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上冊冬爺爺在哪里教案
(三)動手畫一畫,深化對冬天的認識
1.導入:小朋友觀察得都很仔細,看來呀,到處是冬爺爺的影子。我們都找到了冬爺爺。老師覺得冬爺爺最像個魔法大師,他讓花草樹木都變了模樣。
2. (課件演示:一棵大樹,原來長著綠綠的樹葉,可一到冬天,樹葉全掉光了,就剩下光禿禿的樹枝。) 老師把這光禿禿的樹枝畫了下來,因為這是老師找到的冬爺爺。那么,你找到的冬爺爺是怎樣的呢?請小朋友把你找到的冬爺爺畫在書上方框里。
3. 學生作品展示、點評(以表揚鼓勵為主)
動手畫一畫,將觀察發現以圖畫的方式予以記錄。繪畫的方式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當然也可以鼓勵學生以自己擅長的形式來記錄自己的觀察發現。
(四)唱兒歌,總結課文
(兒歌播放)小朋友都找到了可愛的冬爺爺,那就讓我們來快樂地讀讀這首兒歌。(出示兒歌:《冬爺爺在哪里》)
三、課件制作和使用的設想
課件制作遵循兩個原則:趣和美。教材內容以童話的形式展開,“趣”是教材的主要特征。課件的制作當然要與教學內容相吻合,“趣”可體現在課題的揭示,兒歌的配圖等方面。本課時的教學還承擔著讓學生感受祖國各地風光之美這一教學任務,所以課件中展示的各地冬天的風光圖片一定要美得有震憾力,以彌補學生生活體驗的不足。
四、對本課時教學的簡短提示與建議
1.課前學生的觀察、記錄是本課時教學目標達成的重要保障。只有學生在山山水水中尋找冬天,在日常生活中去感受冬天,這樣源于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真實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我們的教育目標才得以真正實現。
2.學生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觀察、記錄、實驗和思考,表面上看好像一無所獲,但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獲得了多種體驗,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學生學習科學的態度和探索科學知識的良好習慣。所以教學過程中要留有足夠的時間組織并指導學生去觀察、去體驗。
第2課時
一、課前準備
1.課前組織學生觀看《黑貓警長》的故事,了解其中的人物和故事情節。
2. 準備好用于實驗的玻璃片和用于表演的頭飾等。
二、教學過程
(一)聽故事
經過小朋友的觀察、動手、合作、交流和展示,冬天的世界變得越來越精彩了。冬天里的故事也特別多。今天,黑貓警長又接到一個案件,什么案件呢?一起去聽聽。(教師根據書上的插圖,自編配樂童話故事。)
昨天下午,下了好大一場雪,樂樂猴可高興了,它叫來康康熊、愛愛鴿、還有創創鼠,一起堆了個大雪人,尖尖的鼻子、黑黑的眼睛、紅紅的圍巾,可真漂亮!
今天早上,它們來看雪人,可是雪人不見了,樂樂猴大叫起來:“呀,雪人不見啦!昨晚還在呀!”康康熊也發現有點不對:“不光雪人不見了,青蛙和蛇也失蹤了!”愛愛鴿也神秘地說:“我昨天看到‘一只耳’嘴里吐著白氣跑過過去的!”創創鼠堅定地說:“一定是‘一只耳’干的!它最喜歡做壞事了,一定是它干的!”于是,它們一起去找黑貓警長。黑貓警長生氣地說:“難道又是‘一只耳’干的?”
卡通人物是深受低年級孩子喜歡的,但是對于目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黑貓警長似乎是過時的明星了。但考慮到教材內容,他又是個不能替代的卡通人物,所以課前組織學生收看《黑貓警長》的動畫片,對于課堂中順利地進行教學是很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