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語文教學寶典 > 文言文翻譯 > 誡子書(精選17篇)

誡子書

發布時間:2023-07-26

誡子書(精選17篇)

誡子書 篇1

  誡 子 書 作者:諸葛亮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德才兼備人的品行,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干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追求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奮精神,輕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歲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自家的狹小天地里,悲傷嘆息,還有什么用呢!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薄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道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由“高老師”提供

  中教育星多媒體教育資源庫&平臺

  

  2004/02/22

誡子書 篇2

  第一環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師談話:“丞相名垂汗簡青,書臺猶在誰復登”“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漢賊明大義,赤心貫蒼穹”?千古良相諸葛亮不但是陸游、文天祥筆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為此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言傳身教,惠及子女及后人。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的諄諄教誨。

  由此激發興趣,引導學生走進諸葛亮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后人的諄諄教誨。要完成一堂課的教學任務,就必須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要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就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能抓住學生的`心理,使學生很快進入課文特定的情景,為下面課堂教學做好鋪墊。

  第二環節——初讀文本,培養語感:

  1、聽師示范朗讀,要求學生聽讀,注意字音、句子停頓以及語氣語調的變化。

  示例: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2、學生自由大聲朗讀,把握朗讀節奏停頓。

  3、朗讀感悟通過齊讀、分組讀、指名讀等多種誦讀形式整體感知課文,要求讀出感情,朗讀中師生進行多方位評價。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而誦讀是語感培養的重要途徑。在本環節中,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又為翻譯全文、感受文章深刻內涵打下基礎。

  第三環節——譯讀文本,合作質疑。

  雖然七年級對于文言文學習有一定難度,但課下注釋比較詳細,可以借助進行翻譯,不必由老師包辦代替,可以放手讓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文言知識,并借助課下注釋或工具書自行解決。如果遇到困難,可以以同桌或前后桌合作探究的形式進行探討交流,如果確實解決不了的,可以提出來,由老師點撥、提示引導學生自己尋求最佳答案,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會得到提升。

  在全班交流后,找學習水平高的同學通譯文章,然后再自譯,對于重點文言詞語和特殊句式老師要加以強調,力求學生基本做到字詞能當堂消化,提高課堂效率。

  第四環節——品讀賞析,背誦課文。

  1、圍繞“諸葛亮寫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這個問題,深入討論交流,使學生能夠把握整篇文章內容。文本作者抓住一個“靜”字,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材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淡泊、立志、惜時)(學生從文中找出典型句子,討論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齊讀原句,體會作者情感,力求熟讀至誦)

  A、淡泊: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B、立志: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C、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2、讀警句,談感受。

  用一開放性的問題“你最喜歡文章哪個警句?可結合歷史故事,也可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啟發”將學生的思維拓寬拓深。

  師可補充:如“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山Y合老子的“靜為躁之君”這句名言以及諸葛亮自身臨終遺囑“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飾,不配器物”,留給子孫的財產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頃的故事來引導理解!胺清2礋o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中抓住“澹泊”“寧靜”與“立志”“致遠”的關系,讓學生聯系正面事例與反面事例來賞讀,使學生心靈受到震撼,明白在充滿誘惑的滾滾紅塵中,切不可隨波逐流,迷失志向。“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點撥學生聯想已學過的名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體會出人生短促,如白駒過隙,要倍加珍惜青春年華。

  這樣,在默讀思考交流的過程中,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理解,使思想受到凈化,為樹立正確的理想觀打下良好基礎。

  3、熟讀成誦,積累警句。

  課堂上用輕松的語言營造氛圍,并提示方法,指導背誦,使學生克服畏難情緒,由易到難,逐步達到熟讀成誦。

  第五環節——拓展提升,布置作業

  1、由你最喜歡文章哪個警句你聯想到了那些名人名言?推薦給大家,并結合自己的體驗送給大家一句你最喜歡的話。(自己思考,小組交流,個人回答)

  A、淡泊: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陶淵明);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白居易);心閑天地本來寬。(陸游)

  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寄滄海(李白);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志當存高遠(諸葛亮)

  C、惜時: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傅玄);浪費時間是一樁大罪過(盧梭);時間有三種步伐,未來的時間踟躕接近,現在的時間似矢飛去,過去的時間永遠靜止。(席勒)

誡子書 篇3

  一、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掌握關鍵詞句,理解文章內容。

  2、精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讀課文,賞析精彩妙點,積累名言警句。

  4、熟讀文章成誦,聆聽先哲教導,汲取精神養料。

  二、教學重點:

  背誦課文,積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學勵志,修身養性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情感,賞析精彩妙點

  三、教法、學法設想:

  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辭約意豐,字字珠璣,擲地有聲,有諄諄告誡之語,更溢滿殷殷期盼之情。在教學中要達成目標,掌握重點,突破難點,采用的首要方法就是以“讀”貫穿課堂始終:聽讀,朗讀,跟讀,默讀……通過反復地讀讓學生自然成誦;然后猜讀、精讀、研讀、品讀,讓學生合作交流探究釋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聯系現實實際談體會,賞析品味拓展積警句;感受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養情趣。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播放《誡子書》歌曲

  導入

  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五千多年的文化歷史,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為我們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文章。其中明代的小說家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早已成了家喻戶曉的一部小說,下面請幾位同學說出幾個三國演義中印象深刻的'人物的姓名。

  ——劉備、曹操、孫權、張飛、關羽、諸葛亮等

  說到諸葛亮,誰能說幾個有關諸葛亮的小故事名稱?

  ——草船借箭、七擒孟獲、舌戰群儒、空城計、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等

  千百年來,諸葛亮的知識和才能已成為中華民族智慧和聰明的化身,但是今天我們不談他身為蜀國丞相在治理國家時的鞠躬盡瘁,也不談他作為軍事家在指揮千軍萬馬作戰時的運籌帷幄和神機妙算,今天我們就談談諸葛亮在家中,作為孩子的父親,是怎樣教育他的孩子的。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封諸葛亮給他兒子寫的書信——《誡子書》。

  板書課題,誡子書,提醒同學們注意“誡”的寫法

  正文

  (一)、解題:誡子書

  誡:警告,勸告。

  子:古代指兒女,現在專指兒子。文中指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

  書:字典中的含義很多,這里指信。

  這樣一看,誡子書的含義就是——諸葛亮給他的兒子寫的一封帶有警告性質的信。

  (二)、生聽范讀,劃出讀不準的字。

  (三)、正音,由于歷史的發展變化,古文中有些字的音和含義到了現在已經不常見了,所以有些字的讀音容易出錯。

  1、第一句中“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和第三句中“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敝械摹胺颉本陀袃蓚音。

  fū

  舊時稱成年男子:漁夫。農夫。萬夫不當之勇。 舊時稱服勞役的人:夫役。拉夫。

  與妻結成配偶者:丈夫。 fú

  文言發語詞:夫天地者。 文言助詞:逝者如斯夫。

  顯然,通過辨析,夫在這兩句中,都讀二聲fú

  2、在第五句中“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中的遂也是多音字,

  Suí身體一側發生癱瘓,如“半身不遂” (bànshēn-bùsuí)

  Suì順,如意:遂心。遂愿。于是,就:服藥后頭痛遂止顯然,通過辨析,遂在這句中,讀四聲Suì

  (四)、正停頓

  第二句: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這封書信不僅后人交口稱贊,據說諸葛亮自己也甚為自得,他曾經書寫其中兩句,懸掛在書房。小組合作猜一猜,根據你們對諸葛亮的了解,覺得可能是哪兩句?為什么?

  “淡泊”,就是安靜而不貪圖功名利祿,他在《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他本無意于功名利祿,劉備三顧茅廬,他才走出隆中。我補充說,他忠心耿耿,即使對昏庸的劉禪也從無二心。北伐失敗后,他引咎自責,上疏后主劉禪,“請自貶三等”,從此更兢兢業業、勤勉有加。長期的廢寢忘食使他心力交瘁,積勞成疾,年僅54歲便英年早逝。陶淵明說,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孟子說,無欲則剛,無私無畏,都是淡泊的表現。這是全文論述的中心,他掛的就是這兩句。

  后人把這句話多寫作“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意思未變,什么變了呢?是語氣,“非……無”,是雙重否定,表達更肯定的意思,你能用朗讀來表達這種強調嗎?

  第三句: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五)、生讀文章,注意讀音和停頓。

  (六)、體會諸葛亮給他兒子寫這封信的目的。——準備接受采訪

  (七)、同學們,老師今天還有一個任務,就是中央電視臺的“實話實說”欄目要在我們這里錄制一期以“愛”為主題的節目,我呢,很榮幸的被聘為節目主持人,到場的老師和同學都是被邀請的嘉賓。

  我采訪大家的第一個問題是——今天上學前,你的父母都對你說過什么話?

  生答……

  通過同學們的回答,老師可以看出你的家長大多會囑咐你們在路上怎么樣,在學校里應該怎么樣,這是個父母對你在一個較短時間內的期望。

  我采訪大家的第二個問題是——假如今天你已經高中畢業,并且正好接到了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明天你就要踏上旅程,到北京去上學,那么,請你想一想,臨行前你的父母會對你說些什么話?

  生答……

  通過回答,我們不難發現,這是父母對你在一個較長時間內的期望!敖z絲白發兒女債,歷歷深紋歲月痕”,古今中外,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相通的,想想你父母的話,再讀讀諸葛亮給兒子寫的信,愛讀書的你,發現了什么相同之處么?

  生答……

  這就是諸葛亮為什么要給孩子寫這封信的原因

  ——立志學習、修身養性、淡泊名利、珍惜時間

  唐朝詩人孟郊在詩中曾經說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對我們的關心和愛護就像春天的陽光一樣,是我們難以報答的,那么就讓我們把這種無私的愛深深地埋在心底,把感動變成行動,去珍惜時間、努力學習!

  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時空,歷久彌新。愿這些經典的語句伴隨大家行走一生。最后,讓我們帶著這種愛,帶著這種感動,再來讀一遍《誡子書》吧!

