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的愛傳給大家》教案(精選2篇)
《把我的愛傳給大家》教案 篇1
《把我的愛傳給大家》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愛,表達自己的愛,用自己的行動回報家人的愛。
2.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懂得關心父母,體貼長輩,以自己的良好表現為家長送去一份歡樂。
3.初步感受作為家庭中一員應承擔的責任,培養對家的責任感。
4.學習簡單的勞動技能,主動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用自己的行動回報家人的愛。
教學重點:
1.通過教學讓學生學會真誠地感受家人的愛,并發自內心地有達自己的愛。
2.初步感受作為家庭中一員應承擔的責任,培養對家庭的責任感。
教學準備:
1.課前了解家人的生日、愛好、特點。
2.制作相關課件。
設計理念:
本課是一年級第三單元《我愛我家》中的第三個主題,旨在讓學生在感受到家人關愛的基礎上,學會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感謝家人的愛:向家人說出自己的愛,用實際行動表達對家人的愛。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家里的小主人,自己會做的事自己做,不會做的事要學著做。本主題由“說出我的愛”、“我給家人添歡樂”、“我是家里的小主人”共同構成。
學生在自己的成長歷程中,時時刻刻都會體會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家人無微不至的愛,但是他們卻認識不到家庭生活的幸福歡樂,需要自己與父母共同創造,不懂得用自己的方式說出愛,用自己的行動表達愛。于是,我在設計中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游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針對一年級學生年齡小,生活自理能力不強的特點,我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各種活動,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在家庭中的責任,培養他們愛勞動的習慣,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生活中發展,為了讓活動落到實處,我還注意挖掘教育資源,將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結合,使活動得以延續。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活動一:溫情提示中感受愛
1.教師導入談話:同學們,父母在我們的向上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付出了辛勤的勞動。現在,請你們閉上眼睛,好好想一想,我們每天早上從起床到吃飯、上學、回家、睡覺,爸爸媽媽要為我們做哪些事?
2.學習交流。
3.師小結:是啊,世上最偉大的愛就是父愛和母愛,他們對我們的愛就在這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中。
活動二:真情實感說出來
1.父母為你們付出了這么多,你們想對父母說些什么呢?
2.創設情境,讓學生學會說出愛。
情景一:如果“爸爸要出差了”,我們可以對爸爸說些什么?
情景二:如果“媽媽生病在床”,我們可以為媽媽做什么?
情景三:如果“爺爺來學校接我”,我們可以對爺爺說什么?
3.想一想:當父母聽到你的愛時,他會怎么想,會對你說些什么呢?
4.角色表演:先把想說的話寫下來,然后激請小伙伴和你一起演一演。
活動三:實際行動中表達愛
1.師:愛,不僅要說,還要用行動去表達。
2.出示圖一:媽媽我來拿
現在媽媽買菜回到家(師演),誰來跟老師接著往下演?
(師生共同表演,生接菜,拿鞋子……)
3.出示圖二:我是爺爺的小拐杖。
吃過晚飯,爺爺要出去散步……請兩位同學來表演。
(生表演:扶爺爺散步,陪爺爺說話……)
4.看了這兩位同學的表演,說說他們是怎樣用行動表達對家人的愛的?你平明還用過哪些行動向家人表達過自己的愛?
5.交流體驗:當你關心、體貼家人時,你心里是怎么想的?當父母、長輩得到你的關心后,他們又是怎樣想的,怎樣對你說的?
6.師小結:同學們,愛別人也是一種快樂!有愛才有快樂,有愛才有幸福的家!請同學們回家后,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用行動表達自己的愛,并長期堅持,好嗎?
第二課時
活動一:說說我的家
1.教師導入:同學們,你們了解自己的爸爸媽媽?誰來說說你的爸爸媽媽什么時候最開心,什么時候最煩惱?
2.學生交流。
3.老師聽出來了,爸爸媽媽的開心與煩惱都與你們平時的表現有關,你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父母的心,都能為父母帶來歡樂或煩惱。大家都希望家里充滿快樂和笑聲吧,那么作為家里的一個成員,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4.板書:我為家人添歡樂。
5.同學們都希望家人開開心心,快快樂樂,那么,首先應該了解自己的家人。剛才大家已經說了你們了解的一個方面,家人其他方面你們了解嗎?
6.小游戲。課前老師請同學們的爸爸媽媽填寫出下面各題的答案,完成后用信封封好,老師請同學們現場回答幾個小問題,看答案同爸爸媽媽的答案是不是一致的。
①請說出爸爸媽媽的生日。
②說說媽媽最愛吃的水果,爸爸最愛吃的蔬菜。
③爸爸媽媽最大的愛好是什么?
