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第一單元教案
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 第一單元
親近生活 體驗成長
——《我長大了》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品德與社會課是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與社會化發展的綜合課程。三年級是該課程的起始,它前承“品德與生活”課程的學習內容,并開啟“品德與社會”課程全部的學習內容。這一階段是學生品德和社會性發展的啟蒙階段,因此,三年級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要引導學生學會關注社會生活,充分發揮“小課堂、大社會”的作用。
心理學表明,學生品德的形成來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因此,現實生活對學生品德的形成具有特殊的價值。本課設計我以學生的家庭生活為中心,從學生的出生、成長切入,以學生能聽到的故事、能反映自己成長的照片、幼兒用品等內容為載體展開活動,通過測量身高、體重等各種體驗活動,啟發學生思考和理解長大的含義,形成對于個人和家庭的責任感。
教學目標:
1.知道長大的含義,了解自己的特點,感悟長大是一個豐富的過程。
2.積極參與與體驗活動,提高體驗能力、收集資料的能力。
3.培養學生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的能力,能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對
長輩的感激。
學生實態:
家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能否感受到家庭的溫曖,感受到親情,意識到自己是家庭成員之一,將直接影響到他們的自我意識和社會行為的發展。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總是把愛化作無微不至的關懷,而這些獨生子女由于年齡較小,自我認識、自我評價的能力不高,所以他們很少(包括父母也很少引導他們)感知自己身體的變化,實際上,大部分學生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成長,更不知道自己愉快的成長和父母是分不開的。因此,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自己,認識自己,理解成長既是身體的變化也是心靈的成長,體會長大的快樂和感恩父母尤為重要。
教學準備:
1、學生收集自己幼時的出生證、兒時穿過的小衣服、小鞋子等資料,記錄自己剛剛出生時的身高、體重,測量并記錄自己現在的身高、體重。
2、整理反映自己成長的照片、兒時用品等。
3、向家長調查自己的成長趣事。
活動過程:
一、 游戲導入,激情引趣。
1.游戲:猜一猜。
讓孩子們觀察班上幾位學生幼兒時期的照片,請大家猜猜他是誰。
2.引言揭題:
1)他們就是咱們班上的同學,大家為什么猜不著?
2)觀察對比,暢談發現:拿出自己小時候的照片,仔細觀察,說說有什么不一樣?
3)引導孩子發現小朋友的變化后引入課題。
二、體驗活動,感悟成長。
1、出示一張出生證:請小主人說說有關情況。
2、根據學生回答,輸入相關數據:體重:3千克;身高:50厘米。
3.體驗活動。
1)3千克有多重?
2)捧出一個西瓜:你小時候就跟它一樣重。
3)讓小主人請出好朋友來抱抱西瓜和現在的他,。
4)稱出小主人現時的體重,輸入電腦。
5)談感想,體會長大其中的一個方面:體重增加。
4.對比體會:高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