誡子書 篇4

  一、說教材

  首先,來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誡子書》是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課文從不同方面闡釋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有對人物美好品行的禮贊,有對人生經驗的總結和思考,還有關于修身養德的諄諄教誨。學習《誡子書》有利于學生了解修身養德的途徑和重要性,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二、說學情

  除了充分了解教材,合理把握學情也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篇課文所面對的初一學生,他們的言語理解和運用能力發展迅速,具有一定的文言知識積累,所以在課堂中應培養學生利用工具書及書下注釋自主學習、概括文意的能力,并且學生剛剛步入新的校園、新的學習階段,應注重引導學生體會“寧靜致遠,淡泊明志”的深刻內涵,并以此指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三、說教學目標

  結合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從新課標“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我設置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在知識與能力方面:掌握生字詞,積累文言知識,熟讀全文,梳理文章結構思路。

  在過程與方法方面:通過品析文中詞句,了解文章大意,理解“靜”的重要性。

  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體會作者對兒子的深切教誨,以及文章中蘊含的哲理。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我的教學重點是積累文中的重點字詞和文言知識,理解文章內容。教學難點是結合作者生平,體會文章主旨,思考其現實意義。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標理念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币虼耍覍⒃谖业慕虒W中采用朗讀法、情景教學法和討論法。

  闡述了以上教學依據,我將具體論述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本次說課的重點。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剛開始是學生思維最活躍、精力最充沛的時候,根據學生的心理和學習狀態,我將設計詩詞導入,把學生帶入古詩文學習的環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對話同學:同學們,你們知道“丞相名垂汗簡青,書臺猶在誰復登”“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等詩句描寫的是哪位歷史人物嗎?千古良相諸葛亮不但是陸游、文天祥筆下的精英忠魂,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后人的諄諄教誨。

  (二)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賞析文章的前提,通過初讀,可以使學生初步了解將要學到的基本內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圖,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形成整體感知。

  首先,通過名家范讀、學生自讀并結合書下注釋、利用手中的工具書等方式,疏通文意,了解《誡子書》主要內容。

  其次,引導學生概括文章內容,體會諸葛亮寫作本文的用意,能夠說出作者通過家書向兒子傳授修身治學的道理。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來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我會這樣開展本堂課的深入研讀:

  1.在初步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請學生再次閱讀課文,同時提出問題: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學生基本能夠回答出,本文主要圍繞著“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一句展開論述。

  2.順勢我會提出第二個問題,“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與前一句的關系是?

  這一句緊接著中心論點,學生閱讀后可以總結,其闡述了靜的價值和作用。

  3.然后,針對文章內容提出第三個問題:后文諸葛亮又從哪些方面教育兒子?明確答案如下:

  正反兩個方面。正面論說:學、才、志的關系。學習必須寧靜專一,而才干來源于學習,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不立志就無法學有所成。因此,志是成學的前提和動力,學是成才的基礎和必要條件,而學又要以靜為前提。反面論說:從“淫慢”“險躁”兩個反面來論述“靜”與“儉”的重要性。

  4.接著提問《誡子書》最后一句在議論之中加入抒情,表達了諸葛亮的什么情感?

  明確:教導兒子要珍惜時間,表達了諸葛亮對兒子教誨的殷切之心。

  5.回顧整篇文章,本課最后一個問題是,組織學生經過小組討論后回答:《誡子書》是從哪些方面展開論述的?這些方面中諸葛亮放在首位的是什么?為什么?

  學生通過討論后明確:修身、治學、惜時等方面。靜放在首位,學、才、志均是成才的必要條件,但成才之前先要成人,只有道德品質是高尚的才可能治學成才,否則即便有很高的才學也未必能成為一個值得他人尊敬的人。

  通過以上環節及問題設置,可以突破教學重難點,實現三維教學目標。

  (四)延伸作業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具有開放性、探究性。一堂好的語文課堂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本身,應當有機拓展,增加知識儲備,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結作業環節設計為:

  通過多媒體展示關于諸葛亮的背景資料和影視片段,加深學生對作者的了解。請學生課下搜集有關諸葛亮的民間故事、成語俗語等。

  (五)小結作業

  請學生思考并總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一句的現實意義以及自己有何影響和借鑒。

  最后,我的作業設計為:搜集有關諸葛亮的民間故事、成語俗語等。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是一篇微型教案,板書應該清晰直觀地展現教學重點,便于學生隨堂梳理文章內容和課后整理筆記。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說課內容,謝謝各位考官!

誡子書 篇5

  下面我從說教材、說目標、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四個方面說這堂課的設計:

  一、說教材。

  本單元的課文包括現代文和一篇文言文,雖然題材不同,但都是從不同方面詮釋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學習本單元,應結合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和思想道德、修養方面的教育。 本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小精悍,辭約意豐,字字珠璣,有諄諄告誡之語,更溢滿殷殷期盼之情。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澹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險躁。學習本文重在引導學生理解內容,把握主旨,開闊視野,體會情感,感受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養情趣,并由此積累背誦以自勵。

  二、說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①熟讀成誦,正確理解文中的字詞句,積累本文重點文言詞;②賞析精彩妙點,積累名言警句。③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2、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認識求知、立志、修身的方法,汲取精神養料。

  3、學習方法:

  ①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自譯文本;

 、谝龑W生賞析語句,體會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教學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重點文言詞,背誦課文,積累警句。

  2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三、說教法、學法。

  1、誦讀法。 新課標規定:“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詩文尤其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語感;”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只有對課文反復誦讀,才能對文章的美產生審美體驗,激發學生的想象,培養語感,提高表達能力。所以,我采取了四步朗讀法,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出感情、讀出含義 。

  2、自主——合作——探究。 課堂上,調動各種手段,通過自主學習,分組合作,讓學生的眼、耳、腦、手各個感官都調動起來,充分的讓位給學生,只在必要的時候穿針引線,或鼓勵激趣、或點撥提示、或啟發引導,讓學生在誦讀了解大意之后深入品讀,由淺入深地學習。學生有了充分的朗讀、思考、討論、交流的時間,各項教學目標能落到實處,同時學生在自主——合作中也能逐步學會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主要設計了“故事導入,激發興趣;介紹作者,深入了解;朗讀讀文,合作探究;品讀賞析,背誦課文”四大板塊進行教學。 第一環節———設置懸念,激趣導入: 屏幕“中國第一望族”,教師介紹,引發思考,成為望族的到底是靠什么內容?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過:“注意,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口,意識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經過它才能進來。”因此,要完成一堂課的教學任務,就必須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要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就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懸念式的導語能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使學生很快進入課文特定的情景,為下面課堂教學做好鋪墊。

  第二環節——介紹作者,深入了解;通過對諸葛亮的事跡介紹,學生了解到諸葛亮的才華與品質,背景的補充能使學生對文章的說理力量更加信服,第三環節:朗讀讀文,合作探究;《語文課程標準》也一再強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而誦讀是語感培養的重要途徑。在本環節中,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又為翻譯全文、感受文章深刻內涵打下基礎。通過四個層次的朗讀要求,不同形式的朗讀變化,在熟讀中,學生熟悉課文,理解了文章內容。對于初一的學生,翻譯課文是個難點,教師要在關鍵詞上通過屏幕加以標注,并指導翻譯方法,從而降低難度。并告訴學生可以合作、質疑,提高學生的合作與探究能力。

  第四環節——品讀賞析,背誦課文。 這一環節,通過引用畢淑敏的一句話引導學生注意本文提到的珍貴的東西,在諸葛亮的深刻分析中,學生學到了擁有這些美德的方法和應該注意的地方。2、熟讀成誦,積累警句。學生針對自己的不足,選取某句話作為座右銘。 新課標強調了背誦是培養文言語感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徑。課堂上用輕松的語言營造氛圍,并提示方法,指導背誦。使學生克服畏難情緒,按提示背→接龍背→全班齊背的步驟,由易到難,逐步達到熟讀成誦。

  第五環節——練習拓展,布置作業 。針對文言文的特點,設計了一詞多義及古今異義詞練習題,便于學生更好積累詞語。諸葛亮作為智慧的化身,道德的楷模,家喻戶曉,他的很多故事廣為流傳。請同學們課外收集有關他的故事、名言、成語學習諸葛亮的“智”,或學習諸葛亮的“德”,推薦觀看《百家講壇》中的“向諸葛亮借智慧”這些內容。 這一作業的設置,不僅將學生的視野從課內拓展到課外。 本課的板書, 以“修身”“治學”“惜時”為主線,以文中志當存高遠的名句:“非淡泊無以名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為主體。這一板書,既可以提示思路,幫助學生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又言簡意賅,突出了教學重點,是師生語言交流的有益補充。 本課件主要采用powerpoint,制作,插入圖片畫面背景古色古香,與課文的情境相稱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我愿與大家交流分享,如有不當之處,還敬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誡子書 篇6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理解課文內容

  2、體會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

  3、能有感情地背誦本文。

  教學重點

  熟讀文章,并能有感情地背誦本文。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點撥法、品讀法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與簡介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瑯琊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官至丞相。這篇《誡子書》是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書信 。(板書課題:誡子書)

  文言文重在讀,今天我們就以讀為主,按以下四步來進行,這也是我們的學習目標,即:朗讀(體會情味)——譯讀(理解內容)——品讀(美點賞析)——背讀(積累語言)(板書學習目標)

  二、朗讀課文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由朗讀,要求:

 、僮x得流暢、自然。發音準確清晰,不增字,不減字,不重復。

 、谧x得有韻味,可以帶點古人的味道,注意語調的輕重,語速的快慢。

  3、抽查個別學生朗讀,全班齊讀。注意體會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

  三、譯讀課文

  1、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結合注釋,小組討論。

  2、學生口譯本文(一人翻譯一句,教師相機指導)。

  (1) 有道德修養的人,他們是這樣進行修煉的:(夫君子之行)

  (2) 他們以靜心反思警醒來使自己盡善盡美。(靜以修身)

  (3) 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的高尚品德。(儉以養德)