活動二:我是家人的“開心果”
1.同學們對家人的了解還真不少,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知道爸爸媽媽的愛好,那你們在家里給他們添了哪些歡樂呢?跟小組的同學說一說。評選出小組里的“家庭開心果”。
2.全班交流,老師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說。
3.如果遇到下面情況,你們知道該怎么做嗎?
課件出示以下情境:
①媽媽下班回家,忙做各種家務。
②爸爸最近工作壓力很大,回家總是默不作聲。
③奶奶年紀大了,凡事總近嘮嘮叨叨。
④以小組為單位,每組選定一個情境,作現場表演。
活動三:特別的日子特別的愛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學們以自己的表現贏得了家人的喜愛,給家庭增添了歡樂。那么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同學們會怎么表現呢?又如“三八”婦女節,你們會怎樣為媽媽送上自己的祝福?
2.學生交流。
3.聽了剛才同學們的想法,老師真幫你們的媽媽感到幸福。除了“三八”婦女節外,你們還知道哪些屬于家人的節日?
(相機板書:父親節、母親節、重陽節、中秋節……)
4.老師真心希望當這些節日到來時,你們能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去表達自己對他們的關愛,給他們帶去一份歡樂!
第三課時
活動一:我會發現
1.課件展示“小鬼當家”片段,提問:你們喜歡這個小朋友嗎?為什么?
2.你們想向他一樣,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里的事幫著做嗎?
3.課件出示一組圖片,辨別哪些是自己的事,哪些是家務事。
自己的事:刷牙、洗臉、梳頭、疊被子、清理書包、整理自己的房間、穿鞋子、系鞋帶、戴紅領巾……
家務事:掃地、洗碗、倒垃圾、盛飯……
活動二:自理能手大比拼
1.課件展示:自理能手大比拼。每個人都有一張表,上面畫著一些自己的事情。請你們把自己會做的事情旁邊的星星涂成紅色。把不會做的事情旁邊的星星涂成綠色,想一想,不做做的事情怎么辦?
2.師填表,師巡視指導。
3.相互交流。
4.許多同學都會做許多自己的事情,既減輕了家長的負擔,又鍛煉了自己的能力,下面咱們來評選出“自理小能手”。
5.指導表演:①系鞋帶 ②戴紅領巾 ③整理書包 ④梳頭 ⑤疊衣服
6.剛才老師發現有些同學還有一些自己的事情不會做,怎么辦?
7.總結:同學人真會想辦法!作為家里的一個成員,咱們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減輕家長的負擔,鍛煉自己的能力。
8.齊唱:《勞動最光榮》
活動三:我是家人小幫手
1.除了自己的事情之外,我們還可以為家里做點什么呢
2.是啊,咱們都是家里的一員,都是家里的人小主人,你們以前為家里做過哪些事情,跟小組的同學說一說。
3.小組內交流。
4.指名交流,相機指導要點。
5.師小結:同學們真能干。有時我們只要在大人的幫助下,掌握一些小竅門,就能做好家務事,給父母減輕負擔,讓家人高興。
板書:家里的事情幫著做
6.齊讀《別說我小》
別說我小
媽媽您別說我小,我會穿衣和洗腳。
爸爸您別說我小,我會擦桌把地掃。
奶奶您別說我小,我會種花把水澆。
爸爸媽媽工作忙,我做的事兒也不少。
《把我的愛傳給大家》教案 篇2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社會生活環境看,現在的孩子是伴隨著家人的愛與關懷成長起來的,如何傳遞與表達自己的愛需要給與一定的引導,讓他們在享受愛,體驗愛的同時,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懂得感恩與回報。
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程度上分析,一年級的孩子正處于離開家人,參與校園生活,開始獨立學習的適應時期,在此階段,只要回歸孩子的真實生活,就可以激發他們對家人的情感,從而引導他們用實際行動表達自己對家人的愛。
因此,本課針對上述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能學會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關心家人,向家人說出自己的愛。教學難點是:在家庭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成為家里的小主人,用自己的行動回報家人的愛。
課題的內容重在實踐與表達,在突破重難點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在學習中的引導與示范,盡可能地在活動設計中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場景,開啟表達的欲望,在體會家人關懷的同時,懂得用自己的方式說出愛,用自己的行動表達愛。
設計思路
蘇霍姆林斯基說:“道德只有在被學生自己追求去追求,獲得親自體驗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讓教學回歸孩子的真實生活,才能做好學生情緒的合理調節與支配,才能讓她們學生用語言去表達愛、用行動回報愛,從而在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中獲得真切的情感體驗。
