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盼遲到了(精選2篇)
盼盼遲到了 篇1
第6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安排一天的事務,學會料理自己學習生活上的簡單事情,掌握刷牙、整理書包等技能。
2、行為與習慣:初步養成按時作息,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的習慣。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計劃,不敷衍的文明行為。
3、情感與態度:通過對盼盼遲到這一問題的討論與解決,端正兒童惜時、守時、做事認真、求上進的生活態度,激發兒童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情感。
【學情分析】
學生對于上學基本適應,但仍存在一些問題,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動手操作等方法,讓兒童體驗到有序生活給自己帶來的愉快心情;在活動中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良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活動設計】
一、提示課題
1、(板書:盼盼遲到了)
2、盼盼為什么會遲到呢?讓我們一起到他家去看看吧!請小朋友把書翻到22頁,自己先認真地觀察書上盼盼遲到的這幅圖下面的三幅小圖,想一想他遲到的原因是什么,再把你想到的輕聲告訴你的小同桌。
原因一:
貪睡不想起床。
原因二:
臨睡前,衣物亂扔,沒有條理。
原因三:
一邊上廁所,一邊玩小汽車,精力不集中。
除了這三個原因,小朋友想想看,還可能會有什么原因,讓他上學遲到呢?
二、尋找方法
1、出謀劃策
不會合理地安排時間,做事拖拖拉拉,還不專心,怎么能不遲到呢?盼盼在小朋友們的提醒下,終于知道了自己遲到的原因,可是他還不知道怎么做才能不遲到,聰明的小朋友們,你們再幫一幫他,好嗎?
學習兒歌
小鬧鐘叮鈴叮鈴響,媽媽在叫盼盼起床了!盼盼為了提醒自己按時起床,特意寫了一首小兒歌,貼在床頭上,每天起來讀一讀,小朋友想不想也來讀一讀呢?
小黑板出示《起床》:
“dīng līng dīng līng”鬧鐘響了,
“bā zā bā zā”眼兒睜了,
“一二一二”自個起了,
“hā hā hā hā”媽媽笑了。
2、除了提醒盼盼按時起床,你還想提醒盼盼什么?
3、學習自己整理書包
4、上廁所玩玩具是不對的。早上的時間很短,要抓緊時間做事情。
引申:早上起床之后,要做哪些事情?(刷牙、洗臉、上廁所、吃早飯、背著書包去學校)
5、上學路上,不能東張西望,要專心走路,趕緊去上學 ……
四、總結提升
小朋友們不但幫盼盼找出了上課遲到的原因,幫他想出了這么多上課不遲到的辦法,還親自教他整理書包。聰明的盼盼為了感謝大家對他的幫助,決定以后都按照小朋友說的做,再也不遲到了!讓我們和盼盼一起努力,做一個遵守時間、做事情有條理的好孩子吧!
【板書設計】
6.盼盼遲到了
早睡早起
生活有條理
上學路上抓緊時間
【教學反思】
盼盼遲到了 篇2
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
通過對盼盼遲到這一問題的討論與解決,端正兒童惜時、守時、做事認真、求上進的生活態度,激發兒童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情感。
2、行為與習慣
初步養成按時作息、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的習慣。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計劃、不敷衍的文明行為。
3、知識與技能
學會安排一日的事務;學會料理自己學習和生活上的簡單事情,掌握刷牙、整理書包等技能。
4、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動手操作等方法,讓兒童體驗到有序生活給自己帶來的愉快心情;在活動中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良策。
教學難點:
學會安排一日的事務,并嘗試在活動中用不同的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良策。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七色花、視頻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通過對盼盼遲到這一問題的討論與解決,了解遲到的危害,端正兒童惜時、守時、做事認真、求上進的生活態度,激發兒童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情感。
2、初步養成按時作息、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的習慣。
教學難點:
端正兒童惜時、守時、做事認真、求上進的生活態度。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情境導入
播放《上學歌》創設情境:小朋友們每天都要背著書包高高興興地來上學,可是今天我們的好朋友——盼盼,他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出示課題:盼盼),因為他——(出示遲到圖片,板書:遲到了)。
2、觀察圖片,體會心情
(1)觀察盼盼遲到時地模樣:站在教室門口,衣服紐錯了,頭發亂成一團,頭低著。
(2)了解遲到的害處:盼盼的樣子可真狼狽,遲到帶來的壞處遠不止這些呢!一起看看視頻、圖片吧!(出示視頻:影響別人上課、回家作業不能及時上交)
(設計意圖:一首歡快的《上學歌》很自然地將兒童帶回上學路上,幾句簡單的話讓兒童將注意力集中到盼盼身上,為后面的幫盼盼打下基礎。生動的視頻不僅在課堂伊始就抓住了學生們的注意力,也讓他們在動態畫面中更真切地感受到遲到帶來的危害)
二、聯系生活,分組討論
1、觀察圖片、找出原因
原來遲到不僅會給自己帶來麻煩,還會給其他老師同學帶來這么多的麻煩!那盼盼為什么會遲到呢?讓我們一起到他家看看吧!大家跟著我走,吁——輕點兒,別讓盼盼知道了!(課件;出示盼盼家的3幅圖)
小朋友們,這就是盼盼的家,你們睜大自己的眼睛仔細地來看一看,盼盼到底為什么遲到了?(四人一組,輕聲討論)
A.遲到原因之一:貪睡起不來
思考:別的小朋友都能按時起床,盼盼為什么起不來?