  (4) 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沒有其他辦法能夠使自己的志向明確清晰、堅定不移。(非淡泊無以明志)

  (5) 除了平和清靜,安定安寧,沒有其他辦法能夠使自己為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非寧靜無以致遠)

  (6) 要想學得真知,必須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寧靜中專心研究探討。(夫學須靜也)

  (7) 人們的才能必須從不斷的學習之中積累。(才須學也)

  (8) 除了下苦功學習,沒有其它辦法能夠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長、廣博與發揚。(非學無以廣才)

  (9) 除了意志堅定不移,沒有其它辦法能夠使自己的'學業有所進、有所成。(非志無以成學)

  (10) 貪圖享樂、怠惰散漫就不能夠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發奮向上。(韜慢則不能勵精)

  (11) 輕險冒進、妄為急躁就不能夠陶冶生性使品德節操高尚。(險躁則不能治性)

  (12) 如果年華虛度,任隨歲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隨時間而消磨,(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13) 就會像衰老的樹葉般一片片凋落成灰,變成無用之人,(遂成枯落)

  (14) 這樣的人對社會沒有一點用處,大多不能夠融入于社會,(多不接世)

  (15) 只能夠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窮家破舍之中,空虛嘆息,(悲守窮廬)

  (16) 等到將來那時知道要悔過、改過,卻怎么也來不及了。(將復何及)

  四、品讀課文

  《誡子書》流傳至今已1700余年,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全文只有短短86字,但卻寫得很好。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品一品本文的美點有哪些。請同學們以“本文好在____ 。原因是____ 。”的句式來回答。學生舉手回答。

  例如:

  本文好在主題鮮明。作者通過本文勸勉兒子要勤學立志,修身養性。它告訴我們做人要學會淡泊和寧靜,不能急功近利。這對我們非常具有教育意義。

  本文好在音韻和諧。文章只有6句話,以對偶句和四字句為主,讀來朗朗上口。例如前5句:“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薄皩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韜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均為對偶句。最后一句“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均為四字句。當我們放聲吟誦時,就能感受到文句的節奏之美,音調的抑揚之美,以及由它們所形成的舒緩平穩之美。

  本文好在結尾寫得形象生動。“遂成枯落,多不接世”句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無所作為的人比喻為枯枝敗葉,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氨馗F廬,將復何及”句作者采用想象的手法,揭示了不懂勤學立志,修身養性的人的結局,說他們只能夠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的窮家破舍之中,空虛嘆息,又有什么用呢?

  五、背讀課文

  1、學生自由背誦,積累語言。

  2、學生上臺有感情地背誦,進一步體會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

誡子書 篇7

  課文

  【作者】諸葛亮【朝代】三國時期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教案

  教學目標:

  1、掌握關鍵詞句,理解文章內容。

  2、研讀課文,積累名言警句。

  3、背誦課文,汲取精神養料。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作者: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瑯玡陽都(今山東沂南南)人,三國時蜀漢政治家、軍事家。他一生立志“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為此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后人的諄諄教誨!墩]子書》,告誡兒子的一封家書。

  二、初讀課文

  老師范讀,學生勾畫生字詞。注意句子的停頓。

  如: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年時/與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學生自由讀課文。

  聽朗讀錄音,體味語調、語速的變化,揣摩作者情感。

  學生再自由讀一遍課文。

  三、精讀課文。

  1、小組合作,借助注釋疏通文意,互相質疑解難,嘗試翻譯課文。

  難點:(1)詞語廣才——增長才干。勵精——振奮精神。治性——修養性情。馳——疾行,指迅速逝去。

 。2)句子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提醒學生翻譯課文時不能直譯的便意譯,無論哪種譯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以第二個句子為例:年華隨著時光飛馳,意志隨著歲月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對社會無益······

  2、總結交流:

  四人一組互相翻譯課文,交流指正。選2名學生朗讀自己的譯文,老師闡述自己觀點,供參考。

  3、說說對下列兩句話的理解。

  (1)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

 。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地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

  4、畫出文中提到“志”的語句,聯系上下文,說說你對“志”與“學”的關系是怎樣理解的。(不學習就難以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難以學有所成。)

  四、練習試為下列句子劃分節奏,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文言文的韻律美。

  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3、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4、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五、作業

  背誦全文。

  賞析

  這是諸葛亮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從文中可以看作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全文通過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非常深切,成為后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古代家訓,大都濃縮了作者畢生的生活經歷、人生體驗和學術思想等方面內容,不僅他的子孫從中獲益頗多,就是今人讀來也大有可借鑒之處。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被后人譽為“智慧之化身”,他的《誡子書》也可謂是一篇充滿智慧之語的家訓,是古代家訓中的名作。

  《誡子書》的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著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對比鮮明。

  在《誡子書》中,諸葛亮教育兒子,要“澹泊”自守,“寧靜”自處,鼓勵兒子勤學勵志,從澹泊和寧靜的自身修養上狠下功夫。他說,“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意思是說,不安定清靜就不能為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要學得真知必須使身心在寧靜中研究探討,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積累起來的;不下苦功學習就不能增長與發揚自己的才干;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業成功!吨T葛亮教育兒子切忌心浮氣躁,舉止荒唐。在書信的后半部分,他則以慈父的口吻諄諄教導兒子: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話看起來不過是老生常談罷了,但它是慈父教誨兒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話,是他人生的總結,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這篇《誡子書》,還指明了立志與學習的關系;不但講明了寧靜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縱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則方面對其子嚴格要求,循循善誘,甚至在一些具體事情上也體現出對子女的細微關懷。在這篇《誡子書》中,有寧靜的力量:“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有節儉的力量:“儉以養德”;有超脫的力量:“非澹泊無以明志”;有好學的力量:“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有勵志的力量:“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則不能勵精”;有性格的力量:“險躁則不能治性”;有惜時的力量:“年與時馳,意與歲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有簡約的力量。

  這篇文章短短幾十字,傳遞出的訊息,比起長篇大論,誡子效果好得多。文章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說理平易近人,這些都是這篇文章的特出之處。

誡子書 篇8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有關文學常識,識記并積累文中的文言實詞和虛詞。

  2.把握文章主旨,體會作者感情,積累名言警句。

  3.感受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養。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識記并積累文中的文言實詞和虛詞。

  難點:把握文章主旨,體會作者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丞相名垂汗簡青,書臺猶在誰復登?出師一表真名士,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

  千古良相諸葛亮不但是陸游筆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為此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后人的諄諄教誨。

  二、預習檢查

  1.檢查預習學案的完成情況。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和課文誦讀情況。

  3.檢查學生收集的有關作者、作品的情況。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躬耕隴畝時“茍全姓名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但注意結交名士,研讀古籍,留心時政,常以管仲、樂毅自勵。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做軍師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動孫、劉聯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蜀漢建立,拜為丞相。為完成統一中原,興復漢室的大業,他效忠先主,輔佐后主,外聯東吳,內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強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國,終因積勞成疾而逝世,享年54歲,臨終遺囑“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飾,不配器物”,留給子孫的財產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頃。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勵自己的子孫,“善政嘉事”,“美聲溢譽”,其子諸葛瞻、諸葛尚均義無返顧,為國捐軀,一家三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深為后人傳誦。

  三、誦讀課文,理解內容

  1.試為下列句子劃分節奏,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文言文的韻律美。

  (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3)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4)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2.借助注釋疏通文意,互相質疑解難,嘗試翻譯課文。

  3.想一想,讀懂了什么,哪些詞語、句子不理解的?

  4.對照注釋,翻譯課文。

  以:用來;廣才:使……廣博

  成學:成就勵精:振奮

  年與時馳:年華意與日去:意志;歲月

  遂成枯落:最終;枯敗,凋零。

  5.理解重點句子:說說對以下兩句話的'理解。

  (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品德高尚、德才兼備的人,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

  (2)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2.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3)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干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

  (4)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奮精神,輕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5)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歲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破房子里,悲傷嘆息,又怎么來得及呢?(窮廬,亦可解為空虛的心靈。)

  四、問題探究

  1.文中有兩句話常被人們用作“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這兩句話是什么?

  2.文中表達中心意思的關鍵句是哪一句?

  3. 本文就哪幾方面進行了論述?從這幾個方面是如何展開論述的?你能再補充一個論據嗎(道理或事實均可)?

  A.就學習和做人兩個方面進行了論述。B無論做人還是學習,作者都強調一個“靜”字,修身要靜,學習要靜,獲得成功也取決于靜,把失敗歸結于“躁”字,把靜、躁加以對比,增強了論述的效果。

  薛譚學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薛譚學謳,自足而歸,知不足而得返。就是“躁”的最好的例證。

  樂羊子學一年即返,后被妻子感動,復返求學,終有所成。也是“躁”的最好的例證。

  4.作者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誡兒子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

  5.文本作者抓住一個“靜”字,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材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

  A.淡泊: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B.立志: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C.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五、文章結構

  本文如何提出論點,進行論證的?

