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課(通用2篇)
思品課 篇1
《我有一顆感恩的心》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父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理解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對父母產生感恩之情、常懷感恩之心。
2、學會大膽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學會對父母說“謝謝”,學會與父母溝通、換位思考,學會感念親恩,以實際的行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感受身邊發生的事情,感悟父母的親情無價,激發學生愛父母的情感,引導學生贊美父母,感謝父母,對父母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教學準備】
1、排練全班同學邊做手語邊學唱《感恩的心》;
2、制作好班隊活動所需的音樂,加以氣氛。
3、收集學生成長經歷中的一些感恩事件。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導入新課:
錄音故事引入,背景音樂《感恩的心》:
有一個天生失語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她和媽媽相依為命。媽媽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來。每到日落時分,小女孩就站在家門口,充滿期待地望著門前的那條路,等媽媽回家。媽媽回來的時候是她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刻,因為媽媽每天都要給她帶一塊年糕回家。在她們貧窮的家里,一塊小小的年糕就是天上的美味了!
有一天,下著很大的雨,已經過了晚飯時間,媽媽卻還沒有回來。小女孩站在家門口望啊望啊,總也等不到媽媽的身影。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決定順著媽媽每天回來的路,自己去找媽媽。她走啊走啊,走了很遠,終于在路邊看見了倒在地上的媽媽。她使勁搖著媽媽的身體,媽媽卻沒有回答她。她以為媽媽太累,睡著了,就把媽媽的頭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讓媽媽睡得舒服一點。但是這時她發現,媽媽的眼睛沒有閉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媽媽可能已經死了!她感到恐懼,拉過媽媽的手使勁搖晃,卻發現媽媽的手里還緊緊地攥著一塊年糕……她拼命地哭著,卻發不出一點聲音……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媽媽再也不會醒來,現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媽媽的眼睛為什么不閉上呢?那是因為不放心她嗎?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該怎樣做。于是擦干眼淚,決定用自己的語言來告訴媽媽她一定會好好地活著,讓媽媽放心地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語“唱”著這首《感恩的心》,淚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從她那小小的卻寫滿堅強的臉上滑過……她就這樣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唱”著,一直到媽媽的眼睛終于閉上1、故事使你感動的是什么?
2、小結:母親就是如此的無私而偉大,讓我們走進父母之愛的天空,去感受,去回報可貴的親情。
二、講述細節,感恩父母
1、小組交流生活中享受到的父母之愛,講述身邊愛的小故事。
2、推薦代表全班交流。
三、偉人親恩,感動你我
聽故事,思考并討論:
1、從哪些地方看出陳毅元帥十分孝敬母親?
2、小結:一位大元帥,日理萬機的國家領導人,已是62歲的老爺爺,卻爭著給母親洗又臟又臭的尿褲。我想,每一個人聽了都會被深深地感動的。
3、陳毅元帥為什么要親自給母親洗尿褲呢?
1)師生共同質疑解疑。
2)小結:為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他不僅贍養父母,關心體貼父母,并盡力地侍侯、照顧父母。可見,他對父母的熱愛、感激之情有多深啊!
四、列舉孝子,感念親恩
1、出示主題學習網站,了解中國古代孝子的故事。
2、你知道人們為什么這樣做嗎?
3、小結:同學們,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含辛茹苦地撫養我們成長。父母對我們愛是無私的愛,是偉大的愛,我們永遠也不能忘記,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應該履行的責任和義務。
4、讀兩份賬單,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想。
五、贊美親情,回報親恩
1、父母是最了解我們的人,我們又了解他們多少呢?
抽問題回答游戲,看誰回答最正確
(1)、誰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你是怎樣給爸爸媽媽過的生日?
(2)、誰知道母親節是什么時候?父親節是什么時候?
(3)、你知道爸爸媽媽喜歡吃什么東西?
(4)、你知道爸爸媽媽最希望你怎么做嗎?
(5)、你知道媽媽有多重嗎?
(6)、你知道媽媽有多高嗎?
(7)、你知道爸爸媽媽做什么工作嗎?他們工作一天辛苦嗎?
(8)、你知道爸爸媽媽平時有什么愛好?
2、閱讀25贊美母親的歌詞。
3、你打算如何贊美自己的父母?(讓學生分小組表演)
4、在生活中,你是怎樣或者準備怎樣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六、演繹歌曲,升華主題
1、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全班同學做手語操。
2、教師總結:孝敬父母并不是要求我們轟轟烈烈的去為父母做什么大事,而是要求我們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我們可以把心理話和父母說說,陪父母聊聊天,父母的生日給父母一朵鮮花,祝他們生日快樂,身體健康。給媽媽洗一次腳,給爸爸盛飯、端茶等等。一個祝福、一句問候、一朵鮮花、一個擁抱,甚至只是一個微笑,都是對父母的孝敬。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從小事做起,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做一個孝順的孩子,回報我們的父母。
思品課 篇2
擔任了三年多的思品科教師,給自己一個總結就是:問題太多。或出于學生方面的問題;或出于教師方面的問題。總之,一次次講著如何為人處事、待人接物,而不文明的行為卻屢禁不止。因此,做為從事思品科教學的我確實需要一番反思。
人之初,性本善。這是三字經中的名句,一個人從哇哇落蒂到成為一個懂得思維的學生時代,他們所學的、所想的都在發生著變化。此時,一個正面的引導尤其重要。思品課做為一門教育課程,在整個教育教學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不論是社會上、學校里,不良的行為卻在不斷地蔓延滋生,做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擔任著教書育人的使命,看到這種行為的確叫人嘆氣,特別是讓擔任思品科教學的我尤為悲哀。
課堂上,每個例子都能給學生講得十分透徹,而學生也能輕易分辨出事情的是非好壞,可是,當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學生中時,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卻不見了蹤影。“警鐘常敲,可曾敲醒你迷失的方向。”我認為一個學生,只要他品行端正,就稱得上是一個好學生。讓思品課教學早日落實到學生們的實際行為中去,希望在一線上的同行們能幫助我解決這個問題,同時重視思品課在整個教學體系中承擔的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