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活動:分家家
一、設計思路:小班的幼兒對數的敏感性比較弱,他們從一個剛入園哇哇啼哭的孩子到現在能坐在教室里認真聽老師講課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在幼兒園室外活動時,幼兒上下樓梯要排隊……在排隊的過程中,有的孩子能嘗試著用第一、第二來表達自己的位置。用圖形來進行教學,有利于鞏固幼兒對圖形的認識。
二、活動目標:
1.能根據圖形的形狀分類
2.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圖形寶寶、操作材料
四、活動過程:
(一)、看看說說
引導語:今天來了許多圖形寶寶,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圖形寶寶來我們小二班了,好嗎?
重點提問:1、有哪些圖形寶寶?
2、它們哪里不一樣?
小結:你們都很棒,今天來了好多的圖形寶寶,有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它們有的是綠色、有的是紅色、有的是黃色,還有的是天藍色。你們也找出了圖形寶寶不一樣的地方:它們顏色不一樣,形狀也不一樣。
過渡語:恩,你們呀,真聰明,都認識了這些圖形寶寶,圖形寶寶很開心,你們瞧,它們都在笑呢,可是呀,它們還覺得它們住的太擠了,它們想找一個舒服點的地方,于是,趙老師給它們找了三個大房子,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的新房子吧!
(二)、分分擺擺
重點提問:1、這些房子是什么樣子的?
2、誰能給這些圖形寶寶分分家,讓它們可以住的舒服些?說說為什么?(請個別幼兒操作)
小結:這三幢房子分別是大三角形、大正方形、大圓形。我們可以將小三角形都放在大三角形里面,小正方形都放在大正方形里面,同樣的,小圓形我們放在大圓形里,我們把形狀一樣的圖形寶寶放在了一起。
過渡語:這些圖形寶寶在我們的幫助下都住得好舒服呀,它們要對你們說:謝謝你們幫他們找到了家!現在,你們的旁邊也放著一些圖形寶寶,你們也來幫它們找找家吧,好嗎?
(三)、 幼兒操作
觀察要點:
1、幼兒能夠將固體膠水蓋子拔掉之后歸還到盒子里,用完整理。
2、基本做到獨立完成操作紙,個別幼兒教師指導。
操作后,教師做簡要點評。
(四)、延伸
教師出示一張以顏色分類的操作紙,簡要概括以顏色特征分類的方法。
五、活動自我反思:
這個活動是根據數學新編上進行修改而來的,在這個活動中,孩子能夠根據老師的指導一步步地進行活動,在材料準備上,考慮到黑板問題,但是還是選用了一塊黑板進行活動,有些欠缺考慮。
在第二環節分家家的過程中,孩子也能將正確的圖形寶寶根據形狀進行分類,但是我在總結歸納的時候,沒有真正的將“圖形——形狀”這一名詞稱謂解釋清楚,只用了“樣子一樣”代替,雖然在結果上幼兒都能按照要求把圖形寶寶找到家,但是只能說清楚大小和顏色,對于形狀這一新特征掌握得還不是很充分。
在最后一個延伸環節上,孩子們在之前及部分的環節中把圖形寶寶都按照形狀進行了分類,當我拿著事先以顏色進行分類的操作紙時,稍作解釋后,當有孩子能夠回答是根據顏色這一特征進行分類的結果之后,我就草草的結束了這一活動,可以再多延伸一些。
六、活動點評:
活動共有三個環節。環節一,教師變出紅、黃、綠三種顏色的三角形、正方形、圓形,引導幼兒感知不同顏色和形狀的圖形,為下一個環節——分類做準備;環節二,集體操作“送圖形寶寶回家”,既教師引導幼兒對圖形分別按顏色、形狀進行分類,并請個別幼兒示范操作;環節三,幼兒分組操作“送圖形寶寶回家”。整個活動中,孩子在老師趣味性的游戲語言引導下積極參與活動。