  提出論點——正(靜)反(躁)兩方面論證(治學、修身)——勸戒惜時,有所為

  A.論點句: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B.治學(靜):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正)。 C.修身:(躁):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反)。 D.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六、名句賞析

  (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這是邏輯學中“雙重否定”的句式,否定之否定便是肯定,以強烈而委婉的語氣表達了他對兒子的諄諄教誨與無限期望。

  “淡泊”、“寧靜”,看起來是不想有所作為,但現在“不為”正是為了將來“有所為”!暗础、“寧靜”正是韜光養晦、臥薪嘗膽的階段,等待時機成熟就可以“致遠”,轟轟烈烈干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業——更加有所為!暗础迸c“寧靜”,不是消極頹廢的無奈感傷,而是以“明志”與“致遠”為終極目標和遠大理想的、真正有志者的無聲誓言,是積極向上和進取的,是催人奮進的!暗础迸c“寧靜”,不是消極地逃避現實,而是志在修身,進而“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就是老子《道德經》中所倡導的,“無為”的結果是“無不為”。“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雖只寥寥八字,卻被諸葛亮鐘愛一生,而且貫穿諸葛亮一生,成為他的精神的集中體現。

  (二)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1.非學無以廣才

  無論人處于什么階段(少年,中年,晚年),學習與志向總是最重要的。古今中外的天才寧有種乎?非也。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學而知之。諸葛亮的眼光是深邃的,他告誡兒子“非學無以廣才”的話語既是很普通的諄諄告誡,也是亙古未變的哲理。他不但告誡兒子要學習,而且還要珍惜時間,發憤學習,并要注意學習方法:要“靜”、“志”,不能“淫慢”、“險躁”,并用“年與時馳,意與日去”時光的無情流逝和“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的人生無奈與悲嘆警醒兒子。

  2.非志無以成學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北宋蘇軾)沒有理想的人就像河流中的浮萍,他們不是行走于世,而是隨波逐流。他們的人生注定將是碌碌無為的一生,平庸的一生,可悲的一生,最后只能“悲守窮廬”。“志不強者智不達。”(戰國墨翟)沒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是不可能成就自己的學業的。東晉時期的葛洪就說:“學之廣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沒有堅定而崇高的理想是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治學中去的!吧砜晌R,而志不可奪也。”(《禮記儒行》)人是靠肉體生存于世的,更是靠精神支撐生存于世的。肉體上倘若出了問題疾病是可以用湯藥治愈的,而精神上一旦出了問題疾病卻是很難治愈的!胺虬笥谛乃,而人死亦次之!弊畲蟮谋^于思想上的絕望。思想上的絕望比任何難以治愈的頑疾都要可怕千萬倍!叭藷o志,非人也!(三國嵇康)人是有思想的高等動物。人若無志,則與動物何異?心中沒有理想,生活也便索然無味。沒有理想的人就如同精神空虛、靈魂縹緲的一副軀殼,即使茍活于世,也不過是行尸走肉罷了。

  七、背誦

  八、拓展延伸

  1. 《又誡子書》

  又誡子書

  夫酒之設,合理致情,適體歸性,禮終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殫,賓有余倦,可以至醉,無致迷亂。

  譯文:

  宴席上的酒的設置,在于合符禮節、表達情意,適應身體和性格的需要,禮節盡到了就該退席,這就達到和諧的頂點了。主人的情意還未盡,客人也還有余量,可以飲到酒醉,但也不能醉到喪失理智而胡行亂來。

  2.《誡外甥書》誡外甥書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疑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于美趣,何患于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竄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

  譯文:

  一個人應當有高尚遠大的志向,仰慕先賢,戒絕情欲,拋棄阻礙前進的因素,使先賢的志向,在自己身上顯著地得到存留,在自己內心深深地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丟棄瑣碎,廣泛地向人請教咨詢,除去埋怨和悔恨,這樣即使因受到挫折而滯留,也不會損傷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擔心達不到目的。倘若志向不剛強堅毅,意氣不慷慨激昂,那就會碌碌無為地沉湎于流俗,默默無聞地被情欲束縛,勢必永遠淪入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成為庸俗的低微沒有出息之輩。

  3.諸葛亮幾千年前對兒子說的話,今天還有意義嗎?你如何理解?

  九、達標檢測

  十、作業

  背誦默寫這篇文章。

誡子書 篇9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朗讀背誦課文,詞語的積累和文句的精確翻譯與理解。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培養學生探究精神,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教學重難點】

  積累警句,勤學勵志,修身養性。

  【教學學法】

  講授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

  【課前準備】

  課件、配樂朗讀。

  【精彩課堂】

  一、情景導入生成問題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躬耕隴畝時“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但注意結交名士,研讀古籍,留心時政,常以管仲、樂毅自勵。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做軍師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動孫、劉聯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蜀漢建立,拜為丞相。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勵自己的子孫,“善政嘉事”“美聲溢譽”,其子諸葛瞻、其孫諸葛尚均義無反顧,為國捐軀,一家三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深為后人傳誦。這節課我們將重點研討諸葛亮寫給其兒子的一封家書《誡子書》。

  二、自學互研生成新知

  步驟一知識梳理夯實基礎

  1、作者簡介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瑯玡陽都(今山東沂南南)人,三國時蜀漢政治家、軍事家。

  2、背景鏈接

  《誡子書》是諸葛亮臨終前寫給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成為后世萬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

  3、文言知識梳理

  (1)古今異義

 、僖馀c日去(古義:離開,這里引申為“消失”;今義:離開所在地方到別處)

  ②險躁則不能治性(古義:輕;今義:危險)

  (2)詞類活用

  ①非淡泊無以明志(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堅定,明確)

 、诜菍W無以廣才(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廣博,增長)

  (3)一詞多義

  (4)重點句式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介詞賓語前置,正確語序為“以靜修身,以儉養德”)

  步驟二整體感知走進文本

  1、諸葛亮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交流點撥】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勵志,需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險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著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對比鮮明。

  2、本文就哪幾方面進行了論述?是如何從這幾個方面展開論述的?

  【交流點撥】在修身、立志、為人處世方面分析了學與靜、才與學、學與志方面的關系。

  步驟三質疑問難深層探究

  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边@句話的核心是一個“靜”字!皟以養德”與“靜”有何關系?

  【交流點撥】因為節儉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費。這就要求人們的內心世界始終保持寧靜,不會為貪圖豐厚的物質享受而分神勞力。“儉以養德”是建立在“靜”的基礎上的美德。

  2、諸葛亮認為成才的條件是什么?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交流點撥】諸葛亮認為,理想的人才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志、學、才。諸葛亮主張以儉養德,以靜求學,以學廣才,這三者是互相聯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須努力學習,要想學有所得,就必須確立大志(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礎,那么如何培養志向呢?必須“寧靜”,即清心寡欲、專心致志(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如此說來,一個人要想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就必須修養自己的品德,那如何修養品德呢?(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看來,“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養德”是成才的關鍵。這也正是諸葛亮的觀點所在。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驟四名句理解賞析語言

  1、名句理解

  (1)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交流點撥】這是“雙重否定”的句式,以強烈而委婉的語氣表達了他對兒子的諄諄教誨與無限期望!暗础迸c“寧靜”,是以“明志”與“致遠”為終極目標和遠大理想的,真正有志者的無聲誓言,是積極向上和進取的,是催人奮進的!暗疵髦荆瑢庫o致遠”,貫穿諸葛亮一生,是他的精神的集中體現。

  (2)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交流點撥】無論人處于什么階段(少年、中年、晚年),學習與志向總是最重要的。諸葛亮不但告誡兒子要學習,而且還要珍惜時間,發奮學習,并要注意學習方法:要“靜”“志”。沒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是不可能成就自己的學業的。

  2、賞析語言

  學生放聲朗讀課文,圈畫自己喜歡的句子,并思考完成下列任務:

  你最喜歡文章哪個警句?談談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啟示。由此你聯想到了哪些名人名言?推薦給大家,并結合自己的體驗送給大家一句你最喜歡的話。

  【交流點撥】A、淡泊: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陶淵明);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白居易);道在簞瓢端自足,心閑天地本來寬(陸游)。

  B、立志:(1)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志當存高遠(諸葛亮)。

  (2)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從小確立大志,否則人生就沒有了方向。周總理在12歲的時候就有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壯志,這一崇高的志向激勵著他一生都在為中華之崛起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C、惜時:(1)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傅玄);浪費時間是一樁大罪過(盧梭)。

  (2)時光飛逝,我們要珍惜時光,不能等到自己變老,和世界脫節,才悲嘆蹉跎的歲月,那將于事無補,(或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四、當堂演練達成目標

  步驟五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總結課文

  本文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

  2、拓展延伸

  贊美諸葛亮的詩歌

  (1)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2)前后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

  (3)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3、完成《名師測控》本節練習。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按教學計劃來安排,學生熟讀成誦后,大致意思還是能理解的,我也預想到孩子們在理解上會有困難之處,但完全不懂是沒預想到的。課前,我已經分析了會造成疑難的原因:文章雖然短小,問題就出在短小上。越是短小,就濃縮了越多的精華,我們就要越靜下心來深入到文本中去。我決定把文章分成隱性的層次,引導孩子們一層一層去理解文本內容。當然,學習古代的精華很有必要,能從中有自己的感悟和體會更可貴。因此,學生從中所受的啟發是這節課不能忽視的,也希望孩子們能從本文中學有所獲。

誡子書 篇10

  【設計思路】

  文言文的教學應該遵循文體特征展開,應該凸顯具體文本基本特征。一般來說,經典文言文本,往往可以把基本內核付諸在一字之上,發覺此字,溯其源流,文章意境全開!墩]子書》一文,諸葛亮圍繞“靜”字,勸勉八歲兒子諸葛瞻修身養性、惜時讀書,殷殷之辭,情理皆備,以此帶讀,意蘊全得。另外,文言文的教學,朗讀是最合理的方式。讀的方式的選擇決定了朗讀教學的質效。在教學方式的選擇上,運用“共生教學”法開展教學,以朗讀句讀為共生原點,讀出停頓、讀出層次、讀出情感、讀出意蘊、讀出自己,前后互聯,遞進縱深。本教學設計運用了六種不同的教學,環環相扣,逐層深入,引人入勝。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能根據發語詞、語氣詞以及對稱的句式讀好停頓;

  2、通過添加標點讀出文章的層次和語氣,揣摩作者的殷殷教誨和無限期望;

  3、通過品讀“靜”字,感受作者的才學淵博、智慧理性;

  4、背誦全文。

  知識維度

  認知過程維度

  1、記憶

  2、理解

  3、運用

  4、分析

  5、評價

  6、創造

  A、事實性知識

  目標4

  B、概念性知識

  C、程序性知識

  目標1

  目標2

  D、反省認知知識

  目標3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

  解題:“誡子書”,誡,告誡,勸勉;子,是指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書,書信。

  二、從“讀”字共生依“靜”字悟深意

 。ㄒ唬┘磿r生成,讀準字音

  請大家讀一讀這篇短文,看看有沒有不認識的字?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強調“夫、淫、遂”三字的讀音。

 。ǘ┤サ魳它c,讀出句讀

  大家看看,這篇文章沒有標點符號,其實古文都是沒有標點符號的。那么古代讀書人看到這樣的文章,是怎么斷句和停頓的呢?我們小組間討論研究一下:就這篇文章而言,有沒有斷句和停頓的訣竅?

