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膠圈活動》教學反思
一、指導思想:本節課以《體育課程標準》為依據,樹立“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創新精神為主線,創設一個寬松、和諧的自主學習空間,采用快樂教學模式,關心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學,使學生能在玩中學,學中樂,樂中悟,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和身體的潛能,主動參與體育活動,學會運動技能,促進學生體育能力的發展和提高.
二、教學過程:
1、調動情緒激發興趣階段。
(1) 教師語言導入:
(2) 進行游戲:“1、2、3”,讓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中來。
(3) 在音樂的伴奏下教師帶領學生做膠圈操。
[準備活動作為鋪墊,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體育情趣,是學生盡快進入角色。在音樂的伴奏下,采用直觀教學手段,帶領學生做膠圈操,適當地用趣味語言激勵,啟發學生,使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學習中。
2、合作探究激活思維階段
(1) 教師:你們想一想,
(2) 學生大膽嘗試,踴躍表演創新,教師不斷地肯定學生的表現。
(3) 師生共同參與到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開展多樣的教學比賽。
[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開動腦筋,相互合作、交流,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欲,激發他們去探索、研究,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
2、掌握技能拓展能力階段
游戲:撒網捕魚
[運用小群體合作的學習方式,加上教師的點撥、引導,讓學生自學自練、互幫互練,不僅有利于每個學生較快的掌握動作,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自主能力的人際交往能力,通過教學比賽進一步鞏固所學的運動技術]
4、穩定情緒恢復身心階段
(1) 放松舞
[在音樂的伴奏下,和老師一起翩翩起舞,來達到消除疲勞、恢復身心的效果]
(2)學生開展自評、互評。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點評本課的情況。
[:讓學生參與評價過程,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又融洽了師生間的感情,是學生生理和心理得到健康發展]
四、教學目標的達成度:
由于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面向全體學生,以寓教于玩,以寓教于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因此,本課能大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五、教學的特色:
1、改變了過去傳統的接受性教學方式,整個教學過程中,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努力構建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通過自由結伴、小組實踐、嘗試交流等自主學習和探究的學習形式,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真正的發揮。
2、教與學過程中,教師采用了學導式教學策略,通過設疑、探疑、解疑這一學習過程,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的探索的能力,給學生思維發展創設更大的空間,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交流和協作的能力。同時注重德育滲透,體現了“強身育人”的教學目標。
3、本堂課教師在學生動的前提下,提供給學生較大的時空,讓學生盡情地去實踐去拓展,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讓學生充分體驗運動的樂趣,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和成功的體驗,學生在玩中學,玩中體驗體育課的樂趣。
六、成功之處:
1、豐富教學內容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們力求接觸、認識、研究某事物的帶有積極主動傾向的心理特征。一個人做他感興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發揮80%以上,而做不感興趣的工作,只能發揮20%。興趣是激發人們創造性的直接動力,在我們的教學中,呆板、單調的教學形式,只能使學生感到枯燥、厭煩。所以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根據體育教學的客觀規律不斷地改革,創新體育課的教學形式,只有學生對體育教學內容感興趣,才能引發求知的欲望,這就要求教師運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采用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在給學生傳授豐富多樣的體育知識、技術與技能的同時激發起學生強烈的認識興趣和對所學技術、技能的好奇心,從而為其創造活動打下良好基礎。興趣能使學生產生“迫切”學習的欲望,能樹立起奮發向上的信心,從而獲得學習上的成功,體驗成功的快樂。教師要使學生對你的課感興趣,就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需要,注意學生的表現和反應,分析掌握情況,隨時滿足他們的需要,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例如:準備活動,如不精心設計,安排做幾節操,或做一些專門性的準備活動,學生很可能感到枯燥,不喜歡做,對付了事。這樣不但達不到準備活動的目的,也影響到對主教材活動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由于準備活動不充分,很可能在運動中出現損傷現象。一般情況下是針對本節基本部分的教學內容來安排活動的。在本節跳繩課中,我根據主教材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安排準備部分,首先進行游戲“1、2、3”,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活躍了課堂氣氛。然后在動感的《動畫片》音樂下跟老師一起完成自編膠圈,這可使學生大腦興奮,隨音樂的節奏運動,身體各部位相互協調配合。可使學生由相對靜止狀態積極地過渡到運動狀態,充分熱身,為上課做好生理和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