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明日歌》——故事欣賞《等明天》
活動目標:
1.盡情享受聽故事的樂趣。
2.通過欣賞故事表演,理解古詩含義,學習朗誦古詩。
3.能初步懂得今天的事要今天做,不能等明天。
活動準備:
頭飾和手偶:小猴、小松鼠、青蛙、大象、刺猬、狗熊、小兔;故事背
景;故事圖片;磁帶。
活動過程:
一、看手偶戲“等明天”,引導幼兒熟悉情節。
1.教師出示手偶“小猴子”,引起幼兒看手偶戲的興趣。
教師:“前些天,老師帶你們看了一部關于猴子的動畫片,還記得嗎?
名字叫什么?(等明天)
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場手偶戲,它是根據這部動畫片改編的,非常有趣。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幼兒觀看老師表演的手偶戲。
3.教師:“手偶戲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引導幼兒用自己的理解簡單地
概括出故事的主要情節。
二、再次欣賞手偶表演并提問。
1.我們再來欣賞一遍手偶表演。
2.“樹林里下雨了,小動物們都回家了,小猴在干什么呢?小猴找不到
躲雨的地方他做了什么決定?”
繼續欣賞
3.第二天,小猴有沒有蓋房子?
4. 當小動物們都問猴子什么時候蓋房子時,猴子是怎么說的?(等明天
吧,明天我一定蓋好房子。)
繼續欣賞
5.一天小松鼠對小猴說了什么?
6.小猴開始蓋房了,突然想到了什么事情?”(沒有請客)
繼續欣賞
7.小猴邀請完小動物后是怎么想的?(等明天吧)
8.第二天動物們都來了,小猴有沒有蓋好房子呢?
9.小朋友們喜歡小猴嗎?為什么?”
引導幼兒發現小猴蓋房子光說不做,老是等明天,總想偷懶。
引導幼兒歸納出:①小猴老是坐等明天,所以一直蓋不好房子。②今天
的事要今天做,不能等明天。
三、導入古詩
1.教師:“聽著這個故事,老師想起了一首古詩《明日歌》,我們一起
來聽一聽(欣賞古詩播放課件)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2.教師:“你聽到了什么?你聽懂了哪一句?
教師解釋詩句的意思。
3.原來古詩也是要告訴我們:遇到事情不能等明天做,要今天的事情今
天做。
4.嘗試朗誦古詩。
故事內容:
等明天呼啦啦,刮風了。轟隆隆,打雷了。
青蛙叫起來:“呱呱呱,呱呱呱!快要下雨了,大家快回家。”
樹林里的動物都回家了,只有一只小猴子急得亂蹦亂跳。小猴子沒有家,那他回到哪兒去呀?他抬起頭,望著滿天的烏云說:“老天,老天,小雨小雨沒有啥,大雨大雨不要下。”
可是老天不理他,一會兒就下起大雨來了,嘩嘩嘩,嘩嘩嘩,把小猴子給淋濕了。
小松鼠從樹洞里伸出頭來,對小猴子說:“你為什么不造間房子呀?怪可憐的,快到我的樹洞里來躲躲雨吧!”
小猴子一跳,跳到小松鼠的樹洞旁邊看了看,說:“不行,不行,你的樹洞太小了。還是等明天,我自己造房子吧。”
第二天是個大晴天,太陽升得挺高了,小猴子還在睡大覺,等他醒來,已經快到中午了。小松鼠跑來對他說:“小猴子,你不是說,今天要造房子嗎?快動手吧!”
“早著呢!等我玩一會兒再說。”
小猴子一玩玩到太陽下山,他說:“造房子,今天來不及了,等明天再造吧!”
第三天,小猴子又睡得很遲才醒來,小松鼠又跑來對他說:“小猴子,你不是說,昨天來不及了,今天造房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