  依據學生的討論整理如下:

  1、找發語詞“夫”,找語氣詞“也”;

  2、根據自己熟悉的成語或警句來斷句;

  3、找相同或者相近的詞語。相同的詞語,往往不會在一個短句里重復使用,所以往往會出現在兩個不同但相對的句子里;

  4、找相同的句式(對偶句,雙重否定句式);

  若以上四種方法都不能斷句正確后,就發注釋給學生,讓學生理解句子,然后再斷句: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5、參考注解理解課文,根據文句意思來斷句。(見“附表1”)

  (三)強調虛詞,讀好節奏

  指導朗讀,讀出停頓。將虛詞讀得輕、讀短促,讀得聲斷氣連;將實詞讀得強,稍微讀得綿長與拖曳。讀“夫”字,要停頓。

  夫君子之行/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四)巧借標點符號,讀清層次,讀好情感

  句子的停頓劃出來后,就得添加標點符號。添加哪些標點比較合適呢?我們先用常見的逗號、句號或嘆號來試試。當然也不限制用其他的標點。

  1、再借助注釋理解課文;

  2、學生獨立標注標點符號;請一名學生到教師電腦上注標點;

  3、在學生有分歧的地方開展討論;如果學生意見一致,就對比教材,在有分歧的地方展開討論;如果學生和教材也一致,教師質疑開展討論,具體情況見下面分析。

  夫君子之行,

  (學生可能會用冒號,起“解釋說明”作用,也合理。)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學生可能會用分號,正反論證,從文意上講,用分號更合適。)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槭裁床痪涮柡透袊@號,因為停頓時間太長,破壞前后句之間的意脈。)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槭裁醋詈笠惶幱脟@號,其他地方都不用。前四句都是諸葛亮給兒子講道理,建議多使用句號表達情感,感受諸葛亮的智慧理性和才學淵博;最后一句是諸葛亮提醒兒子珍惜時間,并以自身體驗勸勉兒子,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所以用感嘆號表達情感,感受諸葛亮的殷殷教誨和無限期望。)

  指導學生用陳述語氣讀好表達理性思考的句子;用感嘆語氣讀好表達感嘆的`句子,充滿感情,拖曳綿長。

 。ㄎ澹┐Α办o”字,感悟哲理

  1、全文86字,諸葛亮跟兒子諸葛瞻重點強調的是哪個字?

  介紹“靜”字的本義、引申義和比喻義。

  從《漢字源流字典》介紹來看,“ ”的構成,,青,“清”的略,純凈;

  ,爭,全力以赴,表示力圖清心。本義:努力去除雜念,清心寡欲。

 。o心,靜慮)(靜謐,禪靜)(靜態,寂靜)(靜觀,靜坐)

  2、全文出現了三次“靜”字,它們的含義完全相同嗎?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ㄖ赶蛞环N品質,是靜心、靜慮之“靜”,是本意。)

  非淡泊無以明智,非寧靜無以致遠;

 。ㄟ@里的靜指向內心,是靜謐、禪靜之“靜”,是一種境界,一種追求,貼近引申義)

  夫學須靜也,才需學也

  (這里的靜指向靜觀、靜坐的內心之“靜”,也指環境的靜態、寂靜之“靜”,是人內外的寧靜。)

  背誦這三句話。

  3、回憶諸葛亮“靜”的智慧。

  教師講述諸葛亮隱居隆中的故事,學生辨析是哪種“靜”?

 。☉搩A向于“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靜,只有內心寧靜,與世無爭,才能達成更為遠大的目標。)

  三、聯系生活,讀出自己

 。ㄒ唬┚x座佑銘,強化名句理解

  我們經常會選一些古詩文中的名句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來警醒或者勸勉自己。如果從下面兩則名句中選擇,你會選哪一句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呢?為什么?

  1、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教師補充“儉”字的理解:

  形聲字。從人,從僉,僉亦聲。"僉"意為"兩邊"、"兩面"。"人"與"僉"聯合起來表示"在人前人后都言行一致、厲行節約的人"。本義:生活上自我約束,從不放縱的人。引申義:節省、節約。所謂"儉",一定是人前人后都能做到節約的人。

  2、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教師補充陶淵明詩《歸園田居》,感受古人的“淡泊與寧靜”。

  《歸園田居》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3、教師補充自己對“靜”的理解:

  不爭。靜為治學之基?吹,順其自然;

  平和。靜為修身之本。心平氣和,陶冶性情;

  寧靜。靜為明志之根。志存高遠,惜時進取。

 。ǘ┍痴b全文。

誡子書 篇11

  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掌握關鍵詞句,理解文章內容

  2、精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讀課文,賞析精彩妙點,積累名言警句

  4、熟讀文章成誦,聆聽先哲教導,汲取精神養料

  教學重點:

  背誦課文,積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學勵志,修身養性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情感,賞析精彩妙點

  教學方法:

  點撥法、誦讀賞析法

  教學工具:多媒體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進入“名人榜”

  “他有濟世愛民之心,經天緯地之才,‘智絕千古’,特別是隆中決策,高瞻遠矚,不出茅廬而知天下三分,可謂‘專待春雷驚夢回,一聲長嘯安天下’,引后世無數英雄競折腰,被稱為‘古今第一賢相’!彼钦l?

  進入“名人知多少”

  諸葛亮,字孔明,漢末瑯琊都人。三國蜀漢丞相,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

  與諸葛亮有關的詩句: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諸葛亮的故事:草船借箭、三氣周瑜、七擒孟獲、空城計等

  歌頌諸葛亮的成語: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諸葛亮的事跡可謂家喻戶曉,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后人的諄諄教誨!墩]子書》是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信。

  二、進行新課

  (一)進入“誦讀堂”

  1、一生范讀課文

  2、生配樂齊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及詞句停頓

  3、一生配樂背誦課文

  4、生配樂齊背誦

  (二)進入“知識屋”

  1、自主學習:生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義,有疑問的圈畫出來

  2、合作探究:小組合作,解決個人疑難問題,探究不成的,小組代表上臺板書

  3、師點撥,抽背重點字、詞、句釋義

  重點詞:澹泊、明志、寧靜、致遠、淫慢、治性、險躁、窮廬

  重點句: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ㄈ┻M入“賞析閣”

  1、諸葛亮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勸勉兒子勤學勵志,須從澹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險躁。

  2、諸葛亮是如何勸誡兒子的?

  ?提出中心論點,接著從治學和修身兩方面進行論述,最后提出要惜時,貢獻社會

 。o以修身,儉以養德)

  4、從課文中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個警句,談談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啟發,由此你聯想到哪些名人名言?

  *澹泊篇

  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陶淵明)

  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

  心閑天地本來寬。(陸游)

  *立志篇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

  *惜時篇

  浪費時間是一樁大罪過(盧梭)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傅玄)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三、拓展延伸

  進入“拓展軒”

  閱讀諸葛亮的《誡外甥書》,從中找出你認為有警示作用的句子寫下來并翻譯

  誡外甥書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凝滯。使庶(shù)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xián)吝(lìn),雖有淹留,何損于美趣?何患于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竄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四、小結、布置作業

  小結:同學們,通過今天的賞析,你有哪些收獲?

  作業:找出《誡外甥書》中對你啟發最大的句子,寫寫你對它的理解。

  五、板書設計

  誡子書

  諸葛亮

  澹泊立志惜時

誡子書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學生的古典文學素養。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注意詞語的積累和文句的精確翻譯與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積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學勵志。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上課之前呢,老師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的爸爸媽媽重視對你們的教育嗎?的確,一朵花的盛開離不開溫暖的陽光,一棵樹的蔥郁離不開甘甜的雨露,而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咱們中華民族歷來都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古人們往往通過書信寄語孩子諄諄教誨和殷切期望,因此留下了大量有名的家訓和家書。其中有一封1700多年前的家書,僅僅86個字,讀來卻發人深省,是歷代學子們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誡子書》。(板書課題:誡子書)

  二、解題

  有沒有同學結合書上的注釋告訴老師,誡子書是什么意思呢?告誡勸勉兒子的書信。是誰寫給孩子的`呢?(板書作者:諸葛亮)

  三、我要積累①

  師:關于諸葛亮,相信同學們都不是很陌生了。請大家結合學過的歷史知識,說一說你了解的諸葛亮。生:……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大家一起為他們點個贊。老師也幫你們整理了一些。

  諸葛亮:名亮,字孔明,號臥龍,是三國時期蜀漢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被稱為“古今第一賢相”,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后出師表》。

  師:諸葛亮是杜甫筆下的忠魂,是《三國演義》里面的智絕,是人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其實他還是一位教子有方的父親。47歲才老來得子的諸葛亮對兒子是疼愛有加,多么想陪在孩子身邊看著他慢慢長大,但自古家國不兩全。諸葛亮深知劉備白帝城托孤的重任,他得親自北伐輔佐后主劉禪;他也深知北伐是兇多吉少,于是在第六次北伐也就是臨終之前,54歲的諸葛亮給當時年僅8歲的孩子留下了這封信。同學們,咱們來讀一讀課文。

  四、我會朗讀②

  師:先聽我讀,聽的時候注意字音和停頓。舉手搶答,每答對一道題就給小組加一顆星。

  師:聽了我的朗讀,接下來我要考考大家了,這些字你會讀嗎?(三次搶答)

  1、聽老師范讀,掃清字音障礙

  標記生字注音,掃除文字障礙。

  1.夫:淡泊:2.淫慢:險躁:3.遂:窮廬:

  師:同學們,我們不僅要會讀,還要會寫。要注意淡泊的泊,不要寫成了厚薄的薄。淫慢的慢是豎心旁,不要寫成了三點水,它是懈怠的意思。險躁的躁是浮躁的意思,跟脾氣有關,比如急躁、暴躁,急得跺腳了。好,咱們解決了字音字形,一起來讀讀課文吧!注意,讀準字音!