預設:晚上看動畫片時間太長;寫作業太慢耽誤了時間;跟家人外出回來晚了。
就這樣子啊,貪玩的盼盼,早上就起不來了。
B.遲到原因之二:襪子找不到
圖片:盼盼一只腳上套了一只襪子,正鉆到床底下找襪子。
提問:瞧盼盼在找什么呢?
睡覺之前,沒有把第二天的衣物擺放整齊。
C. 遲到原因之三:做事思想不集中
圖片:上廁所時,盼盼一邊上廁所,一邊玩小汽車。
預設:耽誤了時間,對身體不好,不衛生。
過渡:小朋友們,你們遲到過嗎?你是怎么會遲到的呢?
(設計意圖:出示盼盼家圖片讓孩子幫助盼盼找遲到的原因,孩子無形中在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解釋這一切,使得盼盼成為孩子們中的一員,盼盼的經歷就是孩子們的經歷。在這種真實的體驗中孩子們更積極地融入到課堂當中來)
三、回歸生活,促進成長
1、出主意、想對策,幫盼盼
盼盼在你們的提醒下,知道了自己遲到的原因,可是他不知道怎么做才能不遲到,熱心的小朋友們,你們愿意幫幫他嗎?
A、遲到原因之一:貪睡不想起床
(1) (盼盼賴床圖)為了能使盼盼按時起床,不睡懶覺你想怎么幫幫盼盼?
預設:晚上早點睡,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還可以在床前放一個小鬧鐘,或者請爸爸媽媽早上叫他。
(2)學習兒歌:盼盼為了提醒自己按時起床,特地寫了一首小兒歌,貼在床前,每天都讀一讀,你們想不想看看?
出示:《起床》:“dīng līng dīng līng”鬧鐘響了,“bā zā bā zā”,眼兒睜了,“一二一二”自個起了,“hā hā hā hā”媽媽笑了。
(3)范讀、領讀、齊讀。
B. 遲到原因之二:襪子找不到了
圖片:盼盼一只腳上套了一只襪子,正鉆到床底下找襪子。
預設:睡前要真理好第二天穿的衣襪 ,把它折好放在床邊的椅子上。
C. 遲到原因之三:做事思想不集中
預設:大便時,要思想集中,不看書報,不玩玩具。
(設計意圖:通過學習兒歌使孩子們 深深地體會到小學生應該自覺養成按時作息,應自己做的事自己做,產生積極生活的態度)
四、延伸生活,指導行為
1、演一演:假如我遲到了
(1)如果你因為一些原因,上學或者上課遲到了,你該怎么做?(小組討論)
(2)指名說一說。(立正,喊報告,允許后輕聲回座位)
(3)請四位小朋友演一演,小評委點評)
2、今天這堂課,我們幫助盼盼找到了他遲到的一些原因,還給他出了許多主意。作為感謝,盼盼還給我們帶來了一份小禮物(出示守時花)
3、講解守時花使用:背景音樂《上學歌》。
(設計意圖:通過適當的拓展將課堂引入學生的常規學習生活,通過“議一議、說一說、演一演、評一評”讓孩子知道遲到后該怎么做。而七色花動手涂色,一方面幫助孩子有初步的合理安排生活的意識,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在動手中體驗了有序生活給自己帶來樂趣)
板書設計:
6、盼盼遲到了
遲到原因 解決方法
貪睡起不來 早睡早起
東西找不到 整理物品
做事不專心 專心致志
教后反思:
品德培養要回歸生活,但又要高于生活,并為兒童將來的生活奠定基礎。《盼盼遲到了》遵循了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教材說的是兒童在生活中的事。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我盡量讓教學活動源于兒童生活又高于兒童生活,下面我就談談對本課教學活動的體會和思考。
一、創設情境,喚起兒童對已往生活的回憶
孔子說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課的引入源于兒童身邊或周圍的事情,容易令他們產生愉悅的情緒和興趣,而興趣是兒童思維的內驅力,它使兒童的主體地位真正確立成為可能,使體驗、感悟這種心智活動成為可能。因此在課的引入上我就源于兒童的生活。一首歡快的《上學歌》很自然地將兒童帶回早晨上學的路上,教師幾句簡單的話語就讓兒童將注意力集中到主要人物“盼盼”的身上,為后面的幫盼盼打下基礎。
二、教學活動貼近孩子的生活
兒童是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體驗、領悟并得到各方面的發展的。教師要善于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三、讓生活促進孩子們成長
兒童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養成,知識和能力、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中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