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是金(五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和兒童的生活體驗,理解老實守信的重要意義,懂得“人無信不立”的道理。
2.知道老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教學預備:收集關于誠信的故事、格言等
教學設計:
活動一共話誠信
1.課前活動
請學生問一問:“假如讓你必須拋棄其中的一項,你會不會扔掉‘誠信’?為什么?”
2.課上活動
1)分組討論教材上的故事:那個扔掉誠信的年輕人可能會成為什么樣的人?想象一個不講誠信的人在待人處世時會是什么樣,這樣下去,其結局可能是什么?可以以小組為單位,用表演的形式把故事續(xù)演出來。
2)組內(nèi)交流課前調(diào)查的情況和問卷的統(tǒng)計結果,看看劃去“誠信”的人占多大比例,他們的理由是什么。
3)結合教材第9頁的案例引導教師也可以補充。
2.結合學生感受到社會生活中的不誠不信行為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的各種不良影響;同時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和熟悉:在社會生活中,一旦失去了誠信,不僅人當事者造成直接的傷害,而且也使整個社會搶劫安全感,人與人搶劫最起碼的信任,受傷害的是包括自己在內(nèi)的所有人。從而提高兒童對社會生活中不講誠信現(xiàn)象的憂患意識和對誠信社會的向往。
活動三誠信討論會
1.讓學生思考曾子這樣做有用意?梢試@幾個問題讓學生暢所欲言,展開討論或辯論?梢試@這樣一些問題引導教師的做法,還是反對或不支持?
3)你認為將這件事曝光,是不是小題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