  學生齊讀課文,讀準字音

  劃分停頓

  師:同學們,讀準字音是不夠的,還得注意停頓。這篇課文到底應該怎么劃分節奏呢?看老師的劃分是否正確。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生:不對

  師:聽到很多同學都說不對,有沒有哪位勇敢的同學告訴老師,到底應該怎么劃分呢?

  生: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師:我的劃分為什么不對呢?

  生:淡泊、寧靜是完整的意思,不能分開。

  師:很不錯!下面這幾個句子又該怎么劃呢?我來找位同學劃一劃。停頓的地方多停一會兒。

  生: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師:最后這個句子,同學們一起來劃分,停頓的地方多停一會兒。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學生再讀課文

  師:同學們,像這樣的經典,在朗讀的時候除了要讀準字音、停頓,還得讀出文章的韻味,訓誡的理味,家書的情味。比如: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有沒有同學愿意讀一讀?讀你自己喜歡的句子也可以。(沒有人舉手,那同學們推薦一個?)

  生讀。

  師:這位同學很有勇氣,也讀出了自己的理解,如果稍微再慢一點就更好了。來,同學們,咱們一起伴著音樂把全文讀一讀,爭取讀出韻味、理味、情味。

  五、我能翻譯③

  師:同學們,要對課文有更深的理解和把握,還得疏通文意。翻譯文言文一定要做到字字落實,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比如這個句子:

  示例:

  原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解釋:語氣有才德的行為寧靜介詞修養身心節儉培養品德

  助詞的人操守專一

  翻譯:君子的行為操守,用寧靜專一來修養身心,用節儉來培養品德。

  師:昨天老師已經讓同學們預習了課文,現在再給你們3分鐘的時間,小組合作,借助注釋嘗試翻譯課文。

  翻譯下列句子:

  1.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2.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3.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六、我會背誦④

  師:恭喜獲得星星的小組,其它小組可要努力啦!現在我們疏通了文意,大家敢不敢根據翻譯,分組背誦課文?給你們3分鐘的時間,開始——

  師:準備好了沒?我要點兵點將啦!可要使出你們的洪荒之力!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第四組、最后兩組,同學們一起把眼睛閉著背一次。

  師:大家覺得自己背得怎么樣?我覺得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百分之九十的同學都能完整背誦,真了不起,楊老師決定要給你們“出彩”!

  師:這封家書,是諸葛亮臨終前寫給孩子的,當時諸葛亮54歲,諸葛瞻8歲。在這封信里,諸葛亮到底勸誡了兒子什么?僅僅86個字,又有怎樣的思想意義竟然成為歷代學子們修身立志的名篇呢?咱們一起來探究探究。

  我來探究⑤

  你覺得諸葛亮在勸誡兒子什么?(板書)

誡子書 篇13

  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詞句。

  2.把握文章主旨,積累名言警句。

  3.熟讀成誦,聆聽先哲教導,立志成才。

  教學重點:

  掌握重點詞句,理解主旨,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賞析名言警句,體會作者情感。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丞相名垂汗簡青,書臺猶在誰復登”“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漢賊明大義,赤心貫蒼穹”……千古良相諸葛亮不但是陸游、文天祥筆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為此“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后人的諄諄教誨。

  二、整體感知

  (一)初讀課文,疏通文意

  1.解題:《誡子書》,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諸葛亮54歲臨終前寫給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成為后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言中。通過這些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如此深切。

  2.播放影視課文:《誡子書》,完成下列任務:

 。1)標記生字注音,掃除文字障礙,檢測課前預習完成情況。

  (2)注意詞句停頓,教師展示課件,標劃課文斷句。

  3.學生自由朗讀。有自己解決不了的要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有在自己讀的過程中覺得需要大家特別注意的也要提出來,引起大家的關注。

  4.找學生個別朗讀,要求讀準音,把握好朗讀節奏。其余學生認真聽,作出點評。

  5.學生齊讀全文。

  6.讓學生借助工具書和注釋試著用自己的語言串釋課文,不必逐字逐句的翻譯,能譯出大意即可。遇到困難可與同學們交流探討,然后找同學來說,教師注意指正錯誤或強調重點難點句的翻譯。教師要提醒學生翻譯課文時不能直譯的便意譯,無論哪種譯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BCD的雙重否定)和原文的風格特點(如A的.簡潔精警),如:

  課件展示

  A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再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

  讓學生再快速默讀一遍課文,出示問題讓學生思考并回答:

  本文作者要闡述的觀點是什么?全文圍繞哪個字展開的?作者從那兩方面對觀點進行論述的?

  同學四人為一小組,討論這個問題,要從原文中找依據。

  點撥:弄清楚了中心論點和論證內容也就基本疏通了課文,而這一切都是學生依據課文討論、探究的結果。設計這樣的問題,其實是教師已經列出了本課的主要內容和脈絡。學生在回答的過程中,一定要緊貼文本,思考并組織運用語言來回答的過程,就是鍛煉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的過程。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求他們獨立思考和討論探究相結合。

  明確:提出中心論點——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全文圍繞一個“靜”字展開,接著從治學和修身兩方面進行論述,最后提出要惜時,貢獻社會。

  三、局部探究

  1.文本作者抓住一個“靜”字,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才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找出這幾個句子,再次加以品讀,思考它們之間的關系。聯系自身實際,談談感受體會。

  點撥:這一問題是全文的重點和難點,掌握好這個問題,才能充分了解諸葛亮在修身、立志、為人處世方面對后輩的勸勉之意。通過疑難共解、合作交流,培養學生合作精神,鍛煉合作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學生從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組討論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齊讀原句,體會作者情感,力求熟讀至誦。

  明確:

 。1)立志: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2)學習: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3)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關系:諸葛亮主張以儉養德,以靜求學,以學廣才,這三者是互相聯系的,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礎,但志向的培養又必須修養品德。

  2.朗讀,積累詞句:你最喜歡文章哪個警句?談談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啟發。

  點撥:這是一道開放性題,是要求在上一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從課文中有所領悟,有所借鑒,在品德培養、學業立志方面對自己嚴格要求,要啟發我們談論的角度不要拘泥,最好結合自身的特點,聯系自己的思想實際,說出深度。要讓充分發言,談收獲,談心得,談所悟,談感慨,談反思,要學會思考,學會自省。

  可參考微教案:《名句賞析》

  四、總結拓展

  課堂小結:

  《誡子書》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長、言簡意賅,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澹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險躁。學習這篇文章重在理解內容,把握主旨,體會情感,從中獲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并由此積累背誦相關名言警句以自勵。

  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熟讀關于修身、惜時、立志等古今名句,進一步豐富學生的知識。

  示例:

 。1)澹泊篇

  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陶淵明)

  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

  心閑天地本來寬。(陸游)

 。2)立志篇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

 。3)惜時篇

  浪費時間是一樁大罪過(盧梭)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傅玄)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五、作業設計

  1.背誦全文,積累警句。

  2.整理與諸葛亮有關的故事、成語、俗語、詩詞。

  六、板書設計

  誡子書

  諸葛亮

  提出論點

  正反兩方面論證:治學(靜)、修身(躁)

  得出結論:勸誡惜時,有所作為。

誡子書 篇14

  精彩開篇詞

  在這浮躁的社會中,在面對著社會的起伏跌宕時,不少人不知所措,顯得多么無知;面對功名利祿,不少人昏昏然萌生出種種邪念。此時,“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告訴我們,拋卻功利,拋卻浮躁,拋卻盲目,面對名聲、金錢,視之“于我如浮云”,寧靜安定,寵辱不驚,不要急于求成。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

  2.理解文章內容。

  3.體會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4.賞析精彩妙語,積累名言警句。

  5.聆聽先哲教導,汲取精神養料。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丞相名垂汗簡青,書臺猶在誰復登”“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漢賊明大義,赤心貫蒼穹”……千古良相諸葛亮不但是陸游、文天祥筆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為此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后人的諄諄教誨。

  1.請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夫君子之行(fú)淫慢則不能勵精(yín)

  遂成枯落(suì)

  2.作者簡介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瑯琊陽都(今山東沂南南)人。三國時期蜀漢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曾隱居隆中,后來任蜀國丞相。死后被追謚為“忠武侯”,后世常尊稱其“武侯”“諸葛武侯”。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誡子書》是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是后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文短意長,言簡意賅。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寄予了諸葛亮希望后代志存高遠的厚望。

  (一)整體感知

  1.多種形式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和節奏。

  【交流點撥】

  提示:(1)讀時要字正腔圓!白终本褪亲忠魷蚀_,“腔圓”就是發音飽滿。(2)處理好停頓,控制節奏。(3)把握重讀和輕讀。(4)注意語速語調,做到聲韻和諧,抑揚頓挫。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2.教師強化解讀文意的方法,由學生討論交流解決文言字詞。

  【交流點撥】

  由“單”變“雙”(即將單音節詞變為雙音節詞語)。如:靜——寧靜,儉——勤儉,學——學習。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結合注釋理解其他章節的意思,將不懂之處圈出來。

  (二)疏通文意

  1.理解下列詞語的含義。

  (1)夫君子之行(品德高尚的人)

  (2)非淡泊無以明志(內心恬淡,不熱衷名利)(使志向堅定、明確)

  (3)非寧靜無以致遠(實現遠大目標)

  (4)淫慢則不能勵精(放縱怠忽)(振奮精神)

  (5)險躁則不能治性(性情輕薄浮躁)(修養性情)

  (6)年與時馳(逝去)

  (7)意與日去(日子,歲月)

  (8)遂成枯落(于是,就)(凋落,衰殘。比喻人年老志衰,沒有用處)

  (9)多不接世(接觸社會,有“用世”的意思)

  (10)悲守窮廬(窮困潦倒之人所住的陋室)

  2.詞類活用

  非學無以廣才(形容詞作動詞,增長)

