境表演
放學路上,三位學生在談“五一”節的活動安排,一位說要和父母一起去旅游,一位說在銀行工作的爸爸要上班,只能跟媽媽去玩,另一位學生的媽媽是護士也要上班,所以只能由爸爸帶去玩。準備與爸爸媽媽一起去旅游的學生提出疑問:“‘五一’節不是放假了嗎?怎么還有人上班?要是你們能跟爸爸媽媽一起去旅游該多好啊!”
2.討論
你贊成小朋友的想法嗎?說說理由。
3.想一想,搶答。
在節日里,你還見過哪些人上班呢?
(二)叔叔阿姨辛苦了
1.“五一”見聞發布會
(1)請學生講述“五一”見聞,描述自己印象最深、最好玩的事情。
(2)展示“五一”節拍攝的照片,分享開心的經歷。
2.腦力激蕩。
請學生盡可能地想象如果“五一”節人們都不上班,會發生什么事呢?
3.小調查。
用舉手的方式調查全班同學里面有多少學生的爸爸媽媽過節時還要堅持上班。
4.感謝叔叔阿姨。
學生分組制作小禮物,把感謝卡送給節日里堅持工作的叔叔阿姨,也可帶回家給父母。
(三)它們從哪兒來
1.說一說,我最喜歡的一種食品或一件衣服。
2.思考。
這一食品和衣服要經過多少人的努力我們才能享有。
3.調查訪問。
向大人請教:
(1)這一食品和衣服的原材料是什么?
(2)由原材料到生產成食品和衣服的過程是怎樣的?
(3)里面包含了多少人的勞動呢?
4.交流分享
將自己調查訪問的結果與同學交流。
5.總結。
(四)我是小記者
分組調查訪問:
1.去農村訪問農民,了解農作物從栽種到收獲的過程,感受農民所付出的辛勤勞動。
2.去訪問食品加工廠的工人,了解食品加工的過程。
(五)我會珍惜
1.討論“如何珍惜人們的勞動成果呢?”
2.寫“學會珍惜”倡議書。
3.變廢為寶小竅門。
學生之間互相介紹、分享交流。
板書設計
9叔叔阿姨辛苦了
辛苦
節日堅持工作
帶來快樂
教學后記:1.知道節日里有許多人在堅持為大家工作。
2.能體會勞動者的辛苦。
3.學生知道愛護公物和別人的勞動成果,節約水、電、紙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