1.第一個話題《說出我的愛》以三個活動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在溫情提示中感受愛,在真情實感中說出愛,在實際行動中表達愛,讓孩子在活動中懂得孝敬父母,理解他人。
2.第二個話題《我給家人添歡樂》則通過情境的引導,讓學生能夠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父母長輩的愛,懂得以自己良好的表現給家人送去歡樂。設計中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主題活動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通過“我把歡樂帶回家”的活動讓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讓學校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得以延伸和發展。
3.第三個話題《我是家里的小主人》目的是讓學生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幫忙做,從小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培養家庭的責任感,活動中以游戲的相識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反饋表的填寫,讓學生堅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幫忙做,最終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習慣。
教學目標
情感與態度:引導學生大膽說出對家人的愛,讓學生懂得關愛家人,關心父母,體貼長輩,以自己的良好表現給家人送去歡樂。
行為與習慣:初步感受作為家庭成員應該承擔的責任,培養對家庭的責任感,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知識與技能:學習簡單的勞動技能,主動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懂得有愛就要有行動,將對家人的愛落實到行動中,并持之以恒地堅持用行動表達自己的愛。
教學重點
通過教學,讓學生學會真誠地感受家人的愛,并發自內心地表達自己的愛,懂得以自己的良好表現給家人送去歡樂。
教學難點
讓學生初步感受作為家庭成員應承擔的責任,將愛落實到行動中,并持之以恒地做到。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了解學生的家庭生活,收集典型事例。準備活動所需用品
學生準備:了解家人的生日、愛好、特點。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教材p1-p2頁內容,話題為“說出我的愛”。
第二課時完成教材p3-p4頁內容,話題為“我給家人添歡樂”。
第三課時完成教材p3-p4頁內容,話題為“我是家里的小主人”。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一溫情提示中感受愛
1. 教師導入:同學們,父母在我們的身上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付出了辛勤的勞動。瞧,老師帶來了一組圖片,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些生活畫面。(出示父母為孩子操勞的圖片。)
2. 觀看交流:你看到了什么?(回顧生活場景,感受感受父母的愛。)看到這些畫面,你們想對父母說些什么呢?(學生充分交流。)
3. 小結要點: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大聲對父母說出我們的愛吧!
板書課題:說出我的愛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素材,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萌生情感動力,使之產生積極地心態,從而達到強化體驗情感的目的,在無限的回憶,無比的甜蜜中收獲無盡的感激。】
活動二真情實感中說出愛
1. 學文明理:看看41頁的四副圖,說說你想怎樣對家人說出自己的愛?
2. 想一想:當父母聽到你的愛時,他會怎么想、會對你說些什么?
3. 角色扮演(小組活動):把想說的話寫下來,然后邀請同組的小伙伴和你一起演一演。
情境一:如果"爸爸要出差了",我會對他說。。。。
情境二:如果"媽媽生病了",我會對她說。。。。
小結:愛要大聲說出來,一句簡單的話語,可以將我們的愛傳遞,讓我們的家充滿溫暖。
【設計意圖:現在的孩子,承受著滿滿的愛,但向家人“說出愛"卻十分不易,通過“愛的傳遞、愛的互動”達到情感的交流,在情境的創設中讓學生感受到說出愛并不難,一句簡單的話語就可以收獲無限的溫情。】
活動三實際行動中表達愛
1. 教師導入:愛,不僅要說,還要用行動來表達。請用你的行動告訴爸爸媽媽你的愛吧!
2. 學習思考:引導學生看42頁的三幅圖,想一想,還可以用哪些行動向家人表達自己的愛。
3. 情境表演:(邀請同學根據圖片內容表演,感受家人得到我們的關心后的愉快心情。)
情境一:媽媽,我來拿。(媽媽買菜回家,主動接過媽媽手中的菜籃子。)
情境二:爺爺,我幫你。(和爺爺出去散步時,主動攙扶爺爺。)
小結:同學們,有愛才有快樂,有愛才有幸福的家,請大家回家以后,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力的事,用行動表達我們的愛,并堅持這樣做,好嗎?