  3.古今異義

  (1)靜以修身(古義:修養身心;今義:衣服顯示出穿著人的線條)

  (2)夫君子之行(古義:操守,品行;今義:行走)

  (3)意與日去(古義:日子,歲月;今義:太陽)

  4.重點句子的翻譯。

  (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交流點撥】

  有道德修養的人,摒除雜念干擾提高自己的修養,勤儉節約努力培養自己的品德。

  (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交流點撥】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理想。

  (3)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交流點撥】

  放縱怠忽就不能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性情。

  (三)深層探究

  1.諸葛亮寫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交流點撥】

  告誡兒子要注意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表達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遠的厚望。

  2.作者抓住一個“靜”字,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材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

  【交流點撥】

  淡泊: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立志: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四)誦讀積累

  學生再次放聲朗讀課文,圈畫自己喜歡的句子,并結合自己的體驗送給大家一句你最喜歡的話。

  【交流點撥】

  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陶淵明);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白居易);心閑天地本來寬(陸游);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志當存高遠(諸葛亮);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傅玄);浪費時間是一樁大罪過(盧梭);時間有三種步伐,未來的時間踟躕接近,現在的時間似矢飛去,過去的時間永遠靜止(席勒)。

  四、板書設計

  治學

  誡子書修身

  惜時

  五、拓展延伸

  中國人歷來崇尚、重視家教,除了諸葛亮的《誡子書》,還有《曾國藩家書》《毛澤東家書》《傅雷家書》,都體現了家教的魅力,希望大家找到有關的書籍閱讀。

誡子書 篇15

  教學目標:

  1、讀準字音,熟讀成誦。

  2、注意詞語的積累和文句的精確翻譯與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教學重點:

  1、背誦課文。

  2、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翻譯全文。

  3、引導學生理解成才的三個條件:志、學、才三者之間的關系。

  4、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的思想意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儉以養德”與“靜”的關系。

  教法、學法設想:

  1、探究式學習方法。設計問題,分組討論。

  2、置換法。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讀詩猜人,看看誰知道這首詩描寫的是歷史上哪位名人?

  丞相名垂汗簡青,書臺猶在誰復登?出師一表真名士,千載誰堪伯仲間?

  同學們猜的很對,這就是寫的三國時期蜀國宰相孔明諸葛亮的。千古良相諸葛亮不但是陸游筆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為此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后人的諄諄教誨。

  二、走進孔明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躬耕隴畝時“茍全姓名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但注意結交名士,研讀古籍,留心時政,常以管仲、樂毅自勵。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做軍師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動孫、劉聯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蜀漢建立,拜為丞相。為完成統一中原,興復漢室的大業,他效忠先主,輔佐后主,外聯東吳,內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強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國,終因積勞成疾而逝世,享年54歲,臨終遺囑“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飾,不配器物”,留給子孫的財產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頃。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勵自己的子孫,“善政嘉事”,“美聲溢譽”,其子諸葛瞻、諸葛尚均義無返顧,為國捐軀,一家三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深為后人傳誦。

  三、放聲朗讀

  1、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借助工具書掃清生字障礙,注意停頓。

  2、找生朗讀課文,師點撥存在的問題。

  注意(1)生字

  夫(fú)

  澹泊(dàn)(bó)

  淫(yín)慢

  遂(suì)

  廬(lú)

  (2)停頓

  3、先看PPT根據斷句注意節奏自讀課文,再集體朗讀課文。

  四、用心解讀

  讀一讀,想一想,讀懂了什么,哪些詞語、句子不理解的?對照課下注釋,翻譯課文。

  1、自譯與質疑想結合。

  2、補充注釋:

  以:介詞,表目的,用來;

  廣才:使……廣博成學:成就

  勵精:振奮年與時馳:年華

  意與日去:意志;歲月

  遂成枯落:最終;枯敗,凋零。

  3、生譯全文。先找生通譯全文,再同桌間口譯。在本環節中,要求學生譯文的語言,除了達到文通字順外,也要力求文字優美。

  有才德的人的操守品行,通過寧靜專一來修養自己的身心,通過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

  不內心恬淡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集中精神就不能達到遠大的目標。

  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獲得才干必須刻苦學習。

  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使學習有所成就。

  五、問題探究

  1、探究文章的結構

  提出論點——正(靜)反(躁)兩方面論證(治學、修身)——勸戒惜時,有所為

  A、論點句: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B、治學(靜):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正)。

  C、修身(躁):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反)。

  D、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2、文中表達中心意思的`關鍵句是哪一句?(中心論點)

  3、文中有兩句話常被人們用作“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這兩句話是什么?

  4、本文就哪幾方面進行了論述?從這幾個方面是如何展開論述的?你能再補充一個論據嗎(道理或事實均可)?

  A.就學習和做人兩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B.無論做人還是學習,作者都強調一個“靜”字,修身要靜,學習要靜,獲得成功也取決于靜,把失敗歸結于“躁”字,把靜、躁加以對比,增強了論述的效果。

  5、文本作者抓住一個“靜”字,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才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

  A、淡泊寧靜: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B、立志、學習: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C、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6、“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兩句話的核心是一個“靜”字!皟以養德”和“靜”是否有關系?

  看似無關,實則關系密切。因為節儉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費,這就要求人們的內心世界始終保持寧靜,不會為貪圖豐厚的物質享受而分身勞力。

  7、作者寫這封信的用意(主旨)是什么?

  告誡兒子修身養性,生活節儉,珍惜時間,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表達了作者希望后代志存高遠的愿望。

  8、舉例說明本文的句式特點。

  如“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边@樣的句子文中還有許多,它們多用對偶句,句式整齊,節奏感強,文章用語簡明,用意卻很深刻。

  六、名句賞析

 。ㄒ唬┓堑礋o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這是邏輯學中“雙重否定”的句式,否定之否定便是肯定,以強烈而委婉的語氣表達了他對兒子的諄諄教誨與無限期望。

  “淡泊”、“寧靜”,看起來是不想有所作為,但現在“不為”正是為了將來“有所為”。

  “淡泊”、“寧靜”正是韜光養晦、臥薪嘗膽的階段,等待時機成熟就可以“致遠”,轟轟烈烈干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業-------更加有所為。

  “淡泊”與“寧靜”,不是消極頹廢的無奈感傷,而是以“明志”與“致遠”為終極目標和遠大理想的、真正有志者的無聲誓言,是積極向上和進取的,是催人奮進的。

  “淡泊”與“寧靜”,不是消極地逃避現實,而是志在修身,進而“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就是老子《道德經》中所倡導的,“無為”的結果是“無不為”。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雖只寥寥八字,卻被諸葛亮鐘愛一生,而且貫穿諸葛亮一生,成為他的精神的集中體現。

 。ǘ┓菍W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非學無以廣才

  無論人處于什么階段(少年,中年,晚年),學習與志向總是最重要的。

  古今中外的天才寧有種乎?非也。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學而知之。諸葛亮的眼光是深邃的,他告誡兒子“非學無以廣才”的話語既是很普通的諄諄告誡,也是亙古未變的哲理。

  他不但告誡兒子要學習,而且還要珍惜時間,發憤學習,并要注意學習方法:要“靜”、“志”,不能“淫慢”、“險躁”,并用“年與時馳,意與日去”時光的無情流逝和“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的人生無奈與悲嘆警醒兒子。

  非志無以成學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保ū彼翁K軾)沒有理想的人就像河流中的浮萍,他們不是行走于世,而是隨波逐流。他們的人生注定將是碌碌無為的一生,平庸的一生,可悲的一生,最后只能“悲守窮廬”。

  “志不強者智不達。”(戰國墨翟)沒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是不可能成就自己的學業的。東晉時期的葛洪就說:“學之廣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睕]有堅定而崇高的理想是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治學中去的。

  “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奪也!保ā抖Y記儒行》)人是靠肉體生存于世的,更是靠精神支撐生存于世的。肉體上倘若出了問題疾病是可以用湯藥治愈的,而精神上一旦出了問題疾病卻是很難治愈的!胺虬笥谛乃溃怂酪啻沃!弊畲蟮谋^于思想上的絕望。思想上的絕望比任何難以治愈的頑疾都要可怕千萬倍。

  “人無志,非人也!保ㄈ龂担┤耸怯兴枷氲母叩葎游。人若無志,則與動物何異?心中沒有理想,生活也便索然無味。沒有理想的人就如同精神空虛、靈魂縹緲的一副軀殼,即使茍活于世,也不過是行尸走肉罷了。

  七、自然成誦

  八、綜合練習

  課堂練習,鞏固本節課所學。

  1、解釋重點詞語:

  ⑴夫(fú):發語詞,無實在的意義。

  ⑵行:操守、品德。

  ⑶澹泊:也寫做“淡泊”,安靜而不貪圖名利。

 、葘庫o:這里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芍逻h:達到遠大目標。

 、蕪V才:增長才干。

 、艘悍趴v懈怠。

  ⑻勵精:振奮精神。

 、碗U躁:輕薄浮躁。

  ⑽治性:修養性情。

 、像Y:消失、逝去。

 、腥眨簳r間。

 、阉欤河谑。

 、医邮溃簩ι鐣胸暙I/接觸社會。(有“用世”的意思。)

 、痈F廬:破房子。

  ⒃將復何及:怎么還來得及。

 、詹彭殞W也。才:才干

 、忠馀c日去。意:意志

  九、課外拓展

  《又誡子書》

  夫酒之設,合理致情,適體歸性,禮終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殫,賓有余倦,可以至醉,無致迷亂。

  宴席上的酒的設置,在于合符禮節、表達情意,適應身體和性格的需要,禮節盡到了就該退席,這就達到和諧的頂點了。主人的情意還未盡,客人也還有余量,可以飲到酒醉,但也不能醉到喪失理智而胡行亂來。

  談的是飲酒應盡興而不亂性。

  《誡外甥書》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疑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于美趣,何患于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竄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

  一個人應當有高尚遠大的志向,仰慕先賢,戒絕情欲,拋棄阻礙前進的因素,使先賢的志向,在自己身上顯著地得到存留,在自己內心深深地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丟棄瑣碎,廣泛地向人請教咨詢,除去埋怨和悔恨,這樣即使因受到挫折而滯留,也不會損傷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擔心達不到目的。倘若志向不剛強堅毅,意氣不慷慨激昂,那就會碌碌無為地沉湎于流俗,默默無聞地被情欲束縛,勢必永遠淪入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成為庸俗的低微沒有出息之輩。

  十、思考

  諸葛亮幾千前對兒子說的話,今天還有意義嗎?對你有何啟發?(同學們各抒己見)

  十一、作業布置

  十二、課后作業:抄寫原文、課下注釋,并翻譯全文。背誦并默寫這篇文章。

誡子書 篇16

  千百年來諸葛亮成為智慧的化身,其傳奇性故事為世人傳誦。下面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帶來《諸葛亮》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諸葛亮》閱讀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諸葛亮》閱讀題目

  1.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 靜以修身

 、 儉以養德

 、 非澹泊無以明志

 、 非寧靜無以致遠

  2. 本文作者就哪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從這幾個方面又是怎樣展開論述的?

