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拋物體的運動〉教學后的幾點反思
一、本節教材的分析處理,及教學過程:(一)、教育教學目的:
1、 知識要求:掌握平拋運動的條件、性質、運動規律和公式,并會根據運動的獨立性質解決有關平拋運動的問題。
2、 能力要求: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運用邏輯思維方式進行判斷、分析、解決有關物理問題的能力。
3、 物理思想教育要求:滲透物理方法(實驗的方法、辯證的思維的方式和方法)的教育,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探索知識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1、重點:平拋運動的研究方法、性質和規律,并用有關規律解決具體問題。
2、難點:平拋運動的研究方法及運動規律。
3、關鍵:從實驗及多媒體演示中分析得出平拋運動在豎直方向及水平方向的運動規律。
4、創思設想:教材直接提出平拋運動可分解為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并用平拋豎落儀演示加以證實,再用頻閃照片分析后給出平拋運動的規律,并解例題,教材直接把結論給學生,學生的思維只能跟著老師的引導進行,不利于他們思維能力的培養。為了突出學生的中心地位,設計了三個創思點:①.平拋運動可以分解為什么方向的運動,由學生自己提出猜想,并設計實驗證實,并讓學生親自動手。②.例題㈠只提出部分條件,讓學生設計問題并解決問題。讓學生學會從具體問題中抽象出一般規律。③.例題㈡實驗性強的題目,讓學生用一般規律解決實際問題,并具有逆向思維的意義。
(三)、教學內容設計、過程安排:
<1> 平拋運動的條件
具有水平初速Vo
只受重力(a=g,勻變速)
復習引入:(為探索新知識作好基礎知識準備、使新、舊知識自然過渡,學生易接受。)
提問:1. 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是什么?
2.曲線運動是一種較為復雜的運動,有何辦法使研究的問題簡單化?
生:1.物體受到的合外力與物體的運動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
2.用運動的合成和分解的辦法,把復雜的曲線運動當成多個簡單的直線運動的合成。
師:運動的合成和分解是物理研究中常見的重要方法,下面用這種方法研究一種常見的曲線運動。
<2>引導學生建立平拋運動的理想模型:( 用二個演示實驗,讓學生觀察、思考,得出平拋運動的條件及性質。培養學生的觀察及形象思維能力。)
學生閱讀課文,回答什么是平拋物體運動。
演示:1.將小鋼球沿桌面彈出,問離開桌面到落地時,在空中做什么運動?(生答:平拋運動)
2.用力將充氣氣球沿水平拋出后,問氣球是否做平拋運動?
(生答:不是平拋運動)
師:為何氣球不做平拋運動?
生:因為氣球受到空氣阻力的作用?
師:小鋼球也受空氣阻力,為何可視為平拋運動?
生:因小鋼球受空氣阻力與其受到的重力相比可忽略,而氣球受空氣阻力與其受到的重力相比不可忽略。
{
平拋運動條件
只受重力(a = g , 勻變速)
具有水平初速 VO
師生討論,得出:
VO
a = g
畫出平拋運動條件示意圖。
接著提出二問題:
① 若物體具有水平初速度Vo,但不受重力。將如何運動?
② 若物體只受重力,沒有水平初速度Vo,將如何運動?
以上二個問題學生回答后,為研究平拋運動提供了一條思路。讓學生思考、設計并提出猜想:如何研究平拋運動。 問題提出:平拋運動
(猜想)
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豎直方向做自由落體運動動
{
平拋運動
{
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豎直方向做自由落體運動
<3>研究方法:(給學生適當的引導,創設情景,讓學生充分想象,提出科學的猜想,并設計實驗加以驗證,這是物理學常用的重要方法,學生通過提出問題,設計實驗,動手驗證,培養了科學態度,又加強了實驗技能。)
問題提出:(猜想)
師:如何證明猜想是否正確
生:用實驗驗證。
教師提供二個小球作為實驗器材,讓學生議論后說出如何實驗:一球做平拋運動,一球做自由落體運動,從同一高度,同時開始,觀察是否同時落地(聽是否只有一次較大響聲)。
(出示平拋豎落儀,說明其作用后,讓學生分組實驗,得出結論:兩球同時落地,平拋運動在豎直方向的分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
教師引導:實驗只能說明全過程二球所用時間相同,不能說明二球在任何時刻都在同一高度,如何才能知道任一時刻二球都在同一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