活動拓展:給父母寫一封愛的信箋,用一句話告訴他們你也同樣愛他們。
【設計意圖:父母、家人也需要我們的關心,從語言到行動,從生活到實際,需要教師引導,才能達到家庭和學校的有效鏈接,讓知識傳授內化為學生的具體行動,使他們不再是“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板書設計
說出我的愛
感受愛 說出愛 表達愛
(圖一)
(圖二)
第二課時
活動一走進我的家
1. 教師導入:同學們,你們了解自己的父母嗎?誰能準確說出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學生舉手表示。)
2. 思考討論:還記得你生日那天是怎樣過的嗎?爸爸媽媽都為我們做了些什么?(回顧交流。)
3.小結要點:是啊!我們的生日不僅是媽媽的“受難日”,也是爸爸的“擔心日”,他們為我們付出了這么多,他們最大的快樂就是看到我們的成長與進步,我們可以給她們帶去更多的歡樂。
板書課題:我給家人添歡樂
【設計意圖:通過走進我的家的活動引導學生從了解家人開始,感受在自己的成長歷程中,時時刻刻都能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和家人無微不至的愛,認識到家庭生活的幸福歡樂需要自己和父母共同創造。】
活動二我是家里的“開心果”
1. 學文明理:看看43頁的圖,媽媽是怎樣過生日的?你有什么感想?
2. 誦讀煽情:教師深情誦讀家長寫給孩子的一封信。
3. 啟發思考:父母這樣愛我們,我們愛爸爸媽媽也需要落實到行動上。
4. 小組討論:我們還可以做些什么為家人帶去歡樂呢?把你的好辦法說給同學聽聽。
5. 我為家人帶去歡樂的好辦法。
(1)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2)向家人說句問候的話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讓爸爸媽媽操心
小結:常常給家人帶去快樂,你們也會很高興,相信我們的家庭會在這些小小的行動中變得更加幸福。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節的活動,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和行動為家人增添歡樂,讓她們懂得愛就在身邊,愛就在一個個細小的環節里,讓我們的教育行為落到實處。】
活動三我把歡樂帶回家
1. 出示愛心樹:這是一棵沒有綠葉襯托的樹,你們想把它裝扮得更漂亮嗎?請大家講能使家人開心的事寫在樹葉上,用我們的愛心和雙手來裝扮這棵大樹,使它變成一棵家庭快樂樹!把我們的快樂帶回家。
2. 書寫愛心樹:(每個學生發一片樹葉,寫下能讓家人快樂的事。)
3. 交流分享:讀出自己的愛心樹,將它貼在黑板的大樹上。
活動拓展:將今天的收獲說給父母聽,與她們交流自己的想法,并用行動積極實現愛心樹上的計劃。
【設計意圖:在設計中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源泉,以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表達自己對家人的愛,用自己的良好的行為為家人增添歡樂。】
板書設計
我給家人添歡樂
(愛心樹)
第三課時
活動一評選“自理小能手”
1. 情境參訪:說一說,你在家中能獨立完成哪些事情?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
2. 交流討論:作為家里的小主人,除了做好自己的事,你還能為家里做些什么?
3. 評一評:誰能成為自理小能手?(自評,他評)
4. 公布評選結果,鼓勵堅持這樣做。(板書: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設計意圖:實踐出真知,只有參與了活動,才能說出自己的實際感受,本課直接從會做的事情入手,讓學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勞動經歷,用自己的行為帶動大家的行為,用一個人的勞動體驗帶動大家的勞動激情,在評比中相互學習,相互促動。】
活動二小星星在閃耀
1. 自評交流:看看46頁的內容,在會做的事情旁涂上紅星,不會但想學著做的事情旁涂上綠星。
2. 交流互動:你還會做什么?你還想學做什么?把你會做的事情寫下來,獎勵自己一顆紅星,將想學做的事情寫下來,獎勵自己一顆綠星。
3. 評評比比:數一數,誰的星星最多?
4. 讀兒歌:《別說我小》
小結:同學們都很能干,有時我們只要在大人的幫助下,掌握一些小竅門,就能做好家務事,給父母減輕負擔。(板書:家里的事情幫著做。)
【設計意圖:一年級的學生年齡比較小,自理能力不強,也沒有意識到自己作為家庭成員應該承擔一些家務,為了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在家庭中的責任,培養她們愛勞動的習慣,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中獲得體驗,激發她們幫助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愿望。】
活動三我是家里的小主人
1. 下發“勞動反饋表”:讓學生每天記錄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和家務勞動的情況,能堅持得讓家長畫紅花。
2. 評比班級勞動獎章:能夠一周堅持完成的事情,可以領取班級勞動獎章。
【設計意圖:從思想到行為是有一定過程的,為了幫助學生養成習慣,可以利用班級活動促進習慣養成,讓學生在愉悅勞動的同時,收獲到精神的鼓勵,逐步將勞動行為變成一種積極主動的習慣。】
板書設計
我是家里的小主人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里的事情幫著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