  答:

  3. 作者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

  4. 文中有兩句話常被人們用作“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請寫出這兩句話。

  答:

《諸葛亮》閱讀答案

  1.①用恬靜來修養自己的身心 ②用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 ③不拋開功名利祿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④不做到安靜就不能高瞻遠矚。

  2.作者就學習和做人兩個方面進行了論述;無論做人;還是學習,作者強調的是一個“靜”字:修身須要靜,學習須要靜,獲得成就也取決于靜。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把“靜”與“躁”加心對比,增強了論述效果。

  3.告誡兒子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

  4.非澹泊無心明志,非寧靜無心致遠。

《諸葛亮》閱讀譯文

  君子的品德,靠靜來修身,靠儉來養德,不拋開功名利祿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靜就不能高瞻遠矚。學習必須安靜焉,才能來源于學習,不學習無法擴展才能,沒有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有甩成就。享樂過度就不能掛歷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和時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時間一同消失了,象枯枝敗葉一樣凋落,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晚年守著破房子痛惜過去,還怎能來得及呢?

誡子書 篇17

  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掌握關鍵詞句,理解文章內容。

  2、精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讀課文,賞析精彩妙點,積累名言警句。

  4、熟讀文章成誦,聆聽先哲教導,汲取精神養料。

  教學重點:背誦課文,積累警句; 理解主旨: 勤學勵志,修身養性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情感,賞析精彩妙點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步入初中已經近一個月了,我想,對大部分同學來說,最為關注的莫過于學習進步、成才成學了。那么,怎樣才能成功成才呢?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高人他就是蜀漢名相,智慧化身諸葛亮.相信通過和他的餓對話,你一定在學習和修身養性方面有很多收獲!

  (二)初讀,讀熟課文:

  1、解題:

  《誡子書》,告誡兒子的一封家書。

  2、教師范讀,學生聽讀,完成下列任務:

  (1)標記生字注音。

  (2)注意詞句停頓。

  3、提示長句停頓。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指定學生誦讀,余生糾正,后齊讀)

  4、學生自由朗讀,同桌互讀。

  5、指定優、中、困學生各一名朗讀,聽者點評(從字音、停頓兩方面)。

  6、教師領讀,學生輕聲跟讀,注意體味語調、語速的變化,揣摩作者情感。

  (三)精讀,疏通文意:

  1、自主學習:

  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生小組合作,借助課下注釋,工具書自主譯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圈畫疑難問題。探究不成的,小組長整理準備發布.師巡回指導,參與討論。

  (1)鞏固強化:

  A、詞語: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以明志…以致遠…;廣才;勵精;治性;馳;去;非志無以成學…遂成枯落(提醒學生注意加橫線的詞類活用及一詞多義字)

  B、句子:

  a、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b、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2)處理措施:

  A、讓學生聯系實虛詞的日常積累(如“以”的常見用法),遷移聯想,猜讀翻譯,合作交流,取長補短,后總結成型。

  B、師提醒學生翻譯課文時不能直譯的便意譯,無論哪種譯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a的雙重否定)和原文的風格特點(如本文的簡潔精警)

  以b句的翻譯為例:年華隨著時光飛馳,意志隨著歲月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對社會無益……

  (四)研讀,賞析文章:

  故事引子:諸葛亮為相數十年, 效忠先主,輔佐后主,終因積勞成疾而逝世,享年54歲,臨終遺囑“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飾,不配器物”,留給子孫的財產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頃。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勵自己的子孫,其子諸葛瞻、諸葛尚均義無返顧,為國捐軀,一家三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深為后人傳誦。

  由此引申:

  1、集體探究:

  (1)諸葛亮寫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學生舉手發言)

  (告誡兒子要注意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表達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遠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個“靜”字,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材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淡泊、立志、惜時)分別找出原句.再次加以品讀,聯系自身實際,談談感受體會。

  (學生從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組討論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齊讀原句,體會作者情感,力求熟讀至誦)

  A、淡泊: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雙重否定句式)來強調其重要性

  B、立志: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雙重否定句式)來強調其重要性

  C、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3)問題引申:聯系現實人世,充滿誘惑的滾滾紅塵,品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重要意義。

  (提示結合自身品性、周圍實例及社會現象 、“八榮八恥”精神,自由交流感想。指定優秀代表發言)

  (五)朗讀,積累詞句:

  學生再次放聲朗讀課文,圈畫自己喜歡的句子,思考完成下列任務:

  (1)你最喜歡文章哪個警句?談談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啟發,由此你聯想到了那些名人名言?推薦給大家,并結合自己的體驗送給大家一句你最喜歡的話。

  (自己思考,小組交流,個人回答)

  警句推薦:

  A、淡泊: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陶淵明);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白居易);心閑天地本來寬。(陸游)

  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寄滄海(李白);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志當存高遠(諸葛亮)

  C、惜時: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傅玄);浪費時間是一樁大罪過(盧梭);時間有三種步伐,未來的時間踟躕接近,現在的時間似矢飛去,過去的時間永遠靜止。(席勒)

  (2)積累文章或與之相關的名言警句于讀書筆記上。

  (六)師生總結:這節課的收獲和疑問。

  三句話和同學們共勉:大志成大學成大才,小志成小學成小才,無志不成學不成才。大志就是與歷史潮流一致的志向。祝愿同學們早立大志,靜心讀書,成為順應歷史潮流的大才!

  (七)作業設置:背誦全文,積累警句。

誡子書(精選17篇) 相關內容:
  • 誡子書教案(通用13篇)

    教學目標1、誦讀課文,掌握關鍵詞句,理解文章內容。2、精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3、研讀課文,賞析精彩妙點,積累名言警句。4、熟讀文章成誦,聆聽先哲教導,汲取精神養料。...

  • 誡子書教案錦集(通用5篇)

    一、教學目的與要求1、了解作者及相關文學常識,熟讀并背誦課文。2、翻譯課文,積累文言詞匯。3、概括主題,感受傳統文化,提升自己的品行。二、教學重點與難點1、翻譯課文,積累文言詞匯。2、熟讀并背誦課文。...

  • 《誡子書》說課稿(通用13篇)

    下面我從說教材、說目標、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四個方面說這堂課的設計:一、說教材。本單元的課文包括現代文和一篇文言文,雖然題材不同,但都是從不同方面詮釋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 《誡子書》教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學生的古典文學素養。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注意詞語的積累和文句的精確翻譯與理解。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 誡子書優秀教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讀準字音,熟讀成誦。2、注意詞語的積累和文句的精確翻譯與理解。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教學重點:1、背誦課文。2、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翻譯全文。...

  • 誡子書說課稿(精選5篇)

    下面我從說教材、說目標、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四個方面說這堂課的設計:一、說教材。本單元的課文包括現代文和一篇文言文,雖然題材不同,但都是從不同方面詮釋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 誡子書諸葛亮閱讀答案

    千百年來諸葛亮成為智慧的化身,其傳奇性故事為世人傳誦。下面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帶來《諸葛亮》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諸葛亮》閱讀原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初中七年級語文《誡子書》精品備課教案(精選13篇)

    教學目的1.背誦課文,積累誡、夫、修身、澹泊、勵、遂等詞語。2.理解文章大意,并進行現代審視。3.了解閱讀文言的基本方法。教學重難點1.背誦課文,積累誡、夫、修身、澹泊、勵、遂等詞語。2.理解文章大意,并進行現代審視。...

  • 七年級語文《誡子書》教學設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掌握關鍵詞句,理解文章內容。2.體會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3.賞析精彩妙點,積累名言警句。4.聆聽先哲教導,汲取精神養料。教學重難點1.背誦課文,積累警句; 理解主旨: 勤學勵志,修身養性。...

  • 文言文翻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精品无码久久久潘金莲 | 国产日产亚洲欧美综合另类 | 人妻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亚洲精品 | 成人av影视 | 正在播放国产第九十二 | 91精品国产?合久久久欧美 | 亚洲第一天堂影院 | 一级视频网址 | 日本黄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乱码aⅴ 91视频最新地址 | 亚洲一卡一卡二新区无人区 | 西西人体大胆午夜视频 | 国产乱子伦无套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二区四区蜜桃 |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久久AV | 狠狠干夜夜操天天爽 | 黄色片子免费观看 | 优酷tv | 在线亚洲AV不卡一区二区 | 第一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 视频一区中文字幕国产 | 亚州国产 | 精品国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 | 国产极品熟女沙发内射AV | 无码永久成人免费视频 | 久久婷婷国产91天堂综合精品 | 92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免费 | 极品美女扒开粉嫩小泬18P | 日本黄色片免费看 | 伊人精品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徐婉婉 |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视频1出轨 | 日韩a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 2021年最新最全婷婷丁香 | 91色在线观看视频 | 91免费播放人人爽人人快乐 | 国产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麻豆 | 99人久久精品视频最新地址 | 江湖艳事之巨臀榨精 | 国产精品